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或許有這樣的疑問,明明自己的孩子很努力,但為什麼成績就是上不去呢?小芳家的兒子小石就是這樣,一回到家就會主動去學習,經常學到很晚,有時小石勤奮到連小芳都心疼。但小石的成績未見起色,一直在中等階段徘徊,這讓小芳很不理解。小芳想過會不會是小石在用學習的名義偷懶,但幾次突擊檢查都發現,小石確實有在做題。
其實,像小石這樣的情況,孩子是陷入了\'\'低質勤奮\'\'而不自知。也就是確實有勤奮學習,但大腦根本沒有跟上步伐,知識點還尚未能夠理解、消化,是一種只靠盲目做題和訓練的\'\'淺層次學習\'\'。
首先,家長們不妨來了解有關\'\'學習層次\'\'的內容。有所瞭解,才能更好地避免\'\'淺層次學習\'\'。
關於\'\'學習層次\'\'
學習層次的概念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姆提出了目標分類學,即分為記憶、領會、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這由簡單到複雜的六大級別。弗萊倫斯·馬頓和羅傑·賽利約借鑑了這一目標分類學,提出了學習層次的概念。也就是簡單記憶的學習是淺層學習,越靠近創造這一級別,越是更高層次的策略,為深度學習。
淺層學習的特點
淺層學習即是一種機械性的記憶,大腦沒有對知識點進行理解和消化。用比較流行的話來説就是\'\'每個字都認得,但組合在一起就是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停留在淺層學習的孩子不懂得舉一反三,一旦題目有了一點變化但套路不變,孩子也難以解決。
另外,淺層學習的孩子難以找到學習的目標,只懂得一味去做,因此看上去很努力,但成效不大。
深層學習的特點
深層學習與淺層學習相對應,不同於淺層學習的外在需要,深層學習是出於孩子的內在需要,孩子能夠思考知識點之間的聯繫,也懂得如何做知識點的遷移,運用批判性思維,記憶也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的,知識不會是零散而孤立的,所以學習的效果會比較高質量。
研究表明,在幼兒時期便引導孩子進行深度學習,能有效避免孩子進入小學後陷入\'\'低質勤奮\'\'的現象。而且也能讓幼兒的學習品質得到提升,滿足身心發展需求。
因此,讓孩子避免\'\'低質勤奮\'\',家長就要引導孩子進行深度學習。而這一引導,通常從幼兒時期就要開始了。
避免\'\'低質勤奮\'\',要從幼兒進行高水平提問,引導深度學習
1.認真對待孩子的每一個發問
孩子在幼兒時期正是通過一個個看似天真的發問來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然而很多家長都選擇敷衍孩子的問題,這並不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也無法引發孩子更好的思考。其實孩子的發問就是主動學習的信號,家長要及時感應到這一信號,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必要時和孩子一起去探索問題的答案。
2. 高水平提問孩子
高水平提問,也就是不要問那種有肯定性回答的問題,比如\'\'是\'\'或\'\'不是\'\'。這些問題即使提問了孩子,也沒有多大的效果。而要問那種能引發孩子思考的問題。高水平的問題才屬於布魯姆目標分類法中的最高水平的問題,即創造。因為沒有現成的答案,所以孩子更能夠進行創造性的思考,促進思維發展。
就像家長們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就能夠時不時地高水平提問孩子,比如\'\'如果你是佩奇,你會用什麼方式來解決這一事情呢?\'\'
3. 掌握提問的技巧
家長可以根據布魯姆的目標分類學來提問孩子。比如第一類別的記憶,孩子能夠識別並回憶這一物體,而在第三類別的應用,孩子能夠建立聯繫,到第六類別的創造,孩子不僅能夠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並能表達出來,而且能夠進行設計和創作。隨着級別的提高,孩子的思考也越來越深入。家長可以根據不同的級別,引導孩子逐步深入思考。如從\'\'這是什麼植物\'\'到\'\'你能不能做出別人沒見過的植物\'\'。
寫在最後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有幾分勤學苦練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
努力的人總有回報,但若孩子的勤奮只是一種\'\'低質勤奮\'\',那麼不管看上去有多麼努力,也成效不大。為了避免孩子小學階段陷入這樣的\'\'低質勤奮\'\',進行一種淺度學習,家長就要在幼兒時期引導孩子進行深度學習,認真對待孩子的每一個發問,高水平提問孩子並掌握提問的技巧。同時,家長也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思考,也要認真傾聽孩子的回答,不要隨意打斷孩子。希望每一個孩子的努力,都能不被辜負,有所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