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碰碰詞兒工作室
“人民日報一週好圖+編輯點評”來啦!賞好圖,看門道,帶您外行秒變內行。這些照片好在哪裏?又怎樣與版面文字報道相得益彰?聽聽人民日報夜班編輯的專業分享。
3月12日,波黑代表團運動員卡扎齊奇在北京冬殘奧會殘奧高山滑雪女子迴轉站姿組比賽中。
人民日報記者 張武軍 攝
刊於《人民日報》2022.3.13 第6版
夜班編輯:
飛濺的雪花,揮舞的雪杖,奮力控制身姿的運動員……圖片抓取的一瞬動感十足,極具感染力,殘奧運動員在賽場上自強不息、拼搏進取的精神躍然圖上,運動員的樂觀自信和不懈進取,也激勵着更多人為夢想全力以赴。
——冬殘奧會特刊 任皓宇
近日,在灕江桂林陽朔段,一位漁民為遊客表演捕魚。每年3月1日0時至6月30日24時,廣西桂林市的灕江水域實施為期4個月的禁漁。禁漁期內,一些漁民轉換身份,通過為遊客表演捕魚獲得收入。
人民日報記者 鄧建勝 攝
刊於《人民日報》2022.3.14 第12版
夜班編輯:
動靜結合、情景交融在這張圖片上得到了很好體現。漁民站立在竹筏之上,雙臂張開,將漁網撒向空中,這一瞬間被定格下來,有力量感,更生動地展現出捕魚也是一門“藝術”。遠處是秀美的桂林山水,灕江水清澈透亮,竹筏上水鳥翩飛,各種元素綜合在一起,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呈現在讀者眼前。
——生態版 何宇澈
熄滅主火炬環節。
人民日報記者 薛原 攝
刊於《人民日報》2022.3.14 第13版
夜班編輯:
圖片從正面俯拍角度將冬殘奧會熄滅主火炬場景完美呈現。在黑暗背景中,攝影師巧妙抓拍到從側面打來的冷白光束,像是“唱片”在旋轉過程中反射的光澤,讀者彷彿能夠跟隨“唱片”的播放回憶起冬殘奧會留下的温暖與感動。後方的主火炬台與前方的“BEIJING 2022”標識格外突出、遙相呼應,整體色調莊嚴、靜謐。
——冬殘奧會特刊 曹師韻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現場,焰火在國家體育場上空綻放。
人民日報記者 蔣雨師 攝
刊於《人民日報》2022.3.14 第14版
夜班編輯:
3月13日晚,北京冬殘奧會在國家體育場閉幕。“北京2022”字樣的焰火在夜空中綻放,“大雪花”造型主火炬台高高懸掛,演員在全世界目光的注視下傾情演出……通過廣角鏡頭,焰火、鳥巢、觀眾席、主火炬、舞台等元素盡收眼底,氣勢磅礴,凝聚起“一起向未來”的強大力量。這是歷史性的時刻,也是温暖的瞬間。
——冬殘奧會特刊 韓春瑤
3月14日,在安徽蕪湖的長江邊,安徽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的施工人員在270米高空中進行特高壓輸電線路跨江作業。
鄭賢列 攝
刊於《人民日報》2022.3.15 第2版
夜班編輯:
這是一張極具縱深感的圖片,以工人們在操作平台上忙碌的身影為主體,引導讀者將視線聚焦在畫面上方,給人一種近在眼前的感覺。從主體中延伸出的幾束電纜垂直而下,貫穿整個畫面,消失於下方,遠處是背景模糊的大地,豎幅構圖將拉伸感做到極致。與此同時,這也是一張反映“西電東送”工程階段性建設成果的新聞圖片,兼具了藝術性和新聞性。
——要聞二版 祁嘉潤
近日,車輛在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沿江公路G348國道上行駛。這條公路貫穿長江三峽中以險著稱的西陵峽,近年來經改造升級,成為景觀式的旅遊公路,吸引眾多自駕遊客前來。
鄭坤 攝
刊於《人民日報》2022.3.16 第10版
夜班編輯:
一邊是輪船在西陵峽上航行,一邊是車輛在懸崖公路上行駛,鏡頭展現了遠觀西陵峽的獨特視角。該圖片構圖精巧,兩條流動的交通線在遠處匯聚,增加了圖片的空間感,碧藍的江水與巍峨的峽谷形成動靜對比、色彩映襯,使圖片更富層次感。
——經濟版 呂中正
3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滿洲里市突降大雪,天氣寒冷。為了切實保障封控小區居民的正常生活,呼倫貝爾邊境管理支隊積極組織民警做好執勤工作,認真服務羣眾。圖為執勤民警冒着風雪為羣眾配送生活物資。
呂昊俊 攝
刊於《人民日報》2022.3.16 第13版
夜班編輯:
圖片以人物背影為視覺主體,防護服上的“警察”二字清晰地表明瞭人物身份。白雪覆蓋的街道與潔白的防護服彷彿融為一體,人物手中提着的兩袋鮮紅的生活物資格外醒目。圖片構圖簡潔,色彩鮮明,在寫實的拍攝手法下,温暖的底色與情感更顯動人,是疫情防控大背景下的一抹亮色。
——政治版 李林蔚
福建省霞浦縣長春鎮海菜種養基地,龍鬚菜、海帶等迎來豐收。當地大力發展生態種養產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圖為日前村民駕船收穫海菜。
付宗德 攝
刊於《人民日報》2022.3.17 第1版
夜班編輯:
水波澹澹,白浪花在船尾處湧起;遠山淡淡,天際線如波浪般起伏。天空、山峯、海水,雖然在色調上都呈現出蔚藍色,但是隨着與鏡頭距離的由近及遠,讓畫面十分具有層次感。海面上疾行的船隻,體現出豐收的喜悦,村民增收致富,穩穩幸福。
——要聞一版 趙政
3月15日,重慶市南川區金山鎮院星村李花綻放,美景如畫。
瞿明斌 攝
刊於《人民日報》2022.3.17 第4版
夜班編輯:
春天的腳步近了,枝頭的花一簇簇一團團的,近處白的像雪,遠處粉的像霞,綻放得熱烈,編輯通過剪裁,將原圖兩邊的山坡裁去, 使視覺主體更加突出。遠處奔騰向遠方的江水,在春花爛漫中愈顯清秀。攝影師很會選取角度,花枝既可為主體,爛漫奪目,又可視作前景,拉長縱深,讓人有撥開枝杈瞧遠方的新奇之感。
——要聞四版 張佳瑩
遼寧省阜新市黃家溝村滑雪場,遊客在雪上飛馳。
人民日報記者 劉洪超 攝
刊於《人民日報》2022.3.17第15版
夜班編輯:
圖中冰雪愛好者身穿中國京劇傳統服飾,腳踏滑雪板,向前滑去,飄起的圍巾與衣角令畫面十分生動。作為一張冰雪旅遊主題的圖片,該圖中不僅人物顯得灑脱,也將冰雪運動描繪的頗具趣味。
——體育版 高佶
3月17日,河南光山縣,青龍河合作社社員在全自動智能化工廠育秧基地檢查再生水稻秧苗的生長情況。
謝萬柏 攝
刊於《人民日報》2022.3.18 第2版
夜班編輯:
春耕正當時,這張圖片將生產場景從人們熟悉的“地上”搬到了“天上”,從室外搬到了室內。空中“長”出了水稻秧苗,農民們拿起一塊仔細檢查,讓人深感農業科技的進步。原圖為橫圖,經過編輯剪裁,以豎幅對稱結構見報,更加突出了農民所在的“高度”,讓畫面具有縱深感;水稻自上而下層層疊疊、自近至遠延伸,又賦予了畫面線條感。
——要聞二版 郭雪巖
3月18日,我國海拔最高的百萬千瓦級水電站——雅礱江兩河口水電站最後一台機組完成72小時試運行,正式投入商業運行。至此,兩河口水電站6台機組全部投產發電,年發電量可達110億千瓦時。全部投產後,將實現雅礱江流域水風光清潔能源協同開發和優勢互補。圖為近日拍攝的雅礱江兩河口水電站全景。
人民日報記者 王明峯 攝
刊於《人民日報》2022.3.19 第2版
夜班編輯:
鏡頭從空中俯瞰水電站及其周圍地貌全景,與文字報道形成互補。畫面中,雅礱江干流與支流靜靜流淌,匯合後從畫面左下方的兩河口水電站一瀉而下。295米高的水電站大壩,修建在3000米海拔的崇山峻嶺之間,坡度極大、氣勢雄偉,僅觀圖片就得以感受到工程的建設難點和亮點。
——要聞二版 郭雪巖
本期統籌:張曄、婁霄霄、趙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