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到底是哪個皇帝實施的 究竟有什麼用
推恩令是漢朝時為了將諸侯國的勢力逐一分解,而頒佈的一項法令,這條法令最終成功的達到了原本設想中想要達到的目的,那麼推恩令是哪個皇帝實施的?
推恩令的實施者漢武帝
推恩令的實施者就是漢朝皇帝,漢武帝劉徹。漢武帝在中國歷史上一直都是一位備受尊崇的皇帝,他十六歲登基為帝,在位時間長達五十餘年,漢朝在漢武帝接手的時候,整體來説國力是在不斷向上發展着的,但是在對待怎樣削弱諸侯勢力的問題上,卻依舊沒有能夠拿出一個有效的辦法,早在漢文帝時期對藩王其實就已經採取過措施了,但是卻並沒有解決問題,而在漢景帝時期,皇帝更是直接就想把藩王手裏的權力調出來,這也就是後來説的削藩,而這樣明顯是行不通的,為此皇帝和藩王之間甚至發生過一場戰爭,雖然戰亂很快就被皇帝平息了,而且還進一步削弱了藩王的勢力,但是一些比較大的諸侯國,卻依舊有着數十座城的擁有、使用權,這些對皇帝而言依舊是一個不小的威脅,這樣的局面就一直延續到漢武帝登基。
於是就在他登基後的第三年,他採取了大臣的建議,頒佈並實施了這項專門針對這種情況的法令,也就是推恩令。
綜上所述,推恩令是哪個皇帝實施的這個問題就顯而易見了,漢武帝實施的推恩令單從手段上來看就是很高明的,因為漢武帝本人是以賞賜的名義分解的諸侯國,對他的名聲不但沒有任何影響,反而還贏得了仁政的稱讚,而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漢武帝方面沒有動用過任何兵馬。
漢朝推恩令
漢朝推恩令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的一項制度,推恩令是在西漢漢武帝時期確立起來的,之所以要頒佈推恩令,是因為在當時一些權勢大臣的勢力過於大,已經影響到了皇帝的統治,皇帝為了改善自身被動的局面,便出台此制度來使得權勢大臣的權利有所減弱,從而對自身的統治有所穩定。
推恩令的執行者漢武帝
推恩令這項制度具體是這樣實施的,因為諸侯王有很多的土地,自身的權利也很大,皇帝便要首先削減他們所擁有的土地,怎麼削減呢?就是將諸侯王各自分為好幾個國家,使得他們的子弟也享治理王國的權利,依次分封,這樣便使得土地的權利掌握在多個人手中,而不是諸侯王一人手中,這樣諸侯王的權利也就沒有以前那麼大了。這樣給子孫分封,直到土地都分沒了就停止了,到時候就不會擔心諸侯王的勢力過大而影響皇帝的統治了,以上便是漢朝推恩令的具體措施,這樣的做法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削減諸侯王的權利,來使得皇帝的權利更加穩定。
漢朝推恩令從根本上解決了國家發展的問題,諸侯王所擁有的田地也逐漸變少了,自然他們的勢力也會有所減弱。漢朝漢武帝頒佈的這個推恩令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因為這樣就避免了那些諸侯王對皇帝所做措施的不滿,從表面上使得諸侯王覺得是皇帝在對他們施加恩惠,實際上是有利於中央權利的集中。
推恩令示意圖
在漢朝時期國家曾經實行了一部重要的法令,並且對減少諸侯王的勢力有着很大的益處,這個法令就是非常著名的推恩令。當時各地的諸侯勢力逐漸開始強大起來,而皇帝們便面臨着十分嚴重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推出了推恩令,而這個法令其實也比較容易理解,在推恩令示意圖中更變得更加簡單起來,那麼推恩令示意圖中可以看出什麼來呢?
推恩令示意圖
在推恩令的示意圖中非常明顯的可以看出原本的土地被分為了若干份,而且分配的情況也比較平均,也就是説在推恩令中將國家的土地分成若干個地方,每個地方都有着豐富的資源,而且還是平均分配的。在這種制度之下從前一切土地都由嫡長子繼承的這種制度開始發生改變。諸侯們本來就擁有着一定的土地,這些土地在不發生變化的同時,一代代的傳給自己的兒孫們。土地的面積不發生任何改變,可是代代相傳的古代中人們的領土和權利開始不斷的變小,子孫後代增多的同時也讓政權和領土變得非常小。
另外在推恩令示意圖中也可以看出這種制度下人們的等級關係,也就是説藩地的領土控制在諸位藩王的手中,在這些藩王去世之後領土便平均分配給下一代的幾個兒子一起繼承,但是制定名號的權力卻交到了皇帝的手中,按照當時的制度可以看出這些諸侯王國和郡縣的權力以及範圍是基本相同的。
推恩令巧妙在哪裏
“推恩令”是劉徹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實施的一項重要法令,“推恩令”吸取了因為晁錯削藩的計劃從而導致七國之亂的前人教訓,“推恩令”的規定是諸侯王除去自己的嫡長子可以繼承侯位以外,其他庶子在本國原有的封地內也可以封侯,新封侯國從此不受本國王的管制,而是直接隸屬於各郡的管理,其地位相當於現在的縣。那麼推恩令巧妙在哪裏呢?
漢武帝銅像
漢武帝的這種辦法使諸侯王國在表面上看起來沒有被實行任何的削弱,避免了各諸侯王一起聯合抵抗的可能,這其實也就是推恩令的巧妙之處。
在經歷了吳楚七國之亂以後,漢武帝劉徹吸取前人的教訓,就想着必須要遏制和削弱日益增大的各個諸侯王勢力,但是一直到了武帝初年,有些比較大的諸侯國依舊連城數十,地方千里,不聽中央的命令,公然抗命。 他們的勢力大大地威脅着中央集權的鞏固,漢武帝劉徹為了削弱他們的勢力,於是就頒佈了推恩令。
所以説關於推恩令巧妙在哪裏這個問題也就顯而易見了,推恩令表面上看起來是國家對其他各個封侯的厚待,而事實上是為了瓜分諸侯國以及削弱各個侯王的勢力,這一重要法令不僅符合漢武帝鞏固中央集權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巧妙的避免引起各個侯王的反抗。諸侯國的公子們一個個都整日想着如何才能將父輩的土地分的更合理,或者説自己能得到更多的封地,這樣一來,不僅僅削弱了各諸侯國力量,而且使各地方的矛頭也不再指向中央。
推恩令與分封制的區別
推恩令與分封制都是歷史上曾經實行過的重要政策,分封制出現的時間要早許多,據説在堯舜時期就已經實行了分封制度,一直到周朝時期才有所改變。而推恩令則是在西漢時期才開始實行的政策,這兩個政策都是根據血緣關係作為主要的樞紐,但是推恩令和分封制的區別還是非常大的,那麼推恩令與分封制的區別是什麼呢?
分封制示意圖
推恩令與分封制的區別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分封制指的是一種封建的制度,也就是説皇帝一類的統治者,將領土分封給王室宗族或者有功之臣的一種政策。這是一種逐級進行分封的制度,天子佔有重要的領導地位,將權力分別賞賜給諸侯或者藩王,主要是為了將統治的範圍擴大。而推恩令可以説是前者得到一種延續,可是在目的上卻發生了一些的變化,諸侯或者藩王的權力加強之後,對統治者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脅,所以要用推恩令來削弱他們的力量,所以説兩者的目的是不同的。
另外推恩令與分封制的區別還體現在賞賜的方式上,分封制是統治者將領土分封給諸侯和藩王,之後在他們去世或者權力進行交替之後,他們原封不動的將領土和權力交給下一任諸侯或藩王,可以説在這個過程中權力和領土都沒有什麼變化。而漢朝之後開始實行的推恩令則不同,推恩令規定每個藩王或者諸侯的兒子都有繼承權利的資格,也就是説在進行權力交替的時候,推恩令是讓諸侯將權力和領土分為幾個等份,之後再分別發給幾個兒子,在這個過程中權力和領土都變得更小更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