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孩子上小學,以為孩子大點了就更懂事了,然而似乎又有了新的事情擺在家長面前,那就是輔導孩子作業。
不得不説,有部分孩子對做作業很不自覺,必須要家長的陪同,否則孩子就無動於衷。即使家長催一萬遍,孩子也是極不情願地去做作業,不僅速度慢,而且錯誤率也高。
這時,家長很容易就發火了,輕則吼兩句,重則順手就是一耳光。甚至有的孩子讓做作業的時候,就各種理由不做,而對其他好玩的好看的,或者是別人的事非常熱情。
三三就是那樣的孩子,教他做作業,要是隻是嘴上説説讓去做作業,説一百遍都不會動,等到晚上要睡覺了,他才説要做作業。
而沒有做作業的時候,讓他掃地,他不掃,他就跟在大人身後,問各種問題,即使看個電視,也可以從頭問到結束。很多時候,媽媽只有大吼大叫,或者是打一頓才會去寫,每次都説記住了要主動寫作業,可每次都不會遵守約定。
這其實是從小沒有給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任由孩子懶散,懶散慣了,也就不想做那麼“複雜”的作業了。而小孩子小學時期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又對以後的初中、高中有着緊密的聯繫,小學不打好基礎,到初中、高中時就會特別的吃力。
每次的催促,孩子就是被動的學習,那是一種效率極低的學習方式。所以幫助孩子培養學習習慣是至關重要的環境。
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主動地做作業呢?
1、允許孩子自主選擇做作業的時間
有的家長説,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要做作業,才有足夠的時間做作業。其實這個時候,孩子容易出現抗拒心理。因為在學校已經待了一整天了,就盼着放學玩一會自己想玩的。
回家就要被要求寫作業,心裏自然不舒服。雖然表面上聽從與父母,但內心卻抗拒叛逆,就容易從心裏反對父母,而不做作業就是反對父母的一種形式。
那麼讓孩子選擇做作業的時間,給了孩子主動權,當然要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大約半個小時。他就可以先玩一會兒,吃點東西,然後再做作業。這是培養孩子執行力的關鍵,可以避免孩子拖拖拉拉的習慣,變被動成主動。
2、接受孩子的缺點,肯定孩子的努力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容易出現馬虎的現象,看錯題,看錯字,理解錯意思等,造成了最後做錯了。家長怎麼能忍受孩子這樣的馬虎呢,少不了吼孩子一頓。
甚至有的孩子做錯了還不接受家長的講解,家長可能就一邊掐着人中,一邊指導孩子。其實孩子的習慣不是一天兩天養成,成績差,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提升的,需要一個過程。
家長要正確認識孩子的缺點,比如自律性差,自控力差,不要一生氣就打人,試着接受孩子的缺點,從缺點中找到突破口,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比如肯定孩子的付出和努力。
找到孩子的優點,讓孩子增加信心,從而一步步養成好的習慣,慢慢提高成績。
3、家長要做時間的管理者
很多小孩子都沒有多少時間觀念,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就比如,我孩子以前,讓他看三十分鐘的電視,到點自己要去關電視,他也看了時間的,對時間有一點概念,但是我們沒有到時間提醒他,他就繼續的看,最後足足看了三百分鐘,從中午到晚上。
所以家做一個時間的管理者,對一個小孩子來説,非常的重要,只需要給孩子説什麼時候開始的,然後什麼時候接受,給他看時間就行了。
如果超時,那就要受罰,下次就減少看電視的時間,或者不準看電視,嚴格執行,讓孩子知道必須準守時間。慢慢的孩子就知道合理安排時間學習和玩耍了。
4、今天的事情今天做
有的孩子有拖沓現象,認為時間還早,就不想做做作業,尤其是週末,認為有兩天的時間,那麼先玩了再説,到星期天晚上再做。這其實就是孩子懶散的一方面,養成拖沓的習慣了,對以後的生活和工作,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所以,家長必須要求孩子當天的事情當天做,養成一個好習慣,對學習和待人接物都是一種積極作用。
在孩子的成長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家長可不要第一時間表達和發泄自己的情緒,應該先找準孩子的問題所在,從根本上幫助孩子。家長在家也要做好表率,不要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看電視,玩手機,給孩子營造一個學習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