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尊被踐踏,這樣的孩子即使只有2歲,也會在成長的起跑線上迷失
孩子的自尊心比你想象地更重要
昨天,朋友跟我抱怨她的孩子,説不知道怎麼回事,最近和她説話,總是愛答不理的,以前從來沒這樣。
的孩子貝貝,今年剛五歲,正在上幼兒園。我問她,最近是不是批評了孩子,或是在幼兒園發生了什麼事。
想了想説,倒也沒什麼大事,就是前幾天,貝貝在幼兒園尿褲子了,她在老師面前批評了貝貝幾句。
我説,這可不是小事,這很有可能就是孩子最近不愛説話的根源。
孩子雖然小,但也有自尊心,一旦受到傷害,可能會變得脆弱敏感,嚴重的甚至會產生心理問題。
尿褲子這件事,孩子本身就會感到羞恥,面對家長的時候,肯定希望家長能庇護自己,而此時家長不僅不護着孩子,反而當着老師的面批評,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特別丟人,犯了很大的錯誤。
這就是自尊心受到了傷害,那麼變得愛答不理,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莎士比亞説:“沒有自尊心的人,即近於自卑。”
自尊心在心理學上的定義是,指一種由自我評價所引起的自信、自愛、自重、自尊,並希望受到他人和社會尊重的情感體驗。
自尊心是不分年齡的,人從有自我意識開始,就有自尊心了,一般是2歲開始,自我意識開始形成,也就有了自尊心。
而孩子正在成長期,會格外敏感和脆弱,一些家長可能看起來很平常的行為,很有可能會成為傷害孩子自尊心的元兇。
這些行為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1.當眾批評
在公開場合,或者在老師這樣對孩子來説權威的對象面前,言辭激烈,指責批評。
孩子會覺得自己犯了不可挽回的錯,覺得家長可能不愛自己了,在別人面前丟臉了,可能再也抬不起頭。
2.不信任孩子
親戚家的孩子,在學校和同學鬧了點矛盾,他的家長不管青紅皂白,就是一頓責罵,孩子哭着解釋,也不聽,就認為是自己孩子的錯,弄得孩子越來越自卑,上課也不敢發言了。
家長對孩子來説是最親近、信任的人,如果家長都不給予孩子信任,那孩子的挫敗感會非常強烈,以至於自卑,甚至自輕自賤。
3.經常和別的孩子比較
這裏是指拿別的孩子優秀的地方,和自己孩子的短板比較,這樣做不僅起不到激勵的作用,反而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優點,差的地方會變得更差。
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會有不同的優缺點。
4.強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自尊的前提是得到尊重,家長地逼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只為滿足自己的需求,對孩子來説,感受不到尊重,大大地傷害了自尊。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應該這樣做
尊重兒童是保護兒童自尊的前提。它可以幫助孩子獲得價值感和歸屬感,減少孩子的不當行為,幫助孩子養成自信、開放、負責等性格習慣。與直接責罵相比,它能使孩子們變得更好。
1.保護好孩子的隱私
小孩子犯錯是正常的,這個時候家長不要當眾去責罵,用私密和談心的方式,引導和糾正,這樣做讓孩子覺得自己可以變得更好。
2.給予孩子信任
可以嘗試安排一些小的家務事,鼓勵孩子承擔責任,比如定時澆花、保管小物品等等,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是被信任的。
孩子發生什麼事,一定要認真聆聽孩子的發言,做孩子的後盾。
3.學會接納孩子
成年人尚且有優缺點,更何況是成長中的孩子,也許自己的孩子長得沒別人家的高,或者沒有別人家的孩子那麼能説會道,但是他一定有自己的發光點。
家長要接受這些差異,善於挖掘自己孩子的優點。讓孩子覺得自己可行,哪怕是和自己比較,也會有效進步。
4.平等地對待孩子
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有關孩子的事,儘量尊重孩子的意願,多詢問,多溝通,在可行的情況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這樣能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意見被尊重,會變得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