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解密批判文學家金聖嘆怎麼死的 金聖嘆是個怎樣的人

由 酒書端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金聖嘆怎麼死的

金聖嘆是明末清初最出色的文學評論家,作為一名飽讀詩書的秀才,金聖嘆親眼目睹了國破家亡,所以決心歸隱的他還是因為對世俗的留戀而失去性命;金聖嘆怎麼死的?很多喜歡文學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哭文案,金聖嘆就是哭文案的帶頭者之一,被抓捕之後,金聖嘆坦然自若,沒有一絲恐懼,後被斬殺於集市之中,世人皆為其感傷。

金聖嘆圖

金聖嘆怎麼死的?在這裏必須要説的就是哭文案,明朝滅亡之後,一心愛國的金聖嘆決心不為外族統治者效力,無奈之下,金聖嘆歸隱山林,因為其在文學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是當時文人雅士心目中最優秀的文學評論家,所以經常從山林出來,在集市中與其他學者一起分享文學著作;當時任命江蘇巡撫的朱國治是名聲壞透了的官員,經常利用自己的職權搜刮百姓血汗錢,當時百姓稱其為“朱白地”;神深受孔孟之道影響的金聖嘆對朱白地的行為有着很大的不滿。

金聖嘆多次上告官員,但是朱國治總是會利用自己的職權賺取方便,看到官官相護的社會,金聖嘆決定帶領一些文人雅士進行遊街抗議,希望清朝政府可以對朱國治進行懲治;當天金聖嘆帶領一些文人在孔廟處協商計策,此時朱國治帶領官兵趕來,將其一網打盡,金聖嘆也沒有選擇逃跑,在獄中度過一段時日之後,秋日處決;金聖嘆怎麼死的?説到這裏想必大家已經知道答案啦。

金聖嘆是個怎樣的人

金聖嘆是著名的文學批判家,他也是白話文的先驅,他的成就包括對《西廂記》、《水滸傳》等著作的批判。

金聖嘆自小就頗具慧根,喜歡讀書,善於思考,被譽為吳縣第一神童。由此可以看出,他當時的名聲也頗高,也反映出他的聰慧。他為人狂放不羈,能文善詩,同時所寫之作不同於常人思路,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常常不被人理解。

金聖嘆不僅僅有文筆功底,他也能言善辯。他開辦學堂招生教學,在課堂上他引經據典、旁徵博引,每每引得眾人誇讚。雖説他狂放不羈,但是他也渴望受人賞識。當時皇帝對他的作品讚賞有加,説不能以時下的觀點來批評他的文章。金聖嘆知道後,因感動而流淚,隨即向北方叩首,以表示對皇帝的感激之情。

雖説他思想獨立、狂放不羈,但是他卻擁有一顆體恤民情、打抱不平的心。在他們向巡撫示威,不滿新任縣令的時候,遭貪官的陷害,最後被逮捕獄中,處以斬首之刑。可謂是本無造反之意,卻被冠以造反之名,最後冤死。在獄中之時,他悔恨交加,也許他恨官府的不作為,恨國家識人不清;他悔他的才子點評書尚未完成,而他卻不能反抗。

其實,通過種種事蹟以及旁人對他的評價,可以看出金聖嘆不僅智慧超羣,還有一顆貼近人民的心。在他被斬首的時候,眾多百姓都為他流淚,心有不忍,側面反映出他值得人們的尊敬。

金聖嘆作品

金聖嘆是明末清初最出色的文學評論學者,因為目睹自己朝代的滅亡,眼見外族人的鐵蹄踐踏華夏土地,金聖嘆決心告別世俗,歸隱山林;金聖嘆的性格執拗、孤僻,為人狂放不羈,總是會在醉酒之後,當空吟詩作賦,因為對世俗沒有太多的眷戀,名聲對其而言也是飄飄然,所以很多作品都沒有整理,所以金聖嘆作品並沒有完整的記錄,這也是因為其孤傲的性格以及淡泊名利的品質所致。

金聖嘆評水滸圖

金聖嘆作品並不是由本人所作,金聖嘆因為哭文案被斬頭之後,很多文人雅士前去悼念,其堂兄將其生平的著作進行整理,收編成完整的作品;因為不是本人親為,所以收編的作品只是金聖嘆的個別所作,並不是完整的記錄;《唱經堂才子書》就是堂兄整理的金聖嘆生平所作,雖然不是完整的記錄,但是閲讀書文,確實可以感受到金聖嘆深知民族大義的氣節。

金聖嘆作品中含有其對當時熱門作品的評論,作為一名文學評論家,金聖嘆對十幾部文學進行評論,其中《水滸傳》和《西廂記》的評論更是讓後人拍案叫絕,作品中有很多關於兩本書籍的評論記錄,其中還有其他的書籍,雖然不是太詳細,但是能夠體會到金聖嘆在文學評論領域方面的造詣;與很多文人雅士不同,金聖嘆不願步入仕途,決心歸隱山林的他還是放不下世俗瑣事,多次在文中表現出自己對外族統治的不滿。


金聖嘆簡介

史書對金聖嘆簡介詳細,金聖嘆是明末清初人,見證了外族人的鐵騎踐踏華夏國土,雖然飽讀詩書,但是金聖嘆並不留戀人世間人人渴望的榮華富貴;生平喜歡寫作吟詩的金聖嘆多次冒犯當時的政治時事,所以被當地官府擒拿多時,為了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滿足,金聖嘆化名金人瑞前往京城趕考,才華出眾的金聖嘆如願獲得第一名,原本有機會從此步入仕途的金聖嘆決心歸隱,當時滿漢矛盾激化,金聖嘆深知身為一個沒有背景的漢人在滿族人的統治下走進官場是多麼的不易。

金聖嘆像

很多喜歡明清歷史的朋友都會通過多種渠道查詢金聖嘆簡介,個別書中記載,金聖嘆化名金人瑞不僅僅是為了進京趕考,在明朝滅亡之後,決心歸隱山林的金聖嘆就已經開始決定化名金人瑞;但是金人瑞的出色才華確實是毋庸置疑的,雖然最終也是因為文學著作而被清朝官府擊殺,但是其對文學著作的評論也開創了文化發展的新潮流;對《水滸傳》的點評更是讓後世稱讚。

史書記載金聖嘆簡介比較雜亂,國仇家恨的人註定有很多故事,像這樣放蕩不羈的有志之士看到自己的國家被外族人踐踏,心中難免憤憤不平,所以金聖嘆生平所作更多是一種辛酸苦楚無人問津的表達,清朝統治者對於金聖嘆也是十分賞識,但是決心不為滿族人效力的金聖嘆還是沒有選擇榮華富貴,。

金聖嘆批水滸

金聖嘆自小喜歡讀書,經常沉浸在閲讀的世界裏,其中《水滸傳》就是他喜歡讀的書本之一。

也許正是因為他的讀書興趣,使得他對這些書印象頗深,甚至可以對其進行點評。金聖嘆的一些重要成就是對許多文學作品進行了批判,其中就有《水滸傳》。

《水滸傳》中吸引人眼球的地方比比皆是,所以連為人孤僻高冷、思想獨立的金聖嘆都對它有所點評。但是對於他批《水滸傳》一事,人們對此也是有褒有貶。

有人認為金聖嘆批水滸改變了水滸傳原有的味道。因為他着重於細節的把握,有時候短短的幾個字點石成金,頗具特色。但是有些地方的修改又讓人覺得不合時宜,與原文有所出入,不但不能體現出其中的味道,甚至還會成為別人的笑談。

同時也有人認為,金聖嘆批水滸不僅體現出了他的成就,還使水滸的部分內容更加亮眼,他將全書的內容、人物以及事件貫穿在一起,讓人們讀起來更加的有意思。金聖嘆批水滸別有一番滋味,使內容更加的清晰,便於人們的閲讀。

從金聖嘆批水滸可以看出他對水滸的作者施耐庵,懷着一顆欽佩的心,在眾多地方他都對施耐庵讚賞有加。同時金聖嘆對水滸的評價也較為詳細,每個人的特點都有所涉及。

金聖嘆批水滸讓人讀起來頗有韻味,可惜的是他對其中的中心思想評價不是很深,也就是説他忽視了一些內在的東西。

金聖嘆評林沖

金聖嘆是中國明末清初時期的文學家和文學批評家,他曾經評價林沖“林沖自然是上上人物,寫的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的徹,都使人怕。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業來,然琢削元氣也不少。”金聖嘆的這番評價是什麼意思呢?

金聖嘆畫像

其實如果瞭解林沖的一生,會發現金聖嘆對林沖的評價很中肯,説林沖是上上人物,是因為林沖武藝超羣、身上有很多值得人們學習的品格,其次林沖很會忍,當自己的老婆被人欺負,他忍了;在柴進家受到洪教頭的挑釁,他忍了;當他被逼上梁山受盡寨主王倫的欺負,他忍了,所以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

在火王倫後,林沖沒有接受邀請做寨主,而是擁立了晁蓋,這不正是他做的徹嗎,所以正是因為林沖有了這樣的性格,人們才倍加的喜歡他。

但是林沖的一生也是充滿磨難的,他經常受到高俅的陷害,所以才會被逼上梁山,這是怎樣的懷才不遇啊,林沖的心中將是多麼的苦悶啊,可是他將這些都壓在心底,但是這算、熬、把、做又都是費心神的活,必定會讓消磨林沖的元氣,讓他久蓄成疾,所以林沖在原著裏在打方臘之後感染了風寒一直不好是有原因的。

所以水滸中關於林沖那麼多的資料,那麼多故事,金聖嘆僅用六十多個字就精準地評價了林沖的一生,不愧為有名的文學批評家。


金聖嘆宋江

在水滸傳中,施耐庵詳細地描述了108位好漢,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鮮明的性格特點。同時金聖嘆批水滸中也對人物做了清晰的梳理、點評。

宋江劇照

在金聖嘆看來,對宋江的描寫是最難的,其餘的107將都較為簡單。因為宋江這個人的形象不似其他人那樣或好或壞,宋江是好中帶壞、褒中有貶。相比較而言,算得上一個複雜的人物了。

宋江有“及時雨”的稱號,大概是因為他為人豪爽,樂於救濟貧困之人。同時身懷武藝,喜歡結識江湖上的好漢,如若有人來投奔他,他也毫不推脱,直接將他們納為自己的夥伴。由此可以看出宋江樂於救濟他人,所做之事也與仗義相關,而金聖嘆卻從側面突出宋江的心機與虛偽。金聖嘆説過如果只寫李逵,那麼所用文字都可謂是精妙的文字,但是這段文字都在宋江之後。也許是金聖嘆認為宋江不似表面上那樣的俠義、忠誠,所以處處都插入一段對李逵的描寫,以此來突出李逵的誠樸,與宋江的奸詐作對比。

當然從另一個方面來説,宋江也算是一個有本事的人。畢竟一個人要能立於羣雄之首,那麼這個人必然是有領導範兒的,能夠籠絡人心,同時又有管理才能,這樣才能當好一方領袖。

在金聖嘆看來,宋江這個人是複雜的,很多時候所表現出來的並不似看到的那麼簡單,在光鮮的外表下也藏着一顆奸詐的心。

金聖嘆批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以戰爭為主,通過一場場氣勢恢宏、戰況激烈的戰事塑造出了一個個清晰的人物形象。它是出自羅貫中筆下的歷史演義小説,精湛的文字功底更是為其增加了價值。

金聖嘆

在金聖嘆批三國演義中,既關注了歷史,儘量真實地反映出當時的現實情況,同時又不忘照顧讀者的興趣。三國演義與三國志大致相同,畢竟歷史小説也來源於生活,所以在寫的時候不能忽略現實,不能違背歷史。其中的人物性格都在原有固定的基礎上,通過美化、誇張以及醜化等方式顯得更豐滿,整個故事也更具吸引力。

從另一方面來説,金聖嘆批三國演義不僅反映出當時的歷史,還包括一些社會問題。比如説當時人們遵循仁義禮智信等美德,所以許多人的行為都基本符合條件的約束。同時從民風、社會生活等方面入手,使文章貼近生活和羣眾,更有可讀性。

三國演義把佛教引入到其中,可謂是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為文章增加了新的素材。雖然有很多後人都追隨、模仿這種方式,但是都遠遠不及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所以很多東西通過自己的總結、應用更能突出價值,無論旁人怎樣模仿都沒有那種味道。

金聖嘆批三國演義不僅從文章人物出發,還將文章結構、人物塑造方式、題材新穎等方面

結合,深層次地指出三國演義的可讀之處,分析了其中藴含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