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比較教育研討會聚焦教育對外開放,北師大發布系列研究成果

我國的教育事業在世界上佔據怎樣的地位?哪些舉措可以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9月2日下午,在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以“開放、合作、創新攜手共築教育美好未來”為主題的國際比較教育專題研討會舉行。本次研討會聚焦深化教育對外開放,通過主旨演講、圓桌論壇等形式,共同探討面向未來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會上,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發佈了近年來的系列研究成果。

國際比較教育研討會聚焦教育對外開放,北師大發布系列研究成果
北師大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發佈研究成果。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


北京“外培計劃”已支持2530名學生到海外(境外)知名大學學習

研討會上,北京第一實驗學校校長李希貴、北京市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黃侃、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院長劉寶存做主旨演講。

李希貴在演講中表示,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解決問題是未來社會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不能僅僅在今天的課堂上教給學生知識和技能,期待着他們未來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是現在就要開始能力的培養。他認為,教育應首先從問題出發,不斷地推給學生一個又一個挑戰,讓他們主動探尋在某一學科領域和某一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北京市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黃侃表示,教育對外開放是教育現代化的鮮明特徵和重要推動力,只有堅持開放的辦學理念,應對全球化機遇和挑戰,把國際化的理念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才能建一流大學。

黃侃介紹,2015年北京市教委推出“外培計劃”,重點支持北京高校與海外(境外)名校共同培養優秀學生,採取“2+2”“1+3”等模式,完成高水平的本科階段雙(多)校園教育。截至目前,北京已累計支持2530名學生到30餘所海外(境外)知名大學學習。該計劃促進了合作雙方在專業、課程、教材、實踐教育、科研創新、師資建設等方面全面協作,學生拓寬國際視野、體驗不同教育教學模式和異國文化,提升全球勝任力。通過實施“外培計劃”,北京高校的人文交流、國際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專家建議從六方面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黃侃表示,要加大教育對外開放,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仍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國際社會普遍期待儘快恢復和發展國際教育合作,參與全球治理需要有國際視野的人才。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院長劉寶存從我國政府教育財政支出、學前教育毛入學率、義務教育毛入學率、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等角度介紹了我國教育在世界上的位置。

劉寶存表示,從國際比較來看,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在各方面均取得明顯進步,我國不再是教育的“落後國”,而是“趕超國”,在某些方面是“領先國”。今後,需要在尊師重教、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制定與落實中長期教育規劃、通過對口支援促進東西部教育均衡發展、不斷完善中小學教學研究制度、基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構建教育共同體等六個方面繼續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在成果發佈環節,劉寶存介紹,過去的五年中,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和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廣西教育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合作出版了87本專著。和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專著中,包括“一帶一路”不同類型國家教育制度與政策研究叢書、擴大教育開放與國家發展叢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叢書。“這些研究成果不僅幫助中國更深度地理解世界,同時也能幫助國際社會深度理解中國開放合作的誠意。”

在隨後舉辦的圓桌論壇上,北京市多所學校的校長、家長代表從不同視角,真實呈現新時代中國教育在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和國際理解力等方面的實踐與貢獻。

此次研討會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和北京師範大學聯合主辦,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北京市十一學校、北京市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共同承辦。出席研討會的還有來自各高校、區教委、中小學校的領導和老師。

新京報記者 劉洋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柳寶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8 字。

轉載請註明: 國際比較教育研討會聚焦教育對外開放,北師大發布系列研究成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