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暖風,吹響畢業驪歌;葱蘢草木,目送前進腳步。每年的高校畢業典禮上,校長演講環節都是“重頭戲”,那些温暖又飽含人生哲理的話,總會引起廣泛關注,今年也不例外。
6月17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王雲鵬院士在2023年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的講話,就是其中一例。他在致辭中勉勵畢業生們自信堅韌、百折不撓,在充滿挑戰的人生道路上一往無前,在逆境中堅持、在挫折中成長,永不氣餒、永不放棄,以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征服前行路上的每一座險峯。他的臨別贈言有期許,也有鞭策;有鼓勵,也有忠告,啓迪心靈,發人深省。
在舉行畢業典禮的喜慶日子,王雲鵬院士的畢業贈言一再提及“挫折”一詞,表達上看似乎有點“煞風景” 、不合時宜,但“忠言逆耳利於行”,實質上語重心長,寓意深刻。
人生不可能總是豔陽高照,有風有雨是常態,悲歡離合該來的時候,誰都躲不過去。現實中,有的人胸懷大志,豁達樂觀,堅強自信,愈挫愈勇,最終化挫為成、轉敗為勝;有的人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然而,遭遇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挫折後,便沮喪憤懣,失魂落魄,甚至一蹶不振。大量事實表明,畢業生們面對挫折時的不同態度,會造就迥然不同的人生。
哲人説:“順境的美德是節制,逆境的美德是堅韌”。這裏的“堅韌”是指直面困難和挫折,時時處處維護做人尊嚴,堅守法律和道德底線,做到“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雲鵬院士的畢業贈言啓示廣大畢業生:人生路漫長,唯有奮進有為,方能不負青春。無論是踏入社會還是繼續求學,都應堅定理想信念,將愛黨報國作為畢生志向,主動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此同時,在路遙馬急的人生路上,還需努力培養自己的抗挫折能力。面對挫折,做到既不怨天尤人,也不停在原地糾結,而是憤而崛起,拼盡全力奮鬥。
今年5月,教育部、最高檢、國家衞健委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的《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幫助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樹立自助、求助意識,學會理性面對困難和挫折,增強心理健康素質”。在“最後一課”上,王雲鵬院士寄語畢業生們“百折不撓”“在挫折中成長”,飽含着對畢業生們的濃濃深情,也傳遞着大學立德樹人的積極價值觀,對於培育廣大學生牢固樹立健康向上的心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示範價值。
在今年的畢業典禮上,除了王雲鵬院士,還有多名校長在講話中不約而同地提及瞭如何面對挫折的話題。比如,6月16日,北京科技大學校長楊仁樹寄語畢業生:“起”時淡然,不在聚光燈中迷失,“落”時堅韌,不在自我懷疑中退縮;同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長吳衞星在研究生畢業典禮上指出:“達到人生高光時刻的道路總是崎嶇和坎坷的”,他希望畢業生們“保持昂揚的志氣,在攻堅克難的過程錘鍊自己,然後獲得成長”……這些話語或許不夠“喜慶”,不那麼應景,但殷殷叮嚀內藴悠長,彰顯了對學生負責、體現了真摯的關愛。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今天,畢業生們依依惜別母校,放飛青春夢想,奔赴星辰大海。多少年以後,他們遇到了很多人,經歷了很多事,有的人、有的事很快就會忘記,相信還能記得校長的畢業贈言。但願他們都能立大志、成大才、擔大任,自覺把困難、挑戰和挫折當成“財富”,努力激發、釋放自己的潛能,始終保持積極進取姿態,在不懈奮鬥中書寫無愧於時代的壯麗篇章,用楊仁樹校長的話説,就是要“笑對人生百態,活出精彩自己”。
文/楊維立
圖源/視覺中國
編輯/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