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百鍊成鋼丨第二集 老漁陽裏的秘密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經典

本文轉自【荔枝新聞】;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video.

1920年8月22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警務日報》在“中國情報”一欄中,出現了長達36行的情報秘聞,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租界警方已密切關注一名中國籍的男子在上海的行蹤動向,並詳細瞭解他在北京的“過激”行為。他是誰?他的行蹤為什麼會被租界警方密切關注?

這一切還要從6個月前説起。1920年春節前夕,為躲避軍閥追捕的陳獨秀,在李大釗護送下離開北京,帶着“相約建黨”的約定,幾經輾轉來到上海。租界警方密切關注的人就是當時思想界的明星,五四運動的總司令陳獨秀。

老漁陽裏是當年上海法租界的一條石庫門弄堂,回到上海陳獨秀就居住在老漁陽裏2號,這裏也是《新青年》編輯部。在這座石庫門裏,留下了他創建中國共產黨的一段時光。

這一年陳獨秀41歲,吸引了一批富有理想的年輕人。李漢俊、陳望道、邵力子、張東蓀等一批對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感興趣的文化人物紛至沓來。

前來拜訪的青年也越來越多,他被迫在客廳掛上小黑板,上面寫着會客談話以十五分鐘為限。

回到上海不到一年,陳獨秀在這裏與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商討建立中國共產黨,發起了聲勢浩大的五一勞動節集會,創立了上海機器工會,組織翻譯出版了《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與李漢俊、俞秀松、施存統、陳公培等人開會商議,決定成立共產黨組織,還起草了黨的綱領。

1920年8月,以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的骨幹為主要成員,在這裏組建了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取名為“中國共產黨”,陳獨秀為書記,這是中國第一個共產黨組織。

隨後,在這裏創辦了中國最早的工人刊物《勞動界》、創辦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黨刊《共產黨》月刊。

在中國共產黨創建過程中,陳獨秀起着重要作用。老漁陽裏2號這座房子,不僅是陳獨秀的住所,也是各地共產主義者進行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

老漁陽裏還有一個出口在淮海路上,從這個弄堂口出來是新漁陽裏6號。這裏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的地方,時間是1920年8月。

後來這裏掛上了外國語學社的牌子,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辦的第一所幹部學校。劉少奇、任弼時、蕭勁光、羅亦農等著名共產黨人就是在這裏經過最初的俄語學習後,成為首批留蘇的學生。

老漁陽裏2號與外國語學社相隔不遠,陳獨秀不出弄堂就可以去學校講課,漁陽裏的弄堂後來被叫做“共產主義小道”。

這裏也留下了許多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家的身影,他們中有翻譯《共產黨宣言》的陳望道,翻譯《馬克思〈資本論〉入門》的李漢俊,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任書記俞秀松,後來成為著名作家的沈雁冰,還有外國語學社社長楊明齋,《共產黨》月刊的主編李達。

1920年5月至7月間,27歲的毛澤東在老漁陽裏2號拜訪了陳獨秀,討論馬克思主義和湖南改造等問題,這是令他記憶深刻的會面。

多年以後,毛澤東在陝北窯洞裏向美國記者斯諾回憶,“陳獨秀談他自己信仰的那些話,在我一生中可能是關鍵性的這個時期,對我產生了深刻的印象。1920年夏天,在理論上,而且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我已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

老漁陽裏2號作為中國共產黨孕育初心的“秘密搖籃”,在中國共產黨創建史上具有重要而獨特的地位,創立了中國革命史上的諸多“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