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户外野釣,到底拿什麼來釣魚,才能釣得到,釣的多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經典

野外釣魚,到底怎樣才能釣到魚,釣到大魚,甚至大魚爆護,有釣友説,釣點很重要,也有釣友説,餌料很重要,當然也有和稀泥的説法,餌料釣點都很重要;

釣點這個選項,在沒有人搶的前提下,可以更換,但是,所選的釣位,水域裏到底有沒有魚,有沒有大魚,那是完全靠猜帶蒙,人品好,蒙對了,人品不好,那就抓瞎了;

而唯一能主動控制的,唯有餌料,比如餌料的種類、類型、狀態,這些都是可以由我們自行選擇,甚至親自動手製作而成,為了保證漁獲,自己做的,市面上買的,可謂是不計成本、不計代價;

但是,就漁獲結果而言,那就很是不盡人意了,別説爆護,能釣上,釣到,都是幸事了,而要細説這各種緣由,十之八九都是在用餌上,產生了較大的誤區。

為什麼會有這些誤區,一半是周圍釣友的言傳身教,一半是自己對餌料的認知有了偏差,只要避開了這些誤區,我們至少不會多花冤枉錢;

餌料好不好,這個定義很難明確,釣魚是一個綜合的事情,餌料確實很關鍵,但是更關鍵的是在野外選擇的水域,魚的密度如何,魚的密度大,餌料味型差一點,也不見得會空軍;

魚的密度不行,用什麼樣的餌料都釣不上魚,而真正需要我們注意的,不是餌料好不好吃,而是魚吃不吃,只要魚願意吃,那就是好餌料,魚不願意吃,多貴的餌料都是垃圾;

總有大量的釣友,孜孜不倦的尋找這麼一種餌料,要麼能通殺水域中的各種魚,要麼就是能一年四季通殺全水域,無他,大包小包準備餌料實在是太累了;

但是,總有大師、大咖、漁具店老闆在我們周圍的各種環境諄諄善誘,魚種不同,我們一定要分開配餌,如鯽魚喜歡吃奶香,鯉魚吃甜香等等;

事實上,在中國境內的淡水流域,大多數魚種,按照進食方式而言,食口性特徵沒什麼太大的區別,所謂的魚種食口香型偏好,大多是因為養殖魚人工培育導致;

比如我們在大水面湖庫用玉米打窩,進窩的不僅是鯉魚,還有草魚、青魚,甚至個頭大的鯽魚也會進窩覓食玉米粒,但是,真要用玉米粒去鯽魚池做釣,估計是沒有鯽魚給口的;

關於這一點,野釣的釣友區分的很極端,要麼就認為商品餌就是騙錢的,實戰中除了招惹小魚,大魚根本就不會給口;要麼,就是認為自制餌純屬費時費力;

如果商品餌沒有效果,怎麼會佔釣魚市場的主流,而且商品餌簡單、易操作,狀態還有這麼多花樣,頗有越複雜,越牛逼的理念在裏面;

其實這兩種餌料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核心關鍵還是在於釣點附近的水域,到底有沒有足夠密度的魚,至於商品餌招惹小魚,自制餌發窩慢,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只要水域中魚的密度足夠,煙屁股做釣也能爆護,魚的密度不夠,用五糧液、茅台製作的自制餌,一樣顆粒無收。

搞明白這三大誤區,那麼我們總要選一樣用來實戰,説了那麼多虛的,總得有點實在的乾貨,至少我們得有東西用來釣魚啊,那麼,也可以從這幾個層面來做出選擇:

現實不是做節目,像大毛老師一樣,商品餌為主遊釣全國的,不太現實,畢竟全國各地水情、魚情皆不同,商品餌效果再廣譜,總有食口性有偏差的地區;

那麼對釣魚人個人而言,自身的經驗和釣魚技能,就是首選的關鍵,自己可以充分的掌握種餌、活餌、商品餌、自制餌的特點,並且能靈活運用。

那怎麼用都無所謂;而釣齡不足,經驗不夠,建議活餌優先,種餌次之,等到有一定經驗之後,再嘗試自制餌、商品餌,説個大實話,別以為化老師就不用蚯蚓釣魚了。

如果垂釣水域魚情好,魚的密度多,大魚數量也多,那使用種餌、自制餌效果是最好的,甚至自己挖蚯蚓做釣也沒什麼,資源好還不夠臭屁的。

但是魚情不好,垂釣資源少,多小魚,少大魚,這就只能用種餌和商品餌來垂釣,用自制餌的時間、經濟成本,還不如用成熟的種餌、商品餌;

比如很多北方地區,就幾乎沒有野釣資源,只能去黑坑釣,黑坑老闆又不讓用種餌、自制餌,不用商品餌就不能釣魚,那能怎麼選擇呢?

釣魚這個事,説省錢,甚至有釣友幾乎不花錢,還能釣魚養家的,打窩用剩飯,釣餌自己挖蚯蚓,除了買一根魚竿準備一套線組、魚鈎、一支浮漂,連釣凳都不用;

要説費錢,不管是黑坑、野釣、黑拉、路亞,一年花個幾萬元也和毛毛雨一樣,真是一點不奇怪,至於用餌料,更是如此,有錢的,不管漁獲多少,總是除了丸九就是神聚,一場搶魚,餌料花個小一千很常見;

沒錢的,偷驢用的餌料就是普通餌料加飼料顆粒,餌料一共也沒有超過10元錢的,也不在少數,説白了,就是跟着自己經濟能力走,別以為錢多買的料就一定能爆護;

也不要認為省着來,就算沒釣上魚,餌料這些也花費不了多少錢,按着自己經濟能力來,有多大的腳就穿多大的鞋,就這麼簡單;

野釣用餌,給的最真誠的建議,就是種餌、活餌、商品餌,一個都別少,先用種餌打窩,如酒米、玉米、麥粒、紅薯,再用種餌守釣,沒口就用商品餌刺激魚口,在沒有口就用活餌;

如果一整套全試過了,還是沒有魚口,該做的調釣都做過了浮漂還是紋絲不動,那除了打道回府,就真是什麼辦法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