寶寶做事拖沓,分不清輕重,試試“馬蠅效應”,提高孩子自律性
"孩子寫作業都是看到什麼,寫什麼,也不分清楚主次。"
"孩子自律性太差了,不看着他們,他就拖着,什麼事都不做。"
我時常能聽到家長這樣抱怨自己的孩子,説孩子自律性差,做事拖沓、分不清主次,很為他們擔心,因為自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他們對於孩子的懶惰又無計可施,管得太嚴,怕孩子有逆反的心理;不管的話,又會讓孩子養成懶惰的習慣,影響他們以後的成長,家長們陷入兩難的境地。為了兩全這個問題,
家長們可以試試"馬蠅效應",提高孩子的自律性。
在林肯小的時候,有一天,跟小夥伴去農場玩,他發現馬的奔跑速度突然加快了,他很好奇。後來他發現原來是馬身上的果蠅催促着馬快速的奔跑,在這就是"馬蠅效應"的由來。
馬在農場中過着安逸的生活,但是因為馬蠅叮在它身上,為了擺脱馬蠅,它只能快速的奔跑,這就好像是孩子的學習,為了擺脱其他同學的追趕,孩子只能努力,拉開差距。所以"馬蠅效應"可以理解為因為受了某種因素的刺激,獲得了動力,從而提升能力。
從林肯發現馬被叮咬瘋狂奔跑的行為,可以觀察到"馬蠅效應"有兩個明顯的特徵,一是環境發生變化,二是為了擺脱不適感,努力奔跑。
一方面是環境發生變化,馬生活在農場這個安逸的環境裏,不用為任何事情發愁,但是當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它們也會做出相應的變化,從而更適應環境。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懶惰"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是一成不變的,他們沒有刺激因素,也就不會有所改變。
另一方面是為了擺脱不適感,馬努力地奔跑。因為馬蠅的叮咬,讓馬感受到了疼痛,所以為了達到不疼的目的,馬兒只能快速的奔跑,讓自己擺脱不適感。
理解了"馬蠅效應"的概念與特徵之後,家長們在日常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妨試試"馬蠅效應",幫助孩子提升自己的能力。家長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使用"馬蠅效應",培養自己的孩子。
第一、給孩子的學習建立獎勵機制
"馬蠅效應"講究的是有刺激因素,因為有了刺激才會有改變,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給孩子建立一個獎勵機制,比如寫完作業可以看15分鐘電視,考試成績為優可以獎勵一次動物園之行等。
孩子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這個過程一直都是平淡的,孩子們也會感覺無趣的,但是如果學習有了動力,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就會比較高,有利於孩子及時完成學習任務。
第二、幫孩子明確學習的目標
馬因為有了想要擺脱疼痛的目標,所以他們拼命地奔跑。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機械式地跟着老師的思路學習,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他們沒有目標,只知道學習,這會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分不清輕重緩急。
家長在發現孩子有這樣情況的時候,要及時跟孩子溝通,幫他們制定學習目標,當孩子有了學習目標的時候,才能更明確應當將精力放在哪裏,他們就會有前進的動力。
第三、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在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家長們會發現孩子有很多不好的習慣,這個時候家長不能一味地縱容孩子,要及時糾正,否則,等以後出現大問題的時候再管就來不及了,因為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正是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
在糾正孩子不良習慣的時候,家長也要審視自身,有沒有這樣的習慣,要給孩子樹立正面的形象。
對於寶寶來説,他們做事拖沓、分不清主次,是因為他們在一個安逸的環境裏,他們的生活平靜,沒有受到任何的威脅或者刺激,所以他們也不會想着改變。
家長為了幫助孩子自律,提高他們做事的積極性可以幫孩子制定目標,在目標完成的時候給孩子一定的獎勵,從而讓孩子更有動力。同時,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孩子的不良習慣,要及時糾正孩子,以免釀成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