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的春節,我是一個準備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那時候的高三學生與現在相比較,説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沒有複習資料,沒有補課,沒有高考升學壓力,哪怕是來自學校老師還是家庭,都沒有誰給我什麼壓力。為什麼沒有壓力呢?社會氛圍好啊,沒有誰去吵作清華、北大,也沒有誰去吵作高考狀元。層層減壓,到了學生這一層,自然就沒有什麼壓力了。
於是,我帶着一種很平常的心態過這個年。但是,這個平常可能跟現在的高三學生的理解有點不一樣。高中三年,我比較調皮,平時的學習時光基本上都是用來泡縣中的圖書館,三年的時光,差不多把縣中的圖書館的藏書看完,學業成績因此差得一塌糊塗。英語老師是一個復旦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半開玩笑地跟我打賭,説如果我能把26個英語字母寫出來,她就改成我的姓,我當然是寫不出來的。等到我大學畢業當了一名人民教師後,我終於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我知道她那是為了激起我的鬥志才這麼説。在家裏面,我的成績也讓當局長的父親在他的同事面前大大的丟了面子,因此,平時也沒有給我什麼好臉色。高中時候的我,可謂是內憂外患啊。但是,我沒有氣餒,自己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面子掙回來。那時候,社會上還沒有提倡什麼自主安排時間學習這麼超前的概念。但是,我自己做到了,正如我這個年這樣過的一樣:
1.讀一個小時的英語課本
畢竟是放假把,早上一定會睡到7點鐘。起來洗漱、吃早餐後,就會讀一個小時的英語課本。自從被英語老師刺激後,在學校我已經養成習慣:每一天早讀課,一定要讀接近一個小時的英語(早讀時間不夠,就拿課間時間來補),周面復始、循環往復,大概一個月這樣必定會過一輪,一定要把前段時間英語老師教過的內容讀完讀熟讀出語感。後來,高考百分制英語考了82分,可以説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這應該得益於讀書的習慣。
2.做一個小時的一題多解數學題
從初一開始,數學就不怎麼好,平時不論怎麼考考什麼內容,我的數學成績都能穩定在三十幾分左右,這也是當初為什麼選擇學文科的原因。但是,文理分科後,新分配給我們文科班的這個數學老師,他有一個愛好,那就是講一道題,喜歡用兩種左右的不同方法來解題。受到他的影響,從此,我考慮數學問題也喜歡用多種思路來思考和解題了,還專門跑到省城買了一本一題多解數學題,一有時間就捧來研究。高考滿分120分考了118分,這也算是學渣成功逆襲的一個典範吧。
3.背一個小時的政史地
每天背一個學科,對着教材目錄來背,躺在牀上翻天覆地地背。那時,為了檢測自己背得行不行,還反覆地拿老師用手刻鋼板印刷出來的試題來看。因為那時沒有什麼學習資料,因此,一份考過的試卷反反覆覆習地看,少説也有上百遍以上。
那時候,娛樂方式很少,還沒有什麼液晶電視和電腦這些現在看起來很普遍的東西。所以,為了放鬆自己,就找來一副撲克牌,拉來兒時的玩伴,一定玩個天昏地暗。當時玩的規則是誰輸了就不能坐板凳,結果,玩完一個下午剛結束時,往往走路都困難。
每一天吃完晚飯,我喜歡坐在飯桌旁邊,聽家人聊個天南海北。那時候的氛圍好,聊啊聊,也沒有誰會聊到即將到來的高考。所以,印象中那一年高三的我年過的還是相當快樂的。
一個春節假期,説長也不長,説短也不短,這個時間如果善於利用來學習,對於尖子生來説,那會是錦上添花的事;而對於中等生乃至學困生來説,或許就是一個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