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彈琴時手型不標準並且很難糾正,或是糾正後又不能保持,這是幾乎所有學琴的孩子都遇到過的問題。
這主要是孩子在初學階段時,沒有把好手型關,久而久之,使錯誤的彈奏姿勢變成了習慣動作,根深蒂固,即使日後經過很努力地糾正而獲得成功,也難免還會在今後的彈奏中無意間再度復發, 給日後的繼續學習和提高演奏技巧造成重大障礙,所以這也是最令家長頭疼的問題。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最關鍵的是在 學琴的初期,就應特別注重正確手型的訓練。努力防止一些不良習慣的養成,這樣就可以避免將來再走糾正錯誤手型的彎路。
所以初學階段一定要由正規的老師指導,否則,到頭來不但浪費了時間、精力,還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孩子糾正起來還特別痛苦。
小孩子正處於成長髮育期,指骨、肌肉、韌帶還都十分柔嫩,缺乏力量。所以作為家長,切不可指望在短期內就能讓孩子練好手型。對正確手型的訓練必須要有持久的心理準備,耐心地幫助孩子,不厭其煩地提醒孩子:注意保持手型!!
在孩子的初學階段,切不可急於求成,頭3個月裏,必須認認真真的用慢速練習每一條練習曲,以使孩子每個手指的抬落動作得到充分訓練。為以後的彈奏打下堅實而又標準的手型基礎。
家長在陪練時要特別注重孩子手腕、手掌和手指3個關節的支撐力訓練。時時關注孩子的掌關節、指關節是否凹陷。
一些家長對樂曲速度很在意,好像彈的快就顯得水平高。其實不然,練琴時需要顧及的方面很多:指法、音位、節奏、手型......
所以我們才一貫地提倡:一定要 慢 練 !!只有慢練才能使孩子的大腦來得及思考,注意到要糾正的地方。要一直練到沒有錯誤了,較順暢了,才能開始逐步加快彈奏速度。
尤其是手型有問題的孩子,更要採用慢 練 的方法。這就好比孩子在爬山過程中,已經把腳扭傷了,可就因為還沒爬到山頂,你就要不顧孩子傷痛而硬逼她繼續爬山嗎?手型不是短時間就能訓練好的,需要打持久戰。
正確的手型應該是:
1、把手放在琴上,手掌拱起,五指分開,手指自然下垂,指尖觸鍵,整個手成半圓形;
2、二、三、四、五指觸鍵的部位應該是指尖,而不是指肚;拇指是指尖的外側觸鍵;
3、手背要保持平衡,不能向小指方向傾斜;要有向拇指方向靠近的感覺;
4、彈奏時要保持手的半圓形狀,手指不能伸的過直,也不能過於彎曲,手指的第一關節一定要站直;
5、要經常修剪指甲,以保證彈奏時手型的標準。
下面是容易出現的一些錯誤手型的糾正方法,供大家參考:
1、如果孩子掌關節凹陷,可把一隻乒乓球放進絲襪中,綁在孩子手上〔球在手心部位〕再彈琴,這樣堅持一段時間,會有一定的成效。
2、讓孩子雙手十指相對作抱球狀,每對手指不停地做分開、相碰動作。〔但手指必須是自然彎曲狀〕
3、也可將以上2種方法結合起來,將雙手分開平放在桌面上,十個手指不停的輪番敲打桌面,也能達到訓練目的。
4、找一些簡單抒情、指法不太複雜的樂曲讓孩子慢速彈奏,要求孩子彈每個音的手指動作都要達到標準要求。
5、如孩子彈琴時手掌翻來翻去,手指東倒西歪,可採用第三種方法,再在手掌背放塊橡皮進行訓練,這樣可控制孩子的手掌不會出現多餘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