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楊菲菲)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今日開幕,0至3歲嬰幼兒羣體托育問題再次成為政協委員們關注的熱點之一。1月5日下午,針對如何挖掘現有資源提升托育能力、破解托育人才短缺難題等問題,新京報記者採訪了部分市政協委員。
育兒需求大、費用高,工薪家庭嬰幼兒托育“難”
陽陽(化名)的女兒今年兩歲半了,平時都是奶奶帶,未來上幼兒園接送還是由奶奶負責。但奶奶已經年過六旬,平時都不敢生病,生怕自己一生病孩子沒人照顧。
“老人照看嬰幼兒很容易力不從心,畢竟年紀大了。有些職業女性在休完產假後也很難順利迴歸職場,即便重返工作崗位,也很難專心工作而影響到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社會研究室主任胡澎表示,0至3歲嬰幼兒的托育問題不僅關係到每一個育兒家庭,也會對未婚年輕人結婚和生育意願產生影響。
在陽陽看來,老一輩帶娃節省了不少育兒費用,“無論是放育兒機構,還是請育兒嫂,都很貴。可能我的工資都不夠育兒嫂的工資。”記者在某育兒嫂平台上搜索發現,在北京,育兒嫂的價格少則三五千,有的多達兩萬,甚至高於一般白領的月工資。
托育機構的費用同樣不低。“我在調研中發現托育機構主要設在寫字樓或者是商場裏,這樣的地方租金都很貴,機構的運營成本高,也間接導致了托育費用特別高。”胡澎表示,這樣高的托育費用,對於一般工薪家庭而言很難承受。
嬰幼兒托育的需求卻不會因為高費用降低。2021年7月21日,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人口家庭司司長楊文莊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説,目前我國0至3歲嬰幼兒約4200萬,其中三分之一有比較強烈的托育服務需求。但調查顯示,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入托率僅為5.5%左右,供給和需求缺口還比較大。
“北京市自2020年2月開放托育機構營業執照登記,已經備案的托育機構尚不能滿足家長‘安全、便捷、專業’的托育服務需求。”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總園長朱敏如是説道。
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進行“托幼一體化”
作為學齡前兒童的“主陣地”,幼兒園該如何發揮其在嬰幼兒托育中的作用?
朱敏建議,根據北京各區的人口出生率,及時調配空閒幼兒園資源轉移托育,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進行“托幼一體化”探索與發展。
“幼兒園進行‘托幼一體化’有自己的優勢。”朱敏告訴記者,托育機構所需的場地和人都可以與幼兒園現有資源實現共享,“比如一定的户外活動場地、保健室、配餐室等硬件設施,還有保育員、保潔、保安等。”同時,朱敏表示,調研中發現,部分幼兒園學位出現空餘,這也讓幼兒園參與托育有了更多可能。
不過,朱敏告訴記者,0至3歲嬰幼兒的托育工作對幼兒園園長、保育人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1年12月2日,人社部剛剛發佈了托育服務行業的保育師和嬰幼兒發展引導員的職業技能標準。”朱敏表示,如果幼兒園要進行“托幼一體化”探索,則必須要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
“對於幼兒園來講,最大的挑戰實際上就是説,因為托育和幼兒園屬於不同的部門分管,涉及協同管理的問題,所以一定要強化部門聯合。”朱敏表示,托育本身是綜合性的服務,一定要各個部門聯動,包括地區聯動、屬地聯動。
此外,朱敏還建議可針對中大型人口密集社區進行科學調研和規劃,分步驟優先保障托育服務供給;進一步擴大示範性托育服務機構的數量,發揮示範性服務機構的示範作用等。
滿足不同人羣托育需求,設置家庭托育點
在胡澎看來,增加托育能力還可以不斷探索多樣化的托育服務模式,“從國際比較的視野來看,西方發達國家針對0至3歲嬰幼兒的多樣化托育服務,特別是家庭托育點的服務模式值得借鑑。”
胡澎介紹,家庭托育點就是個人、家庭或機構在居民住宅中以收費的形式為0至3歲嬰幼兒提供照顧服務,其特點是嵌入社區,方便家長接送,面積不大,投入成本低,服務靈活,收費合理,“面積在150平方米以上差不多就可以設置家庭托育點。可以設置月託、日託、時託、夜託等不同的托育方式,像家長臨時有急事,出差或孩子生病無法請假照看時,也提供臨時托育服務。”
胡澎建議,儘快出台《北京市家庭托育點管理辦法》,明確家庭托育點的登記管理、人員資質、服務規範、監督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同時以市場化方式,採取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多種途徑,鼓勵民間設立家庭托育點。
“可以對街道、社區辦公用房、養老驛站等社區公共區域進行改造。一般來説,一個家庭托育點有150平米就夠了。”同時,胡澎表示,還可以在財政上進行補貼,對已有或新成立的家庭托育點應給予一次性開園補貼,對家庭托育點的租房費用進行一定的補貼。
利用職業院校和社會培訓,加大托育人才培養力度
孕期引導知識、嬰幼兒身心發育知識、嬰幼兒發展引導知識、嬰幼兒安全知識……記者在人社部公佈的嬰幼兒發展引導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中看到,一名合格的從業人員需要掌握科學養育嬰幼兒的心理學、營養學、醫學等各種知識。
鑑於托育人才緊缺的現實,朱敏建議“抓源頭和關鍵點”,一方面鼓勵和支持中高職業院校、普通高校儘快建立托育相關專業,從源頭儲備和培養專業人才;另一方面,從職前、中、後全鏈條人才培育的角度考慮,建立培訓考核機制。
“在托育人才的培養上,一定要往前看。現在三孩政策出台,對托育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如果有關部門能跟高職院校、師範院校聯合人才培養,按照新發布的保育員、引導員的標準去培養,就可以做到真正的‘需求’與‘供給’的吻合。”朱敏説道。
胡澎也提出,針對目前托育人才資質不完善,要注重對托育專業人才的培養,在職高、大專等教育機構中增設托育師培養方向;同時,還可以對有育兒經驗的中年女性進行培訓,使之成為合格的托育人才。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