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搏擊的傳統拳法——南兵拳
明隆慶(1567)以後在浙江流傳的拳法“南兵拳”,因其臨場的實用價值,三百多年來一直為浙江武人奉為武門之徑路。尤以夭啓年(1621)後,應武科考試的浙江生員皆習該拳法為“技擊”之本。清時又順沿之,順治、康熙、乾隆三朝得中的武進士有 五十餘人,其中狀元八人,探花五人。
南兵拳法精妙,長期以來博得武界人士的讚許和重視。在浙的撫、提鎮協各標於其住地亦用此拳法練士練卒,“藍提督倡之於前,阮中丞繼之於後”。遲至左宗棠在富陽擴充“花勇”時(同治二年,1863),仍延請教師傳授該拳以應倉促。1906年刀矛退岀軍隊,全面使用火器, 該拳才相應退出浙軍訓練場。
“南兵拳”,南兵是明嘉靖以後所指浙兵。《廣志繹》“浙江,九塞五嶺,蕩地浙兵……,至今稱南兵, 皆其遺也”。南兵拳就是浙軍練兵的拳法。為明俞大猷,戚繼光在蘇南、浙江作戰時編定的兵營練兵拳術。
南兵拳的勢式與《紀效新書》、《武備志》所載的勢式大都暗合,但差異仍不少。可能是故為一枝,後人換益之才致此,或正為南兵拳之長處,但其“勢勢相承”的特點,在練用中仍能體會出來。正因為這種與記載的暗合,及其實用價值,至少可以認為是與南兵崛起時的拳法。南兵拳是用以性命相搏的兵營傳統拳法,它的技法用於當今的“散打”比賽是不適合的。但對我們研究古拳法是有參考價值的。
南兵拳諸勢式如下:
一、仙人抖衣,老僧撞鐘,張飛捆豬,懶扎衣。
二、金雞獨立,探馬勢,披挑腿,帶過黃花緊進,月沉海底,推倒泰山。
三、七星勢,提籠,十字逼門,連枝箭,撞倒泰山,(或為泰山壓頂)白蛇弄風。
四、倒騎龍,橫掃千軍,連珠炮,十字腿,一提金,滿天星,邱劉勢,探馬勢。
五、下插勢,虎豹頭,紅霞貫日。
六、披身勢,腰中撥劍,獅子開口。
七、窩弓待虎,黑驢撩蹶,翻身打,袍地立虎,懷心腿。
八、拈肘勢,左右揚鞭,古樹盤根。
九、柳穿魚,一霎步。
十、擒拿手。
十一、埋伏勢,踢倒泰山,崔地龍。
十二、朝陽手,烏龍戲水,雁翅,穿樁腿,雙推窗。
十三、伏虎勢,鐵掃帚,十字腿。
十四、折鸞肘,硬開弓。
十五、當頭炮。
十六、十字披紅,轟天雷。
十七、順鸞肘、回頭望月(左),回拴肚搭(右)。
十八、旗鼓勢,滿肚疼,順推舟。
十九、扯旗勢(結束勢)
共64勢,90式。用腿之技19法,用膝之技8法。拳法有抬壓攔斫,掀插穿撩,撐抹合掛翻。肘法若干,肩法若干,是“遠用拳打腳踢,近用肩肘胯膝”的拳法。
南兵拳中有南北二種拳法:
南法則與浙江江山、瑞安、金華等地流傳的短打,六步拳法相類似。
《習武記閲》:“洪武初,江山人呂紅精短打,其法主剛,學者恆患必折。及至武宗時金華人章瑞亦精短打,其法多 柔,以巧取勝,人許之以綿。故吾浙中拳家有‘剛呂 綿章’之謂也。而六步者未知起自何時,宋南渡後始閲有其法。”南法多在邱劉勢,轟天雷,擒拿手等勢式中,又結合在其他勢式的迴護小動作上。
北法則以長攻硬打之宋太祖長拳為主。如金雞獨立,探馬勢,披挑腿,七星勢,十字逼門,一提金, 披身勢,紅霞貫日等勢式中。
南兵拳法又有與即得方在浙江水師中傳授的腿法相似的技法(即得方,乾隆45年為瀏河守備、定海守備,後封為“武功將軍”。其腿法後改名為“雷火飛心腿”)。還有與內家拳完全相同的一式“左右揚鞭”。
南兵拳兼有摔拿跌打諸技:
摔法如張飛捆豬,回頭望月,回拴肚搭,雀地龍,泰山壓頂,硬開弓等。拿法有張飛捆豬,老僧撞鐘,擒拿手,順水推舟等。跌法有撞倒泰山,擒拿手,鐵掃帚,穿樁腿,泰山壓頂等勢式。或一式二用,兼摔拿二法。或一勢三用, 兼跌打拿三法。此類勢式不下廿餘個。這些技法皆為適用軍中作戰的實用技法,而拿法則尤可觀為死拿法(即衙門裏習用的大拿法)。摔法亦為快摔之武跤法。
所有64勢,90式合成18組,或曰段。每一勢動作必是腿法、步法相隨。因用腿之病定要以拳法、身法配合之方能護其短。
南兵拳遵循“快必要長,快必用及人身,方得快之用”的原則,所以能快而切用。其 拳法、腿法併為“直出斜分,低揭高攔,平帶引靠”。每勢式必要以拳肘、腿膝終結為最後一擊,名曰“殺手”。如以腿起之金雞獨立,以推倒泰山之拳法為終結。以提籠起之拳法由腿法、膝法、肘法合之泰山壓頂,白蛇弄風為最後一擊。而每勢式的終結又可為任意一勢之初起式。如以懷心腿為窩弓待虎之最後一擊,適為左右揚鞭之初起,又可為披身勢之預備式,並無定規。所有順勢湊合之勢式,或勢勢不連,獨成一法;或勢勢相連連攻取勝。其步法亦是直出斜分,故前衝力大,且“腳不離地,力由腿生”是能帶出諸勢,猛擊而進。打左護右,打右護左;或前或後,動必設訛,誘人入扣是能鬥奇求全勝。
“練用一致”為南兵拳的特點之一。其打法則:“以長為主,以短為輔。長法猛擊而前,短法自救不及。”“用腿長直膝為短,拳為長直肘為短”。如有不及“肩胯緊進救其急。”“或以短法誘人入,以長法反擊之;或以長法打去,以短入訛。”其至要者,必須牢記“進、直、中”三字。進為攻,直為長,中為近(或以為手法從中發而變化之)。留心八字為“左右上下,你攻我攻。”其法要是“你動我動同為一,無分前後急起打。”“拳法直而沉,步法進而切,上下相隨,層出不窮的變化以求勝於一發之中。”
南兵拳不招,不架,不抓,不拿的打法,可以“打得專一”,“打得純正”。倘臨場需用擒拿摔跌時,又可不變勢式仍收其功效。
南兵拳既是拳法又是雙刀之刀法。(馬戰亦可,步戰亦可。)因為拳刀各異,故雖同一勢式而易名。如拳法中金雞獨立入刀則為鳳鳴朝陽,邱劉勢則為仙人捧盤,鐵掃帚則為珍珠捲簾,擒拿手則為迎風擺柳。
刀法不但有拳法的長處,且有自身的特點:一破二截 三絕之。又講究:一縝二緊三直。縝則人鮮能入,緊則人不能脱,直則以長濟短。拳法手足並施,刀法則用刀不用腿,換腿法為步法甚覺方便。雙刀之法又與雙銅、雙鞭之法相同,一藝成則他藝會。
南兵拳不是套子,所以不受場地等條件限制。可長可短,或左右往復,或前後進退。勢式又無左右之分,故一勢即為二勢。雖動作多,但仍可按法練到“藝隨心走,心手相意”的境界。
練用南兵拳有以下幾點收益:
一,出手髮腳可以瞭解古拳法中踢打的技法和技擊的技法結構。
二,可以此拳法為依據鑑別其它拳法的存在和真偽(如太祖長拳卅二勢)。
三,從拳法中可曉得古時“江南短打”的放鬆自然,發勁順快的勁路,及出步平穩亦要直進出,上飛下殺的手法。(鴻志)
戚繼光《紀效新書》卷《拳經捷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