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派再次打響內戰。由此,中國進入為期三年的解放戰爭時期。在解放戰爭時期,國軍之中有一種軍銜氾濫。無論是師長還是副總司令,全部都是這個軍銜。這個軍銜是什麼?為什麼會出現這個軍銜呢?
軍銜是對軍人身份、地位、功績的一種評判,通過軍銜,足以辨別一個軍人有何貢獻。但在解放戰爭時期,國軍之中的軍銜讓人摸不清頭腦。解放戰爭時,國民黨之中中將軍銜氾濫,很多級別的將軍都被授予中將軍銜。有的師長是中將,軍長也是中將,就連副總司令也是中將。如此跨度的三個級別,卻同樣享受中將待遇。
國軍之中的師長,大多都是少將,但是也有特殊情況,也就是師長授予中將。如國軍精鋭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他的軍銜便是中將師長。不過這樣也可以理解,張靈甫統領國軍主力部隊,雖然名為整編74師,但其真正實力配置,卻是軍級別的。
再者就是36師師長鍾松,他所統領的36師雖然比不上整編74師,但是36師的配置卻也是軍級別的。這些師長頂着中將軍銜,其實也算是實至名歸。除了這些中將師長,還有很多中將軍長和中將副司令。
中將其實也是國軍軍銜制度的一個臨界點,在國軍之中,可以達到中將這個高度已經是很難得。如果想要再次升遷,想必沒有那麼容易。所以,很多軍長,副司令都止步於中將,
國軍之中的上將名額,必須把控在一定範圍之內。這些上將無非是一些老輩,加上各地實權派的省主席。
除了這些人,其他將領想要升任上將,想必都要經歷一些事情。中將升任上將,必須是原來的上將離世,導致名額空缺。再者就是中將戰功赫赫,並且戰死沙場,最後追授的上將。可以説,在國軍之中獲得上將軍銜,其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長此以往下來,便造成中將軍銜的積壓。
國軍之中的兵團司令和副總司令也都是中將軍銜,試想一個統帥十萬大軍的將軍,肩上卻只有兩顆星。就連國軍將領中的翹楚杜聿明,也只是中將軍銜,要知道杜聿明可是代行總司令職權。如此一説,國軍上將軍銜真的挺難得的。
尤其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國軍之中的中將軍銜已經到處都是。不管是師長,還是軍長司令,都是中將軍銜。從師長到司令,中間隔着三級,卻都是中將軍銜。這一跨度之大,讓人大吃一驚。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其實還有一部分原因在於國民黨反動派為了打內戰而隨便授予軍銜導致的。尤其是解放戰爭後期,老蔣為了靠攏各地實力,便大肆的授予軍銜。就連沒有實權的軍統特務,也是中將,少將一大堆。一時間,國民政府上下都是有軍銜之人。
當時老蔣為了打贏內戰,對各地有槍有人的地方武裝紛紛授予軍銜。手上有成千上萬人的,都被授予中將軍銜。就連影視作品中的座山雕,也被老蔣授予將軍銜。由此可見,老蔣為了打內戰而不擇手段。與此同時,也暴露出中將遍地都是的根本原因。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之中最多的便是中將。不管是兵團司令,還是師長,大多都是中將軍銜。也可以説,中將軍銜就是國軍陣營軍銜的一個臨界點,之所以會出現中將遍地開花的情況,主要還是因為老蔣籠絡人心而導致的。以國民黨軍隊的情況,升到中將簡單,但再往上升卻是難上加難。很多人升到中將就此止步,但也有人起步就是中將。這就是國軍混亂的軍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