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蒲松齡是哪個朝代的
對蒲松齡是哪個朝代的,沒有明確的界定蒲松齡是屬於明朝人,還是清朝人。因為蒲松齡從出生到逝世橫跨了兩個朝代,蒲松齡生於明崇禎十三年,卒於清康熙五十四年,屬於明末清初時期的詩人。
蒲松齡畫像
蒲松齡生活的朝代明末清初,正是科舉制度鼎盛的時期,明代統治者對科舉高度重視,科舉方法之嚴密也超過了以往歷代。所以在科舉制度鼎盛時期,蒲松齡始終沒有過早的熬出頭 自19歲童子應試之後名列第一,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對於蒲松齡是哪個朝代的這一問題的最明確的回答便是,蒲松林生活在科舉制度最嚴密的時期。取得生員資格的入學考試叫童試,也就是説蒲松齡在七十歲之前僅僅是獲得了這一入學考試的資格,並沒有真正的在仕途上有任何明顯的作為,這也是明朝的科舉制的的嚴密之處,層層篩選。蒲松齡知識經歷了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並且通過了這三個階段的考核。
想要考取功名就必須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的參加考試,並且要通過考核之後,才能進入下一階段的篩選,蒲松齡在70歲時才考取了貢生,各府、州、縣學中的生員選拔出來為貢生,可以直接進入國子監成為監生。可以看出蒲松齡生活的朝代對於官員的選拔嚴謹公平。蒲松林是哪個朝代的也就不言而喻了,蒲松齡就是明末清初時期科舉制度的鼎盛時期。
蒲松齡的故事
蒲松齡一生做過兩件大事,一是從事文學創作,二是為了追求功名利祿而多次奔赴科舉考場。而流傳於世的蒲松齡的故事也都和發生在蒲松齡身上的這兩件大事分不開。
蒲松齡畫照
蒲松齡的故事中最為出名的就是他曾經在通過秀才考試時拿到的連續三次的第一名。當時的蒲松齡正值19歲,為了通過秀才的科考已經參加了兩次考試,在之前的兩次考試中,蒲松齡都憑藉自己的答卷拿下了第一名的好成績,當時的這場考試就是他能否考中秀才的最後一場。按照清朝科考的慣例,考生答卷時必須採用八股文的文體,這種文體其實是很難發揮出考生真正的學識的,湊巧的是,這次開始的主考官是一名詩人,出的考題也不同於一般考官而加入了一些文學色彩,於是蒲松齡就下決心不用八股文攥寫,在簡單構思之後,蒲松齡決定用一種文學的手法來寫一篇抨擊社會現象的文章,果然,這篇文章得到了當時主考官的大力讚賞,蒲松齡也又一次拿到的第一名併成為一名秀才。
另外一件比較出名的蒲松齡的故事就是他為了自己的創作在街邊擺茶攤的事。當時蒲松齡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謀求生機的他不得已在一個有錢人家裏做了一名教書先生。儘管如此,蒲松齡平日裏最喜歡做的事情還是寫故事。但是要滿足自己不斷擴大的創作需求,蒲松齡想盡辦法終於想出了在村口擺茶攤的方法。蒲松齡擺茶攤非常特別,過往的行人不論是抽煙還是喝茶都不收一文錢,蒲松齡唯一的要求就是有故事的客人能夠講出一些給自己聽。這件事的堅持也讓蒲松齡獲得不少的創作素材,感人的《促織》一作就是在擺茶攤蒐集到的靈感。
蒲松齡婚姻
蒲松齡是我國著名的小説家和文學家,關於他的傳説有很多,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寫小説的人,所以他身上有諸多的傳説也不奇怪。蒲松齡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因為他熱衷於科場功名,但是終其一生也只是個秀才。
蒲松齡塑像照
而對於蒲松齡來説,幸運的是蒲松齡的婚姻是成功的。説蒲松齡婚姻成功不是説他藉助妻子力量有什麼作為,而是他的妻子劉氏是一個非常賢惠的人,作為一個秀才的女兒,劉氏接受了良好的女子教育,使她成為一個傳統的女性,最為不幸的是,她沒有文化。
蒲松齡的妻子是離蒲家莊二十多里的道口村一位秀才的女兒,蒲松齡家境貧寒,所以他要外出教書度日,而劉氏在家對公婆盡孝道,同時還要主顧孩子和蒲松齡的生活。她從年輕的時候就紡線、織布,由於這個因素導致她胳膊痛,胳膊疼成為伴隨一生的病。
蒲松齡家庭貧困,在這樣一個家庭之中,平時很難見到可口的飯菜,偶爾因為招待客人買一點肉,蒲松齡的妻子也不捨得吃,都要留給他。很多時候都是她留着留着就壞了,但即便是這樣她還是要留給蒲松齡。
所以我們説蒲松齡的婚姻是幸福的。但是人們認為這樣一個才子不可能和這樣一個女子生活五十六年,於是有人説蒲松齡還有一個夫人是陳淑卿,但是經過考證,這是假的,劉氏先於蒲松齡兩年去世,蒲松齡傷心不已。
蒲松齡曬書
蒲松齡是我國清代著名的小説家和文學家,他寫的小説《聊齋志異》是我國現存的古代成就最高的小説,現在已經翻譯成幾十種語言,流行海內外,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愛。
蒲松齡畫照
蒲松齡是一位才子,但凡這樣的才子都有一些有意思的故事流傳下來,關於蒲松齡有這樣一個故事,就是蒲松齡曬書。
蒲松齡曬書是這樣的,話説有一天蒲松齡在外邊散步,這一天的天氣很好,他走着走着就發現在不遠的打穀場上擺放了很多東西,走近一看原來是放了很多書,這令蒲松齡非常驚訝。
於是蒲松齡就過去問邊上的人,這是在做什麼?這個人就是管這些書的,這個人説我家老爺説了,家裏的書太多了,放那裏怕壞了,就讓我拿出來曬曬,這麼多數都擺在這裏了,言語間甚是得意。
蒲松齡看到他這樣,就想我也不妨來曬曬書,於是蒲松齡也曬書,只不過他沒有回家去拿書,而是直接解開了上衣之後曬上了肚子。這個曬書的人不知道他在做什麼就問他,蒲松齡説我也曬曬書。
這個人一聽就不樂意了,讓他趕緊走,但是蒲松齡就是不肯走,堅持在這裏曬書。這兩個人這樣一吵鬧,聚集在邊上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這位財主也過來了。問你説曬書,那你的書呢,蒲松齡説我的書都在肚子裏呢。聽了他的話,這個財主灰溜溜的就走了。這就是蒲松齡曬書的故事。
蒲松齡曹雪芹
蒲松齡和曹雪芹是清代最為著名的兩大小説家,據研究,蒲松齡生活在康熙時期,而曹雪芹生活在乾隆時期,雖然兩個人生活的年代不一樣,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品。曹雪芹生活的年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已經刊行,並且很出名,相信曹雪芹這位大才子是看過的。
曹雪芹石像照
蒲松齡和曹雪芹有很多相似之處,首先是他們是北方人,曹雪芹活躍在北京,蒲松齡主要在山東臨淄活動,他們都生活在北方地區,所以他們兩個人的作品都有極為濃厚的地方色彩,也就是反映當地的特色。
其次曹雪芹和蒲松齡都是學者型的文豪,他們都擁有紮實的學問。蒲松齡從小就受到父親的教導,十幾歲的時候曾經連得三個第一,聲名鵲起,而曹雪芹也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在文學上的成就是非常高的。
再有就是他們都是才子,因為蒲松齡和曹雪芹兩個人的小説成就太高,所以其他方面人們都忽視了,實際上撇開小説成就我們不説,在當時文化的圈子裏,這兩個人也都是公認的才子,他們的才華是被眾人認可的。
所以説一部作品的偉大成就並非僥倖,如果兩個人沒有很高的文學成就,沒有良好的文學功底,那麼他們也不可能學出藝術水平如此之高的鉅著,流傳後世。
這兩位文學大師一生都是清苦度日,沒有取得官職和功名,但是這些現在都已經不重要了,他們已經流芳百世,他們給我們留下的是無盡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