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想你一次,天空便落下一粒沙,從此便有了撒哈拉。我每想你一次,上帝就掉下一滴眼淚,於是有了太平洋。——《撒哈拉的故事》。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讀到這段話的時候都曾被驚豔,多少人讀到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時不禁落淚,感嘆於這份“生死闊別,與子成説”的愛情竟是如此的單純而真摯。
三毛原本陳平,1943年3月26日生於重慶市南岸區黃桷埡正街,從幼年時期的是三毛就十分的喜歡讀書了,在上小學5年的時候便獨自看完了四大名著最難懂的《紅樓夢》,到了初中時期三毛幾乎看遍了市面上所有的世界民族。
正是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喜歡閲讀的三毛文筆自然是出奇的好,在上初中那會三毛寫了一篇文章叫《我的老師》,結果教三毛的語文老師説,在寫文章方面我不敢稱作你的老師,因為你已經寫的出師了。
三毛的文筆絕佳,不過在綜合性的文化課上卻有些落差,從初二開始三毛便休學了,由父母親自教導,愛詩詞古文和英文方面打下了基礎。
1964年,三毛的才華得到了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先生的肯定,特許她到學校哲學系當旁聽生,不過在1967年三毛再次休學了,並隻身遠赴西班牙到馬德里大學就讀。
第一次與荷西相識,三毛正在馬德里上大學三年級,而當時的荷西還只是一名高中生,或許在當時的是三毛心中絕對沒有想到過這個“毛頭小子”會是自己未來的丈夫,一生最愛的那個人。
三毛雖然對荷西沒有想法,但荷西對這位漂亮的大姐姐卻很有好感,在聖誕節第一次見面匆匆一別後,荷西經常逃課來看她,三毛的同學便常常用這事調侃三毛。
有一天三毛便下了最後通牒對荷西説:“我有男朋友的,你再也不要來找我了。”荷西看出了三毛的為難,説道:你等我結婚好嗎?四年大學,二年服兵役,六年之後我們就結婚!
三毛對眼前這位認真的小男孩打動了,她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只是後來荷西真的沒來找過三毛了,後來在1970三毛返回了國,這段青澀的感情便就此擱置了。
回國後的三毛受張其昀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學系任教,然而因為未婚夫的意外身亡,三毛辭去了工作,為了離開傷心之地她再次前往了西班牙,或許是冥冥中的緣分,這一年她正好與荷西分別了六年。
荷西聽説三毛回來了,打了十幾個電話卻都沒有接通,後來拖三毛的朋友邀請三毛來朋友家,三毛來後朋友讓她閉上眼睛又把燈關掉,等三毛睜看眼睛時,只見一個高高壯壯大鬍子的青年攔腰抱住了她,三毛一眼就認出了對方,驚喜的喊道:荷西!
六年啞無音訊,荷西也不知道三毛過得怎樣,不知道她還會不會回來。但是此時三毛再次回來,他便再也沒有想過要放手。
1973年,在於西屬撒哈拉沙漠的當地法院,荷西與三毛公正結婚了。而結婚後的三毛反而迎來了自己事業的巔峯,作品源源不斷出版,還受到了當時《聯合報》主編的賞識。
1976年5月,三毛出版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正是這部作品讓更多的人知道了她與荷西的故事。
而荷西大部分的工作是作一名潛水工程師,三毛每天下午兩點半就會開三個小時的車,冒着是沙漠裏走沙與龍捲風的危險,卻接荷西回家。
後來因為工作的原因荷西去了另一個島,每週只能回家一次,三毛忍受不了沒有荷西的日子,於是便將車和行李全都託運了過去,陪心愛的荷西。
然而在1979年9月30日,荷西因為潛水發生了意外事故喪生,當時的荷西年僅28歲,對於三毛來説,這無疑是晴天霹靂,沒有任何的文字可以形容這種離殤。
三毛幾天沒吃沒喝直接暈倒了過去,母親端來了一碗湯苦苦哀求三毛,三毛才吃了一點。此後三毛每天買大把的鮮花去墓地看荷西,這是幾乎成了她活下去的唯一動力。
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實在是太動人了,但很多都是出自三毛的作品中,因此也有人懷疑過故事的真實性。比如説在2010年,一位叫馬中欣的作者便出版了一本《三毛之謎》的書。這本書的問世顛覆了許多讀者對於三毛的初始印象。
馬中欣自詡遍訪了三毛眾多好友親人,也去了三毛和荷西居住地,他稱三毛與荷西的愛情遠沒有她書中寫的那般甜蜜,甚至三毛的鄰居説他們的感情很一般,三毛嫁給他是出於虛榮,婚後三毛還經常對他打罵,導致兩人分居,直到荷西意外死亡。
筆者認為,馬中欣的觀點是有很大的主觀情感在裏面,當你秉持着否定的觀念去揣測的時候,問題本身就會主觀偏離,有人甚至質疑他是借三毛的名氣來抬高自己。再者,如果三毛與荷西的是假的又如何能寫出如此動人的文字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