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是哪個朝代的 關漢卿的名句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關漢卿是哪個朝代的

關漢卿,號已齋,大約生於1220,卒於1300,是金末元初,也是元末明初的戲曲創作的大家,被尊為“元曲四大家”之首,外國人稱其為“東方莎士比亞”,可見對其推崇備至,中國人稱其為“曲聖”,也可見對其的讚譽。

關漢卿畫像

對於關漢卿而言可以説是生活在社會大變革時期,關漢卿出生的時候正是金末,金的統治採取的是傳承了幾千年的封建制度,而後來的元朝,帶來的統治方式則是自身正在經歷的奴隸制,在元朝的統治下,實行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將人分為四等,關漢卿是漢人,屬於第三等人,也就是比最低等的南人高一個等級,也屬於社會的底層,而作為知識分子的關漢卿,其地位更是僅僅高於乞丐,在元朝有着“九儒十丐”的説法,可見關漢卿是處於社會底層的人。正是因為處於社會底層,所以關漢卿的作品中充滿着戰鬥的精神。

正是由於元朝的統治階級對漢人的殘酷盤剝,很快就激化了民族矛盾,很多的漢人農民聯合一部分知識分子開始了積極的反抗元朝統治的鬥爭,元朝的統治於是在激化的民族矛盾中風雨飄搖。關漢卿正是生活在這個時期,所以其作品自然的也就會流露出這些積極的因素,從這個意義上説,是那個特殊的時代造就了中國的乃至是世界的戲曲名家關漢卿。

關漢卿的成功不是憑空而來的,是關漢卿感受到那個特殊的時代的脈搏,在自己的作品中做出反映的一種最自然的表現,關漢卿所處的時代可以説是一個亂世,正是亂世造就了民族的關漢卿和世界的關漢卿。

關漢卿的資料

關漢卿大約生於1220-1300年間,字不祥,號已齋,關於其出生地有很多個版本,有人説他是現在的山西運城人,也有人説他是河北安國縣人,還有人説他是現在的北京人,人一出名很多地方就會爭着要成為其出生地,由此也可見關漢卿的名頭跨國曆史的長河在今天也確實是夠響亮的。

關漢卿生於金末元初,因為元代統治的時間比較短,所以也可以説關漢卿生活元末明初。總而言之關漢卿生存的那個時代確實是處於動盪之中,元朝統治下,將人分為四等,關漢卿就屬於低等人的漢人,而且關漢卿還是一個知識分子,在那個年代,有着“八娼九儒十丐”的説法,可見文化人的地位是相當的低的。同時元朝的統治下的等級制度就已經激化了民族矛盾,社會是相當黑暗的,很多處於社會底層的農民聯合同樣處於社會底層的知識分子開始抗爭,可以説從元朝統治開始就一直存在着此起彼伏的反抗朝廷的鬥爭。生活在這樣一個動盪又黑暗的社會,關漢卿感受是豐富的,他將這些感受都訴諸筆端,那個時代造就了一個屬於世界的關漢卿。

關漢卿的作品相當的多,在其漫長的一生中,寫出了雜劇67部,小令40多首,套曲十多首,可以説是一個相當高產的戲劇作家,也是一個成功的詞曲作者。關漢卿的作品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各個階層,在其作品中充滿着昂揚的戰鬥精神,讓人鼓舞,讓人嚮往幸福的生活。關漢卿的作品已經被譯成多國文字,外國人稱其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關漢卿的名句

關漢卿作為一代戲劇大師作品中有很多的句子至今廣為流傳,有的甚至是已經形成了成語,有許多是我們經常使用到的,但是我們並不知道它的出處,下面小編就找出幾個我們耳熟能詳的關漢卿名句,與大家共同賞析一下。

關漢卿畫像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遠憂。”出自《包特製三勘蝴蝶夢》,意思是説作為父母沒有必要為兒孫多操心,兒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必太多幹涉,這句話的前一句經常被人們在口頭上應用,成為了一句流傳很廣的成語。

“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出自《竇娥冤》,意思是凡事不要強求,能夠原諒別人的就一定要原諒,不要揪住一個問題不放,這句話現在已經成為我們經常使用的成語,是一句非常好的勸人的話。

“着意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陰。”出自《包待制智斬魯齋郎》,這句話是指想要的得不到,沒有留意的行為卻帶來非常好的後果,這句話我們現在也經常的使用,也是一個成語。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出自《竇娥冤》,意思是時光流逝,光陰一去不返,這也是我們經常使用的一句話,已經成為了人們的一句口頭用語。

“官官相為倚親屬。”出自《包特製三勘蝴蝶夢》,這句話經過歷代的發展、延伸已經形成了一個成語那就是“官官相衞”。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出自《南呂一枝花·不伏老》,現在很多人都會使用這句話,將自己自比“銅豌豆”,説明自己堅定的信念與決心。

上面是小編總結的幾個關漢卿作品中至今仍然廣為流傳的詞句,這些詞句甚至已經形成了成語被廣泛的使用,可見關漢卿作品的深入人心,關漢卿作品生命力的強大。


關漢卿拜月亭

關漢卿一生比較長,寫出了大量的膾炙人口的作品,《拜月亭》就是其中之一,《曲品》將《拜月亭》列為“神品”第二,僅次於《琵琶記》,是關漢卿的代表作之一。其關目、語言向來受到歷代劇評家的讚美,有評論家給《拜月亭》作序稱“此記關目極好,説得好,曲亦好,真元人手筆也。首似散漫,終致奇絕。”

《拜月亭》封面

《拜月亭》講述了王尚書的妻女在戰亂中走散,而書生蔣世隆與其妹蔣瑞蓮也走散,王尚書之女王瑞蘭途中與窮書生蔣世隆相遇,並且與蔣世隆在逃難過程中互相照顧,互生情愫,結為夫妻。在一家客棧瑞蘭巧遇王尚書,王尚書不同意瑞蘭嫁與蔣世隆,強硬的拖走了瑞蘭,與其母還有蔣瑞蓮一同回京,丟下了處於重病之中的蔣世隆。後來蔣世隆中得新科狀元,已經貴為宰相的瑞蘭父親看中了新科狀元要將瑞蘭許配給他,新科狀元一口回絕,恰巧瑞蓮出現認出了新科狀元正是自己的哥哥,於是瑞蘭與蔣世隆夫妻團圓,而瑞蓮也與哥哥的拜把兄弟新科武狀元成婚,大家都皆大歡喜。

在《拜月亭》這部戲中,關漢卿抨擊了統治階級的鼠目寸光,謳歌了真摯的愛情,在這部作品中關漢卿將人物的內心刻畫的淋漓盡致,讓很多觀眾都大呼其描寫的精彩絕倫,至今這部戲還經常作為保留劇目在各地演出,穿越幾個世紀仍然散發出耀眼的藝術魅力。

關漢卿不服老

關漢卿不服老指的是關漢卿的元曲《南呂·一枝花·不服老》,這是關漢卿的元曲散曲中比較有名的一首,淋漓盡致的展現了關漢卿的情懷與志向,表明了關漢卿在詞曲創作道路上堅定執着的走下去的決心與意志。這首元曲如行雲流水,氣勢磅礴的表現了自己願意做一粒“銅豌豆”的決心。

關漢卿畫像

《南呂·一枝花·不服老》寫作在元代,其時作者關漢卿已經到了中年,作為一個讀書人在古代最大的出路就是通過科考走上仕途,這是所有讀書人的出路,但是元代將人進行了嚴格的等級劃分,實行的是奴隸制,又取消了科考制度,使得讀書人沒有了出人頭地的出路。關漢卿處於第三等的漢人行列,又是讀書人,在元代“八娼九儒十丐”,就連娼妓也要比讀書人高人一等,正是出去對這種等級制度的憤懣,出於對統治階級的反抗,出於對於自己要走自己的路的堅定決心,關漢卿寫下了這首元曲《南呂·一枝花·不服老》決心要做“蒸不爛、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堅定的走自己的創作之路,要寫出更多的好作品的堅定決心。

關漢卿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大家,之所以可以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作品,與其所處的時代,所處的地位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關漢卿的狂放無羈在這首元曲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作為一個堅強鬥士的決心與行動也表現的一覽無遺。

關漢卿和莎士比亞

關漢卿與莎士比亞貢獻相似:關漢卿是中國的戲劇家,生活在金末元初,大約1220-1300年間,其作品關注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特別是底層人民的生活,可以稱為是現實主義的作品,關漢卿的作品可以超越時代的侷限,在任何年代都具有現實意義,其作品被翻譯成為各國文字,在世界上廣為傳頌,關漢卿被外國人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畫像

莎士比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重要的作家、戲劇家和詩人,其作品也關注着英國當時的社會現實,早期作品比較明快,但是隨着英國社會社會矛盾的加劇,莎士比亞感受到了時代的脈搏,作品開始變得沉重鬱悶,寫出了著名的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作品,被稱為戲劇史上的四大悲劇家之一。

關漢卿與莎士比亞的經歷相似:關漢卿與莎士比亞都是自己所在國家的文學巨匠,二人不僅僅是本國的同時也是蜚聲世界的戲劇家,同時又都以悲劇作品最著名,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最主要的是由於其所處的時代具有一定相似性,同時本人的經歷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關漢卿與莎士比亞都是出身社會的底層,唯一不同的是,關漢卿一生潦倒,而莎士比亞卻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上流社會的認可,並且也獲得了不菲的財富。所以莎士比亞的眼界要比關漢卿更加的廣闊,這也是其世界性的作品更多的緣故。

再一點兩者的相似之處是二人都同時擁有一個賢內助,關漢卿的妻子不僅僅是關漢卿幫關漢卿打理着家裏的一切更是關漢卿事業的幫手,關漢卿作品的第一個讀者和評論家。莎士比亞也擁有一個賢內助,幫助莎士比亞打理好家裏的一切,使得莎士比亞可以在外面沒有後顧之憂。

如果要為上面的敍述做一個總結,那就是關漢卿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是實至名歸的。


關漢卿的元曲

關漢卿是元曲四大家之首,是我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關漢卿的元曲深刻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瀰漫着昂揚的戰鬥精神,可以説是當時各個社會階層生活的一個縮影。關漢卿的元曲在我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竇娥冤劇照

關漢卿處於金末元初,這個特殊的時代給與了關漢卿創作的豐富的題材。金朝是封建制的國家,而到了元朝,可以説是奴隸制的短暫的復辟,在元朝,有着嚴格的等級制度,漢人處於非常低的等級,一個漢人的價值僅僅相當於一頭牛,而讀書人的地位更是僅僅高於乞丐,正是這種處於社會最底層的憤懣,給了關漢卿創作的源泉與動力。關漢卿的元曲關注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在激烈的階級、民族衝突與社會矛盾中關漢卿用自己手中的筆描繪着自己感受到的一切。

關漢卿是一位多產的作家,在其存世的80年間寫出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很多作品至今仍然具有非常強烈的藝術價值和生命力,其最著名的當屬人盡皆知的《竇娥冤》。作為偉大的戲曲家,關漢卿已經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國內至少有100多種不同的戲劇形式,1500多個劇團在演出關漢卿的作品,關漢卿的元曲更是被翻譯成為日、德、法、英等多種文字,被世界各國人民所喜愛,外國人稱關漢卿是“東方的莎士比亞”。關漢卿的元曲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塊瑰寶。

關漢卿的代表作

關漢卿作為“元曲四大家”之首,流傳至今的作品非常多,其中代表作當屬現在還在傳唱,甚至可以説是人盡皆知的《竇娥冤》,如果一定要説關漢卿的代表作的話,那麼《竇娥冤》可以説是當之無愧的代表作之首。另外其他現在仍在傳唱的有《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

《救風塵》劇照

《竇娥冤》講述了竇娥被無賴張驢兒設計陷害,被貪官不分青紅皂白冤枉致死的故事。“斬竇娥”一折是全劇的高潮部分,至今仍然被羣眾廣泛的傳唱,“斬竇娥”一折採取了浪漫主義的寫法,竇娥發下三重誓願,要讓血濺白綾,六月飄雪,大旱三年來證明竇娥冤。結果三樁誓願樁樁實現。後來竇娥沉冤得雪讓人稱快。

《救風塵》講述了機智勇敢的趙盼兒如何從無賴周舍那裏救出結義姐妹宋引章的故事,體現了強烈的呼喚英豪出現的心願,體現了底層人民對統治階層的反抗。

《望江亭》講述了才貌雙全的譚記兒如何在望江亭設計對付權貴楊衙內的故事,體現了譚記兒的智勇雙全,同時也體現了人民呼喚英雄出現,反抗統治階級的強烈願望。

關漢卿的作品體現了人民的美好願望與對邪惡勢力的鬥爭,具有廣泛的羣眾基礎,所以才能夠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獲得廣泛的流傳。其代表作更是體現了這一點,傳唱至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265 字。

轉載請註明: 關漢卿是哪個朝代的 關漢卿的名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