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萬學生 千萬教師 一張答卷

今年1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但一場史無前例、世無前例的在線教育實驗也由此啓動,一份氣勢恢宏的考卷鋪在全國基礎教育戰線面前,1.8億中小學生與千萬教師參與“作答”。

從教師束手無措到漸入佳境,從學生焦慮不安到安心自律……幾個月來,這場聲勢浩大的在線教育行動給我們留下了一串深刻印跡,而這也將指引教育人更加堅定地走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後的教育教學改革之路。

全國動員,為在線教育夯基

“堅持把做好疫情防控放在首位”是全國上下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中之重。為確保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教育部在1月陸續出台了春季學期延期開學、各培訓機構取消各類線下課程等通知。

與此同時,如何解決長時間居家學習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2月7日,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部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陳寶生在全國教育系統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視頻會議上強調,“防止疫情向學校擴散、守護師生安康、維護校園穩定,是教育系統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要“統籌整合國家、有關地方和學校相關教學資源,開通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台,供中小學生開展網上學習。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青少年身心健康,把握好教學內容的適量和教學時長的適當”。

隨後,教育部接連出台多項舉措:2月11日,發佈答記者問,對如何做好“停課不停學”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正面回應與引導;2月12日,教育部辦公廳與工信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確提出“四個堅持”;3月6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入做好中小學“停課不停學”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加強線上學習指導,特別強調各地要積極幫助困難家庭學生解決線上學習條件問題。

這套“組合拳”,及時有力,不僅打破了危機下社會對在線教育的擔憂顧慮,也打出了“停課不停學”工作的底氣和信心。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教育實驗,要如何操作?

多年來,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成果提供了重要基礎。2019年,全國98.4%的中小學(含教學點)實現網絡接入,“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參加教師超過1000萬人次。在此基礎上,教育部協同工信部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於多數省份原計劃正常開學日,即2月17日,正式開通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台和中國教育電視台空中課堂。“建設網絡平台和空中課堂具有重大歷史和現實意義,務必確保質量和科學兩個底線,務必確保網絡運行平穩通暢。”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與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到聯合指揮部調研時共同強調。此外,教育部與工信部建立部際協調機制,協調國內最有實力的7家運維服務企業,保障網絡雲平台平穩順暢運行。教育部協調國家廣電總局確保衞星節目覆蓋1.4億有線電視不能通達的邊遠家庭。

截至5月11日,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台瀏覽次數達20.73億,訪問人次達17.11億。“國家隊出手,就是不一樣”“點播視頻絲滑不卡頓”……家長和學生對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台給出了良好的評價。中國教育電視台空中課堂收視率屢創新高。

放眼全國,各地紛紛投入這場在線教育“大考”中。27個省份開通了省級網絡學習平台,並指導確有條件的部分市縣和學校用好本地本校資源。北京開通了12個電視頻道,分別對應一個年級,播出優質課程資源,並提供網上點播回放服務。天津利用大數據技術,打造個性化學習服務系統……

從政策保障到技術支持,“停課不停學”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着。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動員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智力進行通力合作,制度的優越性得到了充分顯現。

統籌施策,為“雲端”學習護航

有了“雲端”的課堂,更要上好在家的課。疫情期間教什麼?如何利用好戰“疫”的“大教材”?

“我們‘空中課堂’包含每天上下午各15分鐘的防疫知識講授及心理健康講座、抗擊疫情勵志音樂視頻賞析、家庭健身指導及防疫藝術作品創作等。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歡迎。”山東省濟南新航實驗學校校長林寶磊説。

課程資源豐富優質,是開展好在線教育的關鍵。“停課不停學”工作開展以來,全國教育者共同編寫着突發疫情下的網課“教材”。

湖北武漢推出“親子運動課堂”,為學生家長提供強身健體、疏解消極情緒的途徑,輻射周邊多個城市;廣東佛山市南海區教育局策劃的“戰病毒之‘役’,抵思想之‘疫’”網絡大班會上線8小時,點播超160萬人次;湖南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小學的“空中課堂”每週星期一舉行在線升旗儀式,每天上午組織在線眼保健操和課間操,每天下午安排體育鍛煉一小時指導以及家務勞動實踐活動,全國共1700萬人次收看……

與此同時,“國家隊”持續發力。打開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台,防疫教育、品德教育、課程學習、生命與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經典閲讀、研學教育、影視教育、電子教材等10個板塊映入眼簾,點擊便可進入知識的海洋。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北京市第八十中學、北京一零一中學等一大批優質學校、優秀教師夜以繼日,改教案、選素材、拍微課,克服困難,為全國中小學生獻上一節節精品課程。教育部還安排人民教育出版社向社會免費開放“人教點讀”數字教學資源庫,為湖北省中小學師生免費提供數字教材等數字資源和應用服務,中央電教館向湖北省遠程傳輸6808堂國家級“優課”。

瀏覽“防疫教育”後,湖南省珠山鎮中心小學的鄧璐潔同學感慨地説:“我很喜歡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台的課程,不僅有學科課程,還有豐富多彩的專題教育,特別是防疫教育,讓我們體驗了祖國的偉大、民族的團結。我為生活在這樣的國家感到安全,感到自豪。”

截至3月12日,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台共上線各類學習資源2115個,其中,學科課程資源1526節、專題教育資源589項。

不僅如此,中國教育電視台空中課堂涵蓋思想品德、法治教育、藝術賞析、人文歷史、國學經典和課程學習等6個類別;中宣部、中央電視台和中國教育學會、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中國兒童中心等方面參與提供優質資源;教育部協調京滬川浙等地教育部門,將本地網絡學習資源在延期開學期間免費向社會開放……優質豐富的學習資源通過網絡、電視“流”向全國1.8億中小學生。

在“雲端”學習,如何保證質量同樣是教育者面前的一道難題。各地積極探索答案。

在教學時長上,多數省份規定每次線上教學時間原則上在20分鐘左右;在教學方式上,上海特別設計了“雙師教學”模式,採用視頻統一授課和在線互動指導相結合的方式,服務中小學41個學科段;在教學質量把關上,江西研製了全省線上課程質量標準,建立了學校團隊集體備課、市縣教研部門精心指導、省教研部門審核的三級質量保證體系。

“在線教育與學校課堂教學有很大不同,實施好在線教育需要流暢的通信平台、優質的數字資源、便利的學習工具、適宜的教學時長、靈活的教學組織等,要防止照搬套用正常課堂教學的方式,還要努力克服隔空教學師生缺乏互動的先天不足。”北京師範大學黃榮懷教授表示。

至此,面向全國億萬學生的在線教育實踐,檢驗了近幾十年來有關在線教學突破傳統學校模式的許多理論,併為疫情中廣大學生、家長提供了可靠的幫助。這份中國特色的在線教育答卷,為世界矚目。

化危為機,為改革再增動力

“如果我是一顆藥,我會被病人吃掉,進入他們身體裏,把病毒給打跑。到了春天,大家又可以取下口罩,在陽光下開心地奔跑。”這首詩,是重慶謝家灣小學一年級學生曾鑠涵的課後感想。

“停課不停學”期間,該校400多名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結合疫情防控和學科特點共同研發專題課程,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究、深度學習中關注個體與他人、社會與世界、人類與自然,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疫情之下,一根根網線、一塊塊屏幕,聯絡起的不只是師生,還有城鄉。例如,浙江寧波鎮海中學向雲貴高原深處的254所中學“雲端”送教;安徽合肥一中向全省近千萬中小學生免費開放學校智慧學院80%以上的精品線上課程資源;重慶巴蜀小學依託教育部“泛在課堂實踐研究共同體”項目研究成果,向全社會免費開放巴蜀公開課……

“這次大規模在線教育實驗對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教育教學方式改革具有革命性意義。”在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看來,實施在線教育既是應對危機的非常之舉,也是推進教育公平的戰略選擇。這次線上教育為保障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發揮了重要作用,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共用,特別是為薄弱學校、艱苦邊遠農村地區輸送了優質資源,是推進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

那麼,後疫情階段,在線教育又該何去何從?

3月17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2020年春季學期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做好教育教學銜接、持續發揮線上教學作用。我們看到,許多學校復課後形成線上線下教學合力,發揮出強大的育人功效。

深圳福田區益強小學組織教師將微課資源共享到“雲”平台,打破教師教學資源限制;蘭州新區第二初級中學鼓勵教師繼續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練習題等優質網絡資源,提高課堂效率;西安鐵一中組織教師深入研討線上、線下教學異同,優化整合兩種教學模式,從而更好地開展差異化教學……

儘管現階段大規模在線教育還面臨着一些挑戰,網絡運行保障能力不足、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待提高,線上教育師生互動和情感交流不足等問題還有待研究破解,但毫無疑問的是,面向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在線教育是我們必須擁抱的選擇,“技術 教育”正為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增添新的動力。

“我們應從長遠出發,作為戰略工程,加快建立一套完整、系統的在線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呂玉剛如是説。

疫情是危難亦是機遇。舉國參與的“停課不停學”在線教育實驗取得了積極成效,也促使我們在這場技術革命與教育變革的潮流中,勇立浪尖,乘風破浪。(林煥新)

來源:中國教育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20 字。

轉載請註明: 億萬學生 千萬教師 一張答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