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義志士向來受人推崇,在上個世紀,一個柔弱的女子成功行刺了大軍閥,被譽為當代女俠,而她行刺的這個就是大名鼎鼎的孫傳芳,直係軍閥的頭子。
這個俠女就叫施劍翹,他是安徽桐城人,出生在清末一個富貴人家,從小就深受父親寵愛,幼年的施劍翹還纏足了,一直深居閨閣,由家教為其上課。
1925年,施劍翹的父親施從濱,擔任奉系第二軍軍長,遵照大軍閥張宗昌的命令,迎擊大軍閥孫傳芳,當時兩大軍閥在爭奪安徽、江蘇的地盤,爭鬥的很激烈。
在交戰中施從濱被孫傳芳俘虜,隨後被押到了蚌埠車站被斬首,並且示眾三日,在得知父親的死訊後,年僅20歲的施劍翹,當時就發誓要為父報仇。
此後施劍翹一心謀劃為父報仇,1928年,施劍翹堂兄的同學施靖公承諾替她復仇,施劍翹嫁給了施靖公,可是一直到1935年,施靖公也遲遲不行動。
為此施劍翹和丈夫一刀兩斷,此時距離她的父親去世已經10年,為了早日實現報仇大計,施劍翹通過手術放開了纏足,並且苦練槍法,並且打聽到孫傳芳已經隱居到了天津。
孫傳芳兵敗後隱居到了天津佛教居士林修行,施劍翹得知後也加入其中修行,此後她用心留意孫傳芳的活動規律,得知孫傳芳每週三、六必到居士林聽經。
於是施劍翹把行刺的時間定在了11月13日,這天正好是週三,當天由於聽經的人比較多,施劍翹坐在末尾,距離中央的孫傳芳比較遠,她找了個藉口轉坐到了孫傳芳身後。
坐下不久,施劍翹等眾人閉目誦經時,她悄悄拿出勃朗寧手槍,對着孫傳芳的頭就是一槍,為了以防萬一,她又對準腰部再射一槍,場面一時混亂不堪。
行刺成功後的施劍翹並沒有逃走,而是主動選擇原地等待自首,不久她就被緊急趕來的警察帶走,而她為父報仇的事情第二天就傳遍了全國。
她一時被稱為“女俠”,許多人對她的行刺感到同情,支持她的人和報社非常多,原本施劍翹被判入獄10年,不過僅入獄11個月後,就被下令特赦。
施劍翹出獄後稱為了頗具影響力的“女俠”,在日寇全面侵華後,她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號召抗日捐款,為抗日捐獻了3架飛機,足見施劍翹的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