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一個個普通的崗位,撐起一座城市的發展。在無數平凡崗位上,湧現出不平凡的先進典型,他們用甘於奉獻、精益求精、勇於創新的優秀精神,帶動着一座城市快步向前。即日起,《佛山日報·今日三水》與三水區總工會聯合策劃推出“弘揚勞模精神 建設城市三水”欄目,聚焦三水先進勞動模範、先進勞動工作者的風采,傳遞匠心力量。
走進位於南山鎮的廣東新翔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翔星”),一座二層白牆小樓闖入視線。這棟不起眼的建築是新翔星的研究院,也是南山鎮的創新核心之一。
入職新翔星7年,公司研發部經理潘科學是眼前這棟建築的常客。這些年,他全身心投入有機硅材料研發工作,推動公司研發團隊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攻下一個個技術難關,屢獲各級科研大獎,為公司發展壯大立下汗馬功勞。
從無到有 做強企業科研力量
每個工作日,潘科學都會在公司研究院專心鑽研技術難點。新翔星研究院的研發場地面積近300平方米,按照華南理工大學實驗室標準打造,劃分為研發、檢測、實驗等功能區域。
目前,新翔星已獲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佛山市功能性有機硅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入庫廣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和佛山市“專精特新”企業,成為佛山市細分行業龍頭企業。2019年,該公司在新三板掛牌。
讓人難以想象的是,7年前的新翔星僅有一間30平方米左右的實驗室,不僅設備相對簡陋,還只配備了一名負責配方調配的技術人員,企業發展受限。
改變始於2014年。那年,潘科學從華南理工大學博士畢業後加盟新翔星,是南山鎮企業引進的首位博士。要做研發,兩個人是不夠的。潘科學一方面努力提升個人科研實力水平,另一方面想方設法壯大團隊科研力量。為了攻克技術難關,潘科學帶領團隊白天做實驗、晚上查資料,經常工作到凌晨兩三時。
苦心人,天不負。在潘科學的帶領下,新翔星實現了研發團隊從無到有、研發力量由弱到強的轉變。該公司現有研發人員14人,佔職工總數的30%以上。
廣東新翔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潘科學(右)在實驗室內做實驗。/佛山日報記者王澍攝
有了強大科研力量的加持,新翔星的產品性能更優。該公司也不再只做陶瓷防污和建築防水材料,還推出了電子封裝膠、有機硅柔軟劑等優勢產品,打開了新市場的大門。
精益求精 用匠人精神做科研
科技攻關説時容易做時難。讓潘科學印象深刻的一次研發經歷,還要數2017年的低黃變軟滑有機硅柔軟劑項目。
該項目致力於改變衣物的柔軟度,而柔軟劑的研發對潘科學來説是個新課題。“柔軟劑不像封裝膠那樣可以用儀器來測量實驗結果,主觀性較強,理論和結果難以明確。”
為了破題,他查閲大量資料、參加相關展會,不斷請教專家、同行、原料商。那段時間,他熬了不少夜,甚至有時凌晨3時還在看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天亮了,他又和研發團隊一起討論配方設計、檢測產品性能等。半年後,潘科學等人的付出與努力得到了回報,低黃變軟滑有機硅柔軟劑項目宣告成功。
研發出高滲透性有機硅防護劑等8項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獲得“透明高彈性有機硅防水劑及其製備方法”等7件國家授權專利,在全國發明展覽會等大賽中屢獲殊榮……翻開潘科學的履歷,除了亮眼的科研成績,他還獲認定為三水區“淼城英才”第Ⅲ層次人才,並獲得2021年佛山市勞動模範等多項榮譽。
因為熱愛,所以堅持。每天,潘科學習慣打開數據庫,檢索查閲有機硅方面出現的新技術、新發展,在實踐中推陳出新,提高產品競爭力,用行動踐行科學夢。“做產品要精雕細琢,做科研要持之以恆,不斷追求技術創新。”潘科學説。
文/佛山日報記者何豔純 通訊員林慧華
(原標題《三水南山科研尖兵潘科學:潛心攻關追求創新》)
編輯 劉彥 審讀 劉春生 審核 鄭蔚珩 王雯
(作者:何豔純)
【來源:讀特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