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體指出,部分高校熱衷給校友捐贈數額排名,是以道德綁架方式施壓。道德綁架或許談不上,但一些大學屢屢高調宣傳校友捐款數額,確實欠考慮,沒必要,也沒意思。
對高校來説,校友捐贈是財政撥款與學生繳費之外相對重要的收入來源。説得現實一點,受贈方獲得實際利益,捐贈方收穫社會聲望。在這個過程中,高校對捐贈者表達感謝是理之必然,但動不動搞個數額排名,難免會刺激到部分校友與部分高校的攀比心理。
高校不該是做買賣的地方,也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用現實利益衡量。人們將大學比作象牙塔,並非諷刺大學脱離現實,而是對其相對超脱於現實的讚美。社會對大學的期待,是作為研究學術、傳播知識的最高學府,堅持純粹的學術追求,為人類拓寬思想與技術的邊界,承擔引領社會發展的責任,風骨昂然,遺世獨立。正是基於這樣的期待,我們才會格外尊敬大學。
因此,高校發展固然需要經濟利益,但絕不該為了利益做出與身份不符的舉動。具體到校友捐贈,大學所應該做的,是將每一筆捐贈都清楚地記錄下來,後續公開款物具體去向,接受監督。如果捐款者想要宣傳,由他們自行宣傳就是了。大張旗鼓地宣傳誰捐了多少,不加掩飾地諂媚捐贈者,逢迎物質利益,不是大學該有的做派。比起費心思搞排名,接受了幾億元捐贈之後,科研設備有了哪些更新?學生食宿條件有無改善?高校更應該把這些問題回答好。
反過來,驅動校友給母校捐款的不僅僅是社會聲譽。把財物捐給哪裏不是做慈善、不能博得好名聲?選擇捐給母校,無疑與校友情結有關,也包含對高校的認可,相信高校能夠把捐款用在最恰當的地方,為社會發展作出更多貢獻。也就是説,願意捐款的校友,無論高校有沒有“施壓”,都會給母校捐款,這就可以反證出部分高校刻意的宣傳毫無用處。而如果校友們真的在意高校“施壓”,那麼無法一次性捐出大額款項的校友勢必感到被母校冷落,不會願意去做數額較小的捐贈,反正母校嫌貧愛富看不起這點錢,最終受損的還是高校的名聲與實際利益。説到底,校友之所以看重捐贈,是發自內心地感激,想要回報母校。
高校的付出與收穫是相輔相成的。近年來,有高校盲目宣傳野雞機構排出來的“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受到教育部批評;有知名大學接受某企業家贊助給學院冠名,由於此人發表的“軒轅召喚”等文章堪稱侮辱學術而備受質疑。如此種種與社會期待的高校身份不符的事件,其實都指向高校對眼前利益的片面追求,折射出浮躁的心態。高校是最該“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地方,折腰時把尊嚴都摔碎在地上,再想拼起來就難了。
來源:南方日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