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唐朝——都説“五果為助”,而唐朝水果生產尤為繁盛

按照我們現代人的觀點講究飲食均衡、合理搭配,每天不僅有必要的主食上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還要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同時蔬菜和水果也是不能缺少的,不僅美味又是重要的維生素來源。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已經提出“五果為輔”的思想,唐代人喜歡在正餐之外添加一些水果,既可以做補充也可以做調劑。

正餐之中自然不缺飯和菜,那麼再加上些水果可見古人很早就掌握了營養均衡,知道改善健康的飲食結構。

唐代人喜歡吃水果也發現了很多的水果種類,琳琅滿目的水果種類給了唐朝人很大的選擇空間,各個時節都有對應的時令水果。而且唐代的水果種植業也相當的發達,不同地域種植了不同種類的水果,種植面積和規模都相當的龐大。

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唐朝人都有哪些水果吧。

據史料記載,早在先秦時候,吃新鮮的水果就已經成為人們日常飲食的一部分,那麼作為經濟高度發達、思想空前開闊、文化空前繁榮的唐朝人,自然也不會放過水果這麼美味的東西。

唐朝人有“五果為助”的説法,也就是唐朝人認為水果為輔食,補充日常飲食的不足之處,從這裏就可以看出來唐朝人已經完全將水果納入了自己的飲食體系當中,那這裏所説的“五果”就是唐朝人最喜歡的五種水果了。

並且唐朝人還根據他們的喜好將這五種水果排了位次,分別是“以綠李為首,楞梨為副,櫻桃為三,甘子為四,蒲桃為五”。

在眾多水果之中唐朝人選出了五種,被唐人奉為“百果之王”的就是李子了。李子味道濃郁口感清脆並且有酸味又有甜味,酸甜交織恰到好處因此深受唐朝人的喜愛。

在唐朝的《西京雜記》中記載了一共十五種李子,而這其中最為優秀的王中王就是綠李,在唐朝人心目中綠李的地位就像是現在的貓山王榴蓮。

杜甫在《詣徐卿覓果栽》中記載:“草堂少花今欲栽,不問綠李與黃梅”。

可見他本人也十分喜歡綠李,他還在自己的草堂中親自種植李子樹。

這排名第二的就是梨子,即使是現在水果種類那麼多,但是到了梨子的季節其他的水果也得讓讓道。梨子口感爽脆,清甜多汁,相比於大部分生在南方的水果,它可是北方的霸主,自然也更適合生活在北方的唐朝人。

梨的分佈和種植面積相當的廣泛,而且梨的種類繁多,是人類比較早就馴養培育的水果。隋唐時代人們不斷的對梨進行品種上的改善,所以梨的品質非常的好,而且梨還可以釀酒和入藥,老少咸宜。

這排名第三的就是櫻桃了,早在春秋時候人們就已經開始食用櫻桃了。

《禮記》雲:“羞以含桃,先薦寢廟。”

這個“含桃”就是櫻桃,櫻桃顏值高、長得好看而且香氣獨特、酸甜可口。唯一一點不好的地方就是櫻桃的儲存比較的難,容易壞掉,好在櫻桃的分佈還挺廣泛,很多地方都有種植。

排名第四的是“甘子”,其實就是柑橘,柑橘自古以來都是需求相當大的水果種類,因此唐朝的柑橘種植業非常的繁榮,是最成熟的商業種植水果。柑橘雖好但是不容易保存,唐朝人會用紙或者布將柑橘包裹起來運輸,這樣的話就可以保證柑橘不受損壞還可以保鮮。

第五位就是蒲桃了,蒲桃其實就是桃,桃子有很多的用處,首先就是可以辟邪,無論是桃核還是桃枝。

《左傳》就記載:“使巫以桃茢先祓殯。”

其次桃子一直都是長壽的象徵,所以人們認為吃桃子可以延年益壽。還有就是桃花具有極高的觀賞性,在眾多的水果之中應該可以排第一。

看到了唐朝人排名的五大水果你是否有疑問?好像這五種水果都很普通。對了!唐朝人排名的五種水果就是很普通,畢竟那個時代車馬慢,運輸慢,大多數人只能見到一些本土的分佈廣泛的水果。而想到唐朝水果你一定會率先想到兩種水果:一個是葡萄,一個是荔枝。

要説大唐水果誰的名氣最大,那麼荔枝敢説第二沒有敢説第一的。唐代的時候楊貴妃喜愛吃荔枝和一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使得荔枝名滿天下。但是那個時候荔枝只有嶺南才有分佈,與遠在西北的長安城相隔幾千裏,偏偏荔枝還極其的不耐保存,因此想要吃上一口荔枝是極其的難。

唐玄宗為了博得美人一笑命令用加了冰塊的竹筒存放荔枝從嶺南千里跑馬、日夜兼程,不知道跑死了多少匹馬,多少差旅才將幾顆荔枝送到貴妃嘴裏。

大吃貨蘇東坡也曾留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千古名句。在唐代荔枝因為其美味和稀有性成為大唐帝國當之無愧的水果之王,只是絕大部分的人可能一輩子都見不到而已。

除去荔枝,第二位也沒有爭議,那就是葡萄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流傳了千百年,葡萄酒作為唐朝最高檔的美酒之一,深受文人墨客和達官貴人的喜愛,只有因為太昂貴所以很多人喝不起,葡萄也一樣。

葡萄並不是中國本土的水果,而是在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帶來的,主要是用作釀酒,當然也有食用的。因為是外來品,所以葡萄在中國種植的很少,產量也很少,但是不妨礙它以其豐富的口感吸引了一眾愛好者,只是比較的昂貴。

但是其實中國的環境挺適合葡萄生長,後來葡萄的種植和品種也越來越多,甚至有人一度懷疑葡萄就是中國本土的。

唐朝的水果種類相當的繁多,據《初學記》記載,唐朝的果木類(也就是長在樹上的)就有十二種,而這十二種也就是唐朝最為普及和種植最為成熟的水果種類。但是按照《全唐詩》當中的記載來看的話,唐朝的水果種類多達三十多種,其中有本土的,也有通過絲綢之路傳進來的。如此多樣的水果種類給了唐朝人更多的選擇,也更加豐富了他們的飲食結構。

水果一直以來都作為地方特產而出現,所以水果的分佈也具有很大的區域特色性。在唐代的時候主要水果的主要產地分佈有以下幾種:在蜀地也就是四川尤其是成都地區,主要種植和分佈有荔枝、柚子、枇杷、紫梨(梨類當中的高檔品種)。

在吳地也就是現在的蘇杭地區,主要種植和分佈了荔枝、檳榔、龍眼、橄欖等等。河洛也就是如今的洛陽地區,主要種植和分佈了梨、葡萄、石榴、棗子等等。

這三個地方比較有代表性,分別代表了川渝之地、南方和北方(古代雖然疆域不小但是很多是蠻荒之地,南方基本上就指長江以南一點點,大部分為吳地的蘇杭,北方基本上就是中原地區,還有關中平原),在大範圍地域分佈上,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是梨、石榴、柑橘等,南方則是荔枝、檳榔等,蜀地大部分水果和南方差不多。這其中還有很多全國廣泛分佈的桃子、李子、梅子等等。

區域性水果分佈,嚴重的影響了唐朝人享受更多的水果種類的權利,所以在唐朝有很多進行移植和種植的地方。許多的官宦人家有許多的土地還有私家別墅、莊園等等,他們就會在這裏種植很多的水果。

此之外一些寺院和廟宇也會利用自己的大片土地種植很多的水果樹。唐人會根據地形地貌,以及土質等因素合理種植不同種類的水果,以求達到最好的效果,凡是有地的地方。唐人都不會放過種植水果。

孟浩然《田家作》詩云:“卜鄰勞三徑,植果盈千樹。”孟浩然自己還種植了大片的果樹,可見唐朝的果樹種植行業的興盛和繁榮。

唐朝人喜歡吃水果,所以市場龐大自然也就催生出了龐大的水果種植業,從城郊到農村,從農民到官家,到處都是種植水果的人,遍地都是種植的果樹。甚至皇家為了吃到一些稀有的水果比如荔枝,會從南方移栽荔枝樹到宮中。

唐朝人的“五果為助”,體現了他們先進的思想和豐富、科學的飲食結構。龐大的市場需求,催生出了巨大的果樹種植市場,所以唐朝天下皆水果,到處都在種植水果。

唐朝人將李子、梨子、櫻桃、柑橘和桃子列為水果中的五冠,除此之外還有高高在上而沒法登榜的荔枝和葡萄。唐朝人愛吃水果,水果種類也很多,而水果也留下了不少千古佳話和詩詞歌賦。

參考文獻:

《全唐詩》

《左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46 字。

轉載請註明: 舌尖上的唐朝——都説“五果為助”,而唐朝水果生產尤為繁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