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誰能比小編更好撩的了,一個關注,一個評論就撩走了小編的心。
美好的天氣,美好的心情,再閲讀一邊有趣的文章,這一天都快樂了!
韓信的一生真的是最窩囊的?對於這個問題先不急着肯定和否定,我們先來看看窩囊一詞的意思。窩囊的意思在詞典中的解釋是指受了委屈心裏不痛快,形容人沒有能力,膽小怕事,懦弱,沒本事。那麼我們再反過來看看韓信的一生,你會覺得韓信沒有能力還是韓信是一個膽小怕事,懦弱的人嗎?因此説韓信窩囊是不對的,更別説最窩囊了。
韓信早年遭受胯下之辱是窩囊的表現嗎?不是!那是性格是智慧
韓信早年家裏很窮,也就是平民百姓一個,因此也就不曾謀得一官半職。要知道古代在科舉制度試行做官靠的是世襲或者舉薦,像韓信這樣的一個平頭百姓是做不成官的,除非你非常有學問或者名氣才可能例外。經商又沒有本錢,因此早期的韓信可以説是吃百家飯長大的。也因此早到了很多人的恥笑。
可是韓信是個有遠大志向和志氣的人,並不因為家庭的貧困和別人的嘲笑而禿廢。當韓信的母親去世的時候,韓信窮的連給母親辦喪事的錢都沒有,可是卻為母親找了一塊能夠埋葬下一萬人的又高又寬的墓地。從這裏也可以看出韓信的人窮志不短。
一個下鄉南昌亭長看出韓信的不凡,對韓信很是照顧,韓信也經常去亭長家蹭飯吃,韓信並不認為這是施捨,吃的那是心安理得,因為韓信自信自己有本事,等功成名就的時候能回報亭長。等到亭長的老婆厭惡韓信,韓信沒飯吃,也只是怒而走之。一個經常在河邊洗衣服的老婆婆看到韓信忍饑受餓,好心的給韓信一連十幾天送飯吃,韓信感激老婆婆,因而説吾必有以重報母。哪知韓信卻被罵了一頓。但韓信始終記着亭長和老婆婆對自己的恩德,在韓信功成名回到淮陰後就後還專門派人尋找到他們,給了婆婆千金,亭長只得了百錢,亭長之所以只得百錢,是因為他做事有始無終。
有個年輕的屠夫看到韓信落魄的不成樣子了還帶着刀劍,因而奚落韓信説:“看你長得又高又大的,還經常佩帶着刀劍,看起來很威猛,可是你確實個膽小鬼,如果你有膽量的話,就拿劍刺我,如果膽小,就從我的胯下鑽過去。”韓信只是看了眼,就傳送屠夫的胯下鑽了過去,然後像沒事人一樣揚長而去,渾然不顧深厚眾人的嘲笑。這就是韓信遭受的胯下之辱。
韓信當時為什麼沒有挺劍而上,把屠夫刺個對穿?這並不是説韓信沒有哪個能力,而是韓信懂得忍讓,懂得取捨,這就是韓信的性格和智慧之處。韓信之所以寧願忍受胯下之辱也不出劍,就是韓信明白自己就是個一沒後台撐腰,二沒錢財的普通人,如果僅憑一時意氣,殺了屠夫,僅僅是一時的痛快,隨後呢?迎來的將是官府的抓捕,而後被打進大牢等候着人頭落地。為了一時的激憤而匹夫一怒,血濺五步,值當嗎?在韓信看來沒權沒勢又沒錢的自己還擁有着遠大的抱負,為了一個屠夫而送命真的不值當。這就是韓信冷靜的性格加智慧考慮後的結果:忍受胯下之辱。封侯後的韓信甚至封當年侮辱自己的屠夫為中尉後説的話也反映了韓信當時的想法:
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在韓信看來,當時的自己就應該這樣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如果當時為了一時的氣憤,哪還有後來的淮陰侯韓信?這就是一個人根據自己當時所處的環境在性格的作用下智慧的表現。
投奔項梁,項羽後,不被重視,只能説明項梁、項羽不是伯樂,不能説韓信窩囊
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揭開了反抗暴秦統治的序幕。韓信也在這股反秦的大潮中投奔了楚地的項梁,可是在跟隨項梁得的過程中,一直是默默無聞,不是韓信沒能力,而是沒機會。項梁死後,轉為項羽的部下,到了項羽手下後,韓信也曾經努力過,很多次都給項羽提過中肯的計策,可是自視甚高的項羽那是天老大,自己老二的人,你一個要經歷沒經歷,要名望沒名望的人提的計策項羽怎麼會採納?最終韓信在項梁、項羽叔侄倆的帳下沒有實現自己的抱負,只是做了一個在大帳門口看門的執戈武士。
從韓信投奔漢王劉邦後經蕭何舉薦後韓信的才能來看,韓信不是沒有能力,沒本事的人,只是沒有引起項梁、項羽的關注,只能是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兵。這是千里馬沒遇到伯樂,不能説韓信窩囊。
韓信投奔漢王劉邦,最終取得楚漢爭霸的勝利,韓信功不可沒,更可以證明韓信不窩囊
韓信看到在項羽的帳下沒有出頭的希望,於是在鴻門宴後投奔了當時的漢王劉邦。可能是好事多磨吧,也可能是韓信的機遇沒來,投奔劉邦的初期,也是沒人看出韓信的軍事才華來,只是在劉邦的帳下做了一個管理後勤倉庫的小官。
後來韓信和其他十三個人不知犯了什麼法當斬,在最後關頭韓信的言語引起了夏侯嬰的注意,因此免得一死。可是九死一生的韓信還是沒有被發現其才能,只是當了一個管理糧餉的小官。直到遇到蕭何這個劉邦的後勤大管家,蕭何經過和韓信的幾次交談,發現了韓信的與眾不同的才能。韓信也希望能通過蕭何得到劉邦的重用。可是左等右等,已經跟隨劉邦的隊伍到達南陳了,這馬上都要入蜀了,還是不得消息。就在這時,有十幾個將領感覺跟隨劉邦沒什麼希望了,就打算逃走。韓信見這麼長時間不見劉邦重用,也漸漸失望,於是就跟隨這十幾個人一起逃走了。正所謂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韓信相信自己的才能始終是會發光發熱的,只是沒遇到真正的伯樂賞識自己。
接下來蕭何月下追韓信,最終韓信得到了劉邦的重用,封壇拜將,成為了劉邦的大將。韓信又向劉邦分析了當前形勢以及今後的對此,使得劉邦對韓信更加信任,可以説是言聽計從。韓信也從這個時候起,開始了自己輝煌的征程。
一直到亥下之戰殲滅項羽,劉邦稱帝,可以説在劉邦起兵後被項羽屢屢打敗的憋屈時刻,韓信堅定了劉邦的信心,接下來對楚的戰爭中聽從韓信的計策,一步步打敗了楚霸王項羽,韓信真的是功不可沒。劉邦在稱帝后韓信也被封為淮陰侯,實現了自己封侯拜相的夢想。
韓信可以説是劉邦能夠建立西漢王朝在軍事上最大的功臣,韓信自身的軍事才華得到了展現,這樣的韓信你能説他窩囊嗎?
韓信最後被殺是其成名後內心膨脹和劉邦穩固中央政權的需要,並不是因為韓信的窩囊
西漢建立了,劉邦成為了秦始皇后的第一個皇帝,可謂是志得意滿。可是初建的西漢政權卻也存在着隱患,那就是七位異姓王。不僅如此,流氓混混出身的劉邦還沒有忘記當初亥下之戰前自己被要挾之事。因此,西漢建立後該算的帳可要好好清算下了。
韓信成名後,隨着權利越來越大,到後來的楚漢爭霸中,可以説已經是和劉邦平起平坐的諸侯了。因此內心也逐漸地膨脹了。前202年,劉邦約韓信、彭越一起圍殲楚軍,可是直到劉邦在固陵大敗,也沒有等到韓信和彭越率軍前來,反而等來了韓信、彭越要求封王的消息。韓信、彭越為什麼沒有如期而至?就是因為韓信自信心膨脹,清楚自己是左右楚漢勝敗的關鍵,因此在關鍵時刻要挾劉邦封其為齊王。為了對楚霸王項羽這個劉邦最忌憚的諸侯的最後勝利,劉邦聽從了張良的勸説,封韓信為齊王,彭越為梁王,劉邦這才能夠率領各路諸侯最終在亥下全殲楚軍。可是韓信、彭越要挾劉邦一事也被劉邦給記在了心上。而這也是韓信被劉邦收拾的原因之一。
西漢建立後,劉邦按照當初的約定,大封諸侯,七個異姓王也都得到了封地。可是劉邦的西漢不是分封制國家,而是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國家,手中有並有權的各路異姓諸侯就成了初建的西漢政權最不穩定的因素。這也是劉邦在稱帝后的七年之中逐一消滅異姓諸侯的原因。而韓信這個最具領兵作戰才能的諸侯是劉邦最為忌憚的,一個弄不好,西漢就有覆滅的危險。雖説韓信最終沒有反,可是並不是沒有人建議過要韓信反。因此韓信這個最大的不穩定因素和隱患一定是要最先清除的。最終韓信被貶,接着被用計押往長安圈禁。即使這樣,劉邦還不放心,最後借呂后之手將韓信個殺害。
可以説韓信功成名就到最終被殺,並不是自己窩囊,反而是太鋒芒必露了,自我膨脹了,最終引起了了劉邦的猜忌,在加上穩固政權的需要,韓信最終難免一死。韓信死不是窩囊致死,而是才能太出眾了。
從一個一無所有的普通平民,經過自己的努力奮鬥,最終成為淮陰侯到最終被殺,可以説韓信的一生沒有哪點看出來其是一個窩囊的人,更不用説最窩囊了。人家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其實還是韓信自身的原因,成名後功利心漸漸重了,失去了原先的理智,不知道功成身退的道理,可能這也和韓信當初平凡時的志向有關。總之,韓信的一生並不窩囊,能夠青史留名的人你能説他窩囊嗎?
圖/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