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出“原子彈”獎金卻只有10元,不僅是鄧稼先,還有很多偉大的人
“兩彈一星”是我國極其重要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在蘇聯撤走所有科技人員後,同時中國和蘇聯的關係徹底破裂;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下中國備受壓力,甚至隨時會爆發戰爭。而“原子彈”的成功可以説為我國做出了重大貢獻,從某種意義上來,我國“原子彈”的爆炸成功阻止了再次爆發大規模戰爭,同時也為我國贏得了不可撼動的國際地位。
“鄧稼先”是我國原子彈和氫彈的“兩彈元勳”,也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的影響力和貢獻無人可比;還是為了祖國的科技事業,鄧老在一次做試驗中受到了“核輻射”,身患直腸癌,最終離我們遠去,終年62歲。在“鄧稼先”病重期間,曾獲“諾貝爾獎”的楊振寧來看望鄧老;兩人同是科學家,又是老朋友,無話不談。
談話期間,楊振寧為了寬慰鄧老,半開玩笑的詢問“你造出原子彈,又搞出氫彈,國家獎勵你多少錢?”鄧稼先的回答是“原子彈獎金10元,氫彈也是10元。”是的,鄧老沒説謊,的確是10塊錢;即便是這10元錢,拿到手也頗費了一番周折。國務院1955年頒佈《中國科學院科學獎金的暫行條例》,條例中規定“一等獎獎金為1萬元人民幣。”
看到這裏不要驚訝,也不要疑惑,因為當時中國正處於極其困難時期,不光是經濟問題,還有極其嚴重的內部政治鬥爭;因此,即便國家有規定,但因為各種考慮,當時不得不只給“鄧稼先”頒發了“發明證書”,直到1985年才補上獎金。儘管“獎金”遲到,但仍沒有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而是遵照“一等獎10元,二等獎5元,三等獎3元”的標準發放。
如果單單以金錢來衡量的話,鄧老先後為祖國造出了“原子彈”和“氫彈”,這樣的功勳是多少錢都值得擁有的;但是老一輩科學功臣追求的卻不是這些。首先一點,當時中國內憂外患,國際社會的武力威脅如高懸之劍,國內政治運動此起彼伏;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部分連最起碼的吃飯都成問題。
當時“鄧稼先”的工資收入大約是每月200元,現在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在當時200元無異是筆鉅款,甚至可以説這樣的工資標準是整個中國高收入中的高收入。在當時的國際壓力和國內政治壓力下,諸如鄧老這樣的一批高級人才,國家還是給予了很多特殊待遇的。可能現在很多人不理解,但是對於鄧老來説,能有實驗條件就是對他的最大安慰;在老一輩科學家心目中,國家利益才是重中之重!
就拿“鄧稼先”本人來説,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後,無論是金錢還是科技條件都十分完備,鄧老完全可以留在美國發展,甚至取得的成績可能比回國還要好;但是鄧老抱着一顆赤子之心,還是毅然決然的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他在這種情況下看中的不是“錢”,也不是所謂的科研“理想”,而是一顆傾盡全力幫助祖國母親發展的“赤子之心”。
其實像“鄧稼先”這樣的例子大有人在,還有“錢學森”。“錢學森”曾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獎”和“霍英東科學成就終生獎”,獎金有200多萬;如果僅以金錢數字來衡量的話,這筆錢在當時對於大多數人來説都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是“錢學森”還沒拿到支票就大手一揮捐了出去,為我國的西部沙漠治理再添一筆重要資金,用錢老的話説“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還有同是兩彈元勳的“彭恆武”,在獲得100萬獎金後,又是大手一揮捐給了科研單位;當記者追問原因是,彭老只回了一句“沒用處!”
以及為祖國解決了糧食問題的“袁隆平”,當時袁老獲獎得到獎金500萬,記者興沖沖找他採訪,結果找來找去竟在田間地頭找到了他;不僅如此,袁老拒絕採訪,理由竟然是“沒時間!”當記者再追問500萬獎金怎麼處理時,袁老只有一句話“捐掉!”然後一頭又扎進莊稼地裏。
這就是我們老一輩科學家,他們在乎的不是錢,在他們眼裏10元、1萬、百萬只是一個數字而已,正如彭老説的“沒用處!”毫不隱晦的説,“錢”的用處多了,能吃能喝能享受,這就是“金錢”給我們平凡人的第一感覺;但是放到這些偉人面前,再多的金錢也難與祖國的科技事業相提並論。直到2000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成就獎”,其獎金也不過是500萬;在當今社會,這500萬已不再是一個“天文數字”,甚至抵不上一場商業活動,一部電影投資的錢。
的確,這500萬並不多,獎勵給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人,500萬更不值一提。但就是因為有這些“是金錢如糞土”的科學家,我們的祖國才得以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