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光:讓全球音樂教育成為中國對外交往的新名片

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立足首都,發揮音樂紐帶的作用,支持國家科教文化戰略。”9月7日,全球音樂教育聯盟主席、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聯合會上,分享了“全球音樂教育聯盟”與“中國音樂學院”近年來在服務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建設過程中的舉措。

實行跨國、跨校、跨學科聯合培養

據瞭解,全球音樂教育聯盟於2017年9月成立,其宗旨與使命是推動世界範圍內不同音樂文化,音樂學派以及人類美育的建立與傳承發展,搭建國際化青年人才培養、教學、科研、資源建設的平台,推動世界各民族音樂以及古典音樂的發展,讓世界因音樂而和諧,也讓音樂成為世界和平的使者。

目前,全球音樂教育聯盟致力於探索高層次複合型世界頂尖人才培養的新機制,制定跨國、跨校、跨學科的人才聯合培養方案。據王黎光介紹,依託全球音樂教育聯盟,中國音樂學院首創了高水平音樂人才聯合培養的本科生“2+2”、研究生“1+1+1”、“4+2”等國際聯合培養模式。

王黎光介紹,目前聯盟成員包括英國、德國、意大利、芬蘭、美國、日本、泰國、韓國等世界一流藝術大學,聯盟的優勢在於把世界一流大學中的世界一流學科凝聚起來,搭建一個學分學位的互認、教師交流互訪、學生聯合培養的平台。“ 我們也希望全球音樂學子走到中國來,目前已有意大利、塞爾維亞、法國、英國、泰國等國家的學生,通過‘2+2’、‘1+1’等形式走進中國音樂學院。”王黎光表示。

中國的音樂教育不能“唯排名論”

王黎光提到,中國的藝術教育,在世界一流大學中的排名並不是很靠前,如何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同時又不忘立足本來,是全球音樂教育聯盟成立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問題。

“我們不能陷入唯排名論,中國聲樂、中國器樂、伴隨5000年文明而來的中國音樂史學等,都是我們在世界上佔優勢的地方,在國際交往中也是獨樹一幟。 ”王黎光表示,“排名是我們取長補短的依據、不斷進取的力量,但不是發展的唯一目標。”

“鄉村鎮文化傳承人亟需培養。”王黎光還表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的平台,中國音樂學院將致力於音樂教育學院的發展,培養文化傳承人,為鄉村鎮等培養更多音樂教育人才。

新京報記者 戚望 編輯 巫慧 校對 李世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06 字。

轉載請註明: 王黎光:讓全球音樂教育成為中國對外交往的新名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