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施耐庵這個人
施耐庵於隱逸時期所著《水滸傳》成就了他在中國古代小説家的地位,《水滸傳》揭露了中國封建社會農民起義的發生、高潮與落寞過程中一些社會本質上的詬病,深刻抨擊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以及“官逼民反”之下的掩藏的統治階級的罪惡。小説最大的特色就是其中塑造的鮮明的英雄人物特色,施耐庵在塑造這些小説人物的過程中,結合現實中的原型人物,大膽使用藝術創作手法,將人物個性表現得更為精彩與突出。
對施耐庵的評價
施耐庵生逢朝代更替,經歷過亂世春秋,其人生歷練因此極為豐富,以亂世農民起義為背景的《水滸傳》中便可看到以朱元璋為首領的農民起義的縮影,可見現實生活中所發生的大事記對於施耐庵寫作來説是極為豐碩的素材庫。
施耐庵在中國古代小説上的成就影響幾百年的中國文學歷史甚至波及東南亞文學,他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小説歷史的奠基人。後人為紀念一代小説家施耐庵,特意選址江蘇省白駒鎮施耐庵故居建立施耐庵紀念館,此地蘆葦遍地,沙鷗低翔,漁舟唱晚,頗有水泊梁山的韻味,紀念館門口修建了一尊3.8米高的施耐庵塑像,館內結構嚴謹,呈大家風範,大門兩旁石柱上刻有一副對聯,“韜光養晦,一代英才居勝境;激濁揚清,千秋峻筆著奇書”正是對施耐庵一生的真實寫照。館內各處的石柱上皆有當代文學家書法家對施耐庵的評價對聯,遍佈館內。
可見一代小説家施耐庵對中國文學史的影響極為深刻。
施耐庵紀念館在哪
施耐庵的後代子嗣並非坊間流傳的那般皆為啞巴,家道中落,反而是世代興旺,香火傳承,直至施耐庵十二代世孫施尊邦為光耀門楣,特在白駒鎮將其祖上施耐庵的故居修建成為施氏宗祠。
施耐庵紀念館
施氏宗祠自乾隆四十三修建而成,之後幾經修葺,擴建至前後三進,旁邊另有偏殿作為禮堂,從大門而入,第一進為門廳,裏面設有茶座;第二進為書坊,時常會有説書在此講演《水滸》章節;第三進為福廕堂,裏面供奉施氏一族的牌位,自祖上施耐庵以及後世子孫的歷代牌位皆在此處,施氏後人每逢春秋二季便來此祭拜。
抗日戰爭期間,施氏宗祠不幸毀於戰火,直至九十年代初,國家文化部及江蘇省鄉鎮人民政府多方籌資,並由上海復旦大學教授繪製施氏宗祠復原圖,著名古建築專家、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一同主持設計,終於在2009年建工完成,成立施耐庵紀念館。
施耐庵紀念館不僅是一座緬懷一代小説家、傳承水滸文化的紀念館,同時也是保存施氏宗祠文物史料的歷史博物館,該紀念館一共分為五個展廳,其中所展出的文獻資料與文物古蹟皆以施耐庵生前相關事蹟為主,紀念館工作人員經歷長期的收集與整理,才得以使流落民間或掩埋地下的文物史料展現在世人眼前。紀念館的展覽方式採用與歷史對話的形式,另參觀者深入其中,深刻感知施耐庵的人物背景與豐富的水滸文化。施耐庵紀念館已成為江蘇重要的文化基地與文物保護單位。
施耐庵故居現在在哪
施耐庵原本為蘇州閶門外施家橋人,其人物事蹟在《施氏家薄譜》中有詳實的記載,此人秉承了祖上文人賢士的才氣,自幼好博覽羣書,文化造詣極為深厚,十九歲時便考上秀才,但其為人單薄,不好功名利祿,從不將中榜題名作為人生志向,所做之事皆由心而出,順其自然,故而年近三十六歲,才考中進士,與之後的明朝重臣劉伯温同期中榜。
施耐庵故居
然而施耐庵與劉伯温的仕途可謂是南轅北轍,施耐庵生性剛正不阿,看不慣官場爾虞我詐的行事風氣,縱然也學不會曲意逢迎的一派做法,為官三載便憤然辭官,迴歸故里。
之後跟隨張士誠舉兵抗元,但因施耐庵屢屢進諫,皆不為張士誠採納,於是再次棄官隱於江陰祝塘東林庵。朱元璋隨後發兵攻陷平江,戰事波及江陰,施耐庵因拒絕朱元璋徵召,遂舉家投奔興化故友顧逖。
興化此地實為戰事避難的好去處,交通不便,訊息閉塞,但四周山水環繞,風景秀麗,實為潛心寫作的絕佳住所,施耐庵在其故友的相助之下,置辦田產,修建房屋,與當地農民相處甚歡,故在其所著《水滸傳》中可循得諸多行色各異的底層人物形象,可以説興化成為了施耐庵人物創作的素材庫與文學樂園。
施耐庵自此在此處以著書講學為樂,直至終年。其後世子孫為其建造宗祠,以紀念其在文學上的成就,經歷近百年的歷史變遷,施耐庵故居幾經修繕,成為了現今的施耐庵紀念館,受世人蔘觀。
施耐庵的後代都有誰
施耐庵晚年告別官場,攜家眷隱逸山野,故而他的子嗣並未有詳細記載,但坊間謠傳施耐庵的三代子孫皆為啞巴,未曾有詳實的史書資料,聽其言以頗為荒誕,故而不可聽信。
施耐庵祠堂
因施耐庵在中國古代小説上的文學成就甚高,所以調查其生平事蹟極為緊要,1952年文化部組織了施耐庵調查組,前往施耐庵遺蹟進行實地勘察,起先關注家譜的歷史傳承與資料來源,蒐集現成已有的施氏資料,從施耐庵墓誌銘等多處開始着手,然後整理當地縣誌中關於施氏一族的來龍去脈。
接下來,多方蒐集家譜版本並著錄其間的差別,共著錄了六個訪得的《施氏支譜》,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施祥珠本》,其中對施耐庵後人有詳細的記載。經過資料的整理與審核,確定了施耐庵後人的香火繼承,根據這些史料記載,可以確定施耐庵後人乃仁義之輩,子孫興旺。
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説家,原籍蘇州,其祖上曾是孔子門下七十二賢之一,其父以鍛造舟木為業。施耐庵此人秉承了祖上文人賢士的才氣,自幼好博覽羣書,文學造詣極為深厚,十九歲時便考上秀才,但其為人淡泊,不好功名利祿,從不將中榜題名作為人生志向,因此中年才步入仕途。
為官三年,施耐庵與當今官場局勢格格不入,遂辭官回鄉,期間參與抗元起義軍,失敗之後為避禍端,舉家搬遷至淮安,隱居度日。
施耐庵的兒子是啞巴嗎
施耐庵的一生可以説是成也水滸,敗也水滸。此話從何説起,施耐庵因一本《水滸傳》成為了元末明初的一代文學大家,更是明清時期小説發展的先河人物,將其人生價值推上了高峯。但正是因為《水滸傳》的影響力甚為寬廣,故而説中所飽含的憤世嫉俗的理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憤世青年,使得《水滸傳》一度在明清中央集權鼎盛時期成為禁書,世人對施耐庵的評價也因此走向極端,褒貶不一,更有甚者傳言施耐庵遭受因果報應,其兒子孫子皆為啞巴。
施耐庵的兒子
施耐庵此人自幼才華出眾,自視甚高,但卻在考取功名的過程中頻頻受挫,這難免另自負之人對朝廷產生惡意,年僅三十六歲,施耐庵才考中進士,取得一官半職,怎料自古懷才不遇之人皆性格孤僻,難以與官場人情同流,故而為官三載,施耐庵便辭官歸隱。
自此,施耐庵在山野之中埋著書,將其憤世嫉俗的偏頗思想全數灌輸於他筆下的小説之中,《水滸傳》一書排除其文學造詣不談,實為一本蠱惑民心,攪亂時局的惡書,書中所構建的草莽英雄落草為寇,宣揚打家劫舍、謀財害命的謬論,其中也不乏打架鬥毆、屠戮性命的血腥場面,若是看在心理扭曲、對社會有報復之心的不軌之人眼裏,恐怕這世間難以太平了吧。
因此,有人批評施耐庵宣傳邪説流毒,戕害少年,流傳薄語穢言的罪過報復在他子嗣的身上,施耐庵的兒子、孫子、曾孫子皆為啞巴,以贖施耐庵亂言而犯下的罪過。
施耐庵陵園在哪裏
施耐庵,江蘇興化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説家。為避開明朝朱元璋的徵召,施耐庵隱居淮安,直至生命終結,與當地安葬,享年七十五歲。施耐庵過世後數十年,其子孫輩施文昱興旺家門,遂遷其祖父墓址另選風水寶地,葬於白駒鎮西落湖,並請學者王道生為其祖父撰寫墓誌銘。
施耐庵陵園
施耐庵歷代後人皆為興旺,故而施耐庵墓址修繕得當,保存至今,且規模越來越齊備,以施耐庵墓為中心,該陵園分別陳列着施氏家世表,與施耐庵及後世子嗣有關的各類文物資料,另放置着《水滸傳》各式版本資料。可見施耐庵後人對其成就極為推崇尊敬。
該墓地風水位置極好,四面山水環抱,且視野寬闊,墓堆成半圓形,高3.5米,直徑4.5米,立有一塊石碑,上面刻有“大文學家施耐庵先生之墓”,墓地前方建有牌坊,牌坊橫樑上懸掛着“耐庵公坊”四字石刻,極為恢宏大氣。主墓旁生長着蒼松翠柏,河岸不遠處有一綠島,從高處眺望下來,其形狀猶如一頭雄獅卧在此處,故判定此地風水極佳。
施耐庵陵墓現今已成為文人墨客慕名前往的勝地,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張惠人贊其陵園:“耐庵泉下泰然卧,評説由人論長短”,可見世人對施耐庵的極高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