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思念遙遠的故鄉,誰不牽掛生身的父母?全國解放以後,那些從小離家當兵的將軍們可謂功成名就,便紛紛告假回鄉探親。少小離家老大回,哪個不是十幾歲參軍?南征北戰,九死一生,歸心似箭!
一、王扶之大校(1964年授少將)回鄉遇爹
王扶之,1923年9月24日生於陝西省子洲縣三眼泉樓砭傅家新莊。1935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任第一一六師作戰科長,第四野戰軍一第四野戰軍三十九軍團長,志願願軍一一五師師長。1954年後任總參作部部長。1975年任山西省軍區司令員。1980年任烏魯木齊軍區副司令員。
王扶之五歲喪母,從小放牛,十二歲那年,延安一帶常有劉志丹領導的陝北紅軍活動,他看到這些與當時的舊軍隊根本不同的紅軍,便萌發了要當紅軍念頭。憑着自己12歲就身高1米6多的個子,告訴紅軍説自己有17歲,於1935年7月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26軍,當了一名小紅軍戰士。從此以後南征北戰戎馬倥傯,朝鮮戰爭一結束,便告假回鄉探親,這是他從軍二十多年來第一次探親,特地買了一大口袋物品,準備回家答謝親朋好友。王扶之和警衞員在車站下了車,還要走幾十裏山路,將軍就僱了一個趕腳的老鄉用毛驢馱上自己的一大袋物品趕路。
將軍身材高大器宇不凡,揹着手走在前面,警衞員挎着盒子炮跟在後面,和趕驢的老鄉一路拉家常。
那老鄉神情憨厚,説話客氣,和小警衞員説話也是一口一個首長。
老鄉就這樣和警衞員一路走一路聊,聊到後來,老鄉聊到自己住在哪個村,聊到自己有一個兒子很早就去參加了紅軍,不知是生是死……走在前面的王扶林聽着聽着開始起了疑心,停下腳步回頭細看,哎喲,我的爹喲,這可不正是我的親爹喲!
離別二十多年,父子相逢不相識!將軍原本昂首闊步、負手而行,到了這會兒,手腳都不知該往哪放了,一聲一聲叫着爹,趕緊把東西從驢背上卸下來,扶老爹上驢,自己和警衞員輪流扛着口袋,一路歡天喜地回家了。
二、王政柱少將回鄉探母
王政柱少將(1915—2001), 湖北麻城市乘馬區(今順河)銀樹村銀樹灣人,出身於農民家庭。1930年9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部作戰科長,參加了百團大戰和反“掃蕩”鬥爭。解放戰爭時期,第一野戰軍、西北軍區副參謀長。解放後任志願軍副參謀長,海軍後勤部部長,總後勤部副部長、顧問。
1930年,15歲的王政柱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後,就離開了家鄉去鬧革命。國民黨反動派瘋狂迫害紅軍家屬,把王政柱家裏的東西都搶走了。日子過不下去了,王政柱的母親就領着二兒子王政坤沿着紅軍前進的路線去找兒子,後來在河南要了三年飯,回到家鄉後也一直得不到兒子的消息。
1949年9月,王樹聲大將帶領解放軍回到大別山,解放了麻城。他派人找到王政柱的母親,告訴她兒子還活着,還當了大官。王政柱的母親一聽,離家二十年的兒子還活着,可把她高興壞了。從第二天開始就天天坐在村口,希望能第一眼看見日思夜想的兒子回家。
王樹聲大將也給王政柱發了電報,説你母親還活着。 可是那時候,王政柱正在西北地區忙着剿滅三馬匪幫,哪有時間請假回家?
但是老母親哪裏知道啊?天天在村口盼着兒子回家。左等等不來,右等也不來。11月份的一天,老母親看見村口河對岸有一夥解放軍,想過去看看,但是就是過不了河。老母親有點着急,就試着河水的深淺趟河過去了,結果發現不是兒子的部隊,是解放軍駐地方的工作組。11月的河水已經冰冷刺骨,老母親回到家後就病倒了,於12月28日去世,享年72歲。
1950年的9月22日,王政柱帶了妻子羅建,還有兒子女兒回到了西張店,準備把母親接到蘭州去享福,但是弟弟王政坤告訴哥哥,你來晚了,母親半年前就去世了。王政柱當即哭得泣不成聲,後來就寫下了一首悼念母親的詩:
……
三十五歲回麻城,
一心只望見母親。
三步當作兩步走,
只見新墳不見人。
……。沒能對母親盡孝成為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並且再也無法彌補!
三、劉亞樓上將不敢再踏回鄉路
劉亞樓(1910.4.8—1965.5.7)福建省武平縣湘店鄉湘洋村人。參加過長征,後任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教育長、1939年到蘇聯,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42年畢業後在蘇聯紅軍中實習,被授予少校軍銜,並參加蘇聯衞國戰爭。回國後任東北野戰軍參謀長、四野14兵團司令員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任空軍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志願軍空軍司令等職。
解放後,劉亞樓將軍一直想回家鄉看看,終於在1953年成行,這一天,將軍回到闊別了近30年的家鄉,走在湘洋村上月形自然村,看到一張張依稀熟悉的面孔,心裏感到特別激動。
正在村中行走,突然迎面走來一位大娘,劉亞樓將軍一看認得,連喊二嬸好,大娘問:馬頭(將軍小名)回來啦?你可知道我家文貴現在在哪呀?將軍聽此話心頭一緊,霎時間淚溢眼眶,劉亞樓本不想立即説出這一結果,但不忍心再隱瞞大娘,讓她再等待下去了。他小聲説:“文貴犧牲了……”
説起劉文貴同志的犧牲,那是將軍親眼所見。劉文貴與劉亞樓是一起參加紅軍的,1935年他倆在長征路上再次相遇。當時,劉亞樓任紅一軍團第一師的師長,這天在草地裏,他遠遠地看見幾個士兵中間圍着一個人,劉亞樓走近一看,原來是同村的劉文貴,一問才知道,時任班長的劉文貴得了重病,但卻不讓戰士們抬着他走。
劉亞樓低下身子,親自背起了劉文貴説,無論如何也要把他帶出草地,可是劉文貴已經有氣無力,他説:我不行了,你們快走吧。他要求劉亞樓,等革命勝利後,給我家捎個口信,説我跟毛主席北上抗日,死在草地上,我沒給家裏抹黑。就這樣劉文貴犧牲在了草地上。
如今見到了劉文貴母親,劉亞樓感慨萬千,心裏特別難受……當時,村中他們一道去參加紅軍的共26人,最終回來的只剩他一人。一些已故戰友的親人前來打聽情況,每見到一個,他都會心如刀絞。此後,將軍一直到1965年去世,都沒有回鄉。他這位統帥過千軍萬馬,身經百戰的將軍,實在是不敢面對家鄉父老們思念已故親人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