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家庭教育,離不開這七件事,無關於金錢!什麼是正確的家庭教育?正確的家庭教育離不開這七件事情,這件事情是不關乎你家有錢沒錢!亞里斯多德説:“我們就是我們一再做的事情。”“那麼,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這是真的,不管我們是否在議論我們自己,還是早議論我們的孩子。
我最近常常會看到一些文章,探討那些有錢人家的爸爸媽媽是怎麼給他們的孩子創造一個巨大的優勢的,而這僅僅是因為他們是在更優越的環境裏撫養他們,送他們去貴重的校園,請最好的家教等。很多人都在感嘆這種不公平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這確是會給撫育孩子帶來差距。教育現在已經被財富拉開了距離。現已有研究表明,一個成長在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孩子,往往比那些家庭社會經濟地位低的孩子表現更好。當然,這是有道理的,但這並不是咱們家長能夠在一夜之間就能改變的事情。
今天咱們先把財富對教育影響的事情放在一邊,咱們七件最影響教育的小事。這些事情,幾乎每一位爸爸媽媽每天都能為他們的孩子做,以此來給他們更多的優勢。這七件小事是前斯坦福大校園長,怎麼撫育成人的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在長期教育範疇工作的基礎上,總結了七件事。讓我們來看看都是哪些小事,不管是貧窮或者富有,只要你用心,都能夠做到。每天都為孩子做這些事情的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成功的可能性會更大。那我們就詳細的説一下吧。
第一件事,是讓你的孩子做家務。比如倒垃圾、掃地、洗碗等,總之不但能讓你的日子更輕鬆,也能讓你的孩子日子過得更好。讓孩子做家務,是要讓他們知道,這是生活成長的一部分,為了自己,為了自己可以更好的成長生活,是有必要做的事情。
第二件事,是教給他們一些交際的技巧。你曾經和那些不善交際的人共事過嗎?斯坦福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聯合進行了一項為期20年的研究,研究結果證明,具有傑出交際技術的孩子最終會更成功,對此你應該會感到贊同。具有交際能力的孩子能夠與同齡人進行良好的合作,並且會幫助他人,促進合作。能夠理解他人的感觸,和自己可以解決問題,這樣在長大之後,更可能取得學位。
第三件事,是展現對他們更高的教育期望。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上大學,確保你先完成學業,至少確保自己也要保持一定的學習態度,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好的典範。與此同時,要明確你也希望他們經過大學學習。
第四件事是教他們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我們都聽説過一些失去婚姻的父母,但他們為了孩子決定留在一起。這樣的犧牲或許令人欽佩,但更重要的是,他們與父母、兄弟姐妹有着良好的關係。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沒有兄弟姐妹衝突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比他們的父母更重要。其次,一項針對貧困兒童的研究報告稱,在前三年接受過敏感護理的兒童在校園表現更好。這些孩子在30多歲時會有更健康的人際關係和更高的學業成就。 第五件事,是讓他們早一點對數學感興趣。給小孩子讀書很重要,但事實證明教他們數學技巧也很重要。在一項針對3.5萬名幼兒的研究中證明,早期的數學技術不只能夠轉化為未來的數字成果,還能夠轉化為未來的閲讀成果。 第六件事,教他們嘗試任何困難,不要擔憂失敗。你或許現已知道,每個人都要有一種成長的心態而不是害怕失敗的心態。對於你的孩子,你想要一個健康成長的心態。你希望他們把所有都經歷過的失敗看作是學習和成長的機會,而不是結束。家長不要有過多的擔憂,更重要的是,試着控制你的壓力水平,或許至少不要讓孩子感觸到你對於他們的擔憂。 第七件事,是向他們展現工作道德和成果。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以某種方法行事,最可能的方法就是仿照好的行為。第二種最有效的方法可能是模仿真正糟糕的行為,讓他們從你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但,第一種方法來得更快一些。此外,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與工作媽媽一起長大的孩子比沒有工作媽媽的孩子有優勢。研究發現,職業母親的女兒上學時間更長,更有可能獲得一份高職位的工作,薪水也更高。好的。現在輪到你了。 如果想讓孩子成功,你認為父母還需要養成哪些日常習慣?或者你對上面列出的任何一個有異議嗎?請在下面的評論中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