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牛氣如雷貫耳的帝國,結果實力爆弱,最終白送都沒人要
羅馬帝國是影響西方世界最重要的帝國,雖然西羅馬帝國在公元476年就滅亡了,但是羅馬的精神和影響力一直都在深刻影響着歐洲大陸,此後出現的國家都以成為羅馬甚至超越羅馬作為榜樣。
比如拿破崙建立的法蘭西帝國,其橫掃歐洲大陸,拿破崙最直接的偶像和動力就是羅馬帝國,他想要達到昔日羅馬帝國輝煌水平,為此拿破崙不惜以全歐洲為敵,一再將佔領的領土不斷擴大。
不過搞笑的是,拿皮侖這個想到達到甚至是超越羅馬帝國的人,在征服的過程中,卻遇到了一個自稱是羅馬的帝國,這個國家就是沙皇俄國,不幸的是拿皮侖還真的最終就敗在了這個“羅馬”手裏。
羅馬是個馳名商標
前面説過,羅馬以其存在的時間上,國土面積大,一直都是後面所有人的夢想,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歐中進入了漫長的中世紀,但此時羅馬這個馳名商標並沒有消失,東羅馬帝國依然頑強的活到了1453年,結束的標誌就是伊斯坦布爾的陷落。
新的統治者雖然信奉伊斯蘭教,但是這也無法阻擋他認為自己繼承了羅馬的榮光,為此奧斯曼皇帝還請羅馬人給他畫像,給他講當年羅馬的故事,為此他還不停攻打歐洲,企圖恢復當年的榮光,並最終佔領了巴爾幹半島。
可能是羅馬的牌子太吃相了,本來沒有什麼存在感的俄國,這些年國力上升很快,在東羅馬帝國陷落之後,俄國趁着東正教遷移到莫斯科的機會,認為自己才是正宗的羅馬繼承人。
為此他連名字都改了,他管自己叫第三羅馬,還起了個新名字叫沙皇,沙皇就是凱撒的意思,足見羅馬這個馳名商標有多大的吸引力,連基本上沒什麼關係的俄國,都要插一槓子宣稱自己才是正統羅馬的繼承人。
不過正當奧斯曼和沙皇俄國都在以羅馬自居,並不斷擴張的時候,遙遠的西歐世界有個鄙夷的目光正在看着他們,心裏想我才是正牌的羅馬帝國繼承者,不過這個正牌繼承者雖然心裏這麼想,但是身體還是很誠實。
因為這個正牌繼承者實在是太虛了,虛到幾乎不敢做任何敢於恢復羅馬榮耀的事情,別人都在以羅馬名義斬將奪旗的時候,他只能在那裏瑟瑟發抖。
可能唯一讓他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名字比較牛,不但體現了正統性看起來還金光閃閃,這個存在感很強但是實力爆弱的國家就是羅馬的正牌繼承者,神聖羅馬帝國。
可以説,搞懂了神聖羅馬帝國,你就基本上搞懂了西歐歷史,尤其是近代史上那些眼花繚亂的各種事情,甚至還有兩次世界大戰,所有事情的起因都可以追溯到這個神聖羅馬帝國身上。
羅馬沒有亡
我們通常會把公元476年定義為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時間,同時也是整個羅馬帝國消失的時間,因為東羅馬帝國雖然依然還持續了一千年,但基本上存在感已經很弱了,當年那個像太陽一樣耀眼的羅馬一去不復返了。
但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羅馬的這塊牌子並沒有消失,他被繼承了下來,而繼承他的國家名字聽起來更加高大上一些,叫做神聖羅馬帝國。
但這個看起來閃着金光的名字,本質上有點搞笑,用一句話總結這個神聖羅馬帝國就是,他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帝國。
這個名字很牛的國家其實就是一盤散沙,是個非常鬆散的邦聯形式,內部有大大小小几百個小公國組成,説他不神聖,是因為你想變的神聖你就得對外輸出你的價值吧。
比如當年亞歷山大大帝對外宣傳希臘文明,羅馬對外輸出自己的法律,奧斯曼對外推廣自己的古蘭經等等,但是原本應該對外宣揚基督教文明的神聖羅馬帝國,卻完全沒有這個權力,因為這個權力是被教皇壟斷的。
為什麼説他不羅馬呢?這就有點悽慘了,這個繼承了羅馬榮譽的國家,名字裏帶着羅馬,但羅馬卻不屬於他,當時的羅馬屬於教皇國,你別看現在梵蒂岡小到可憐,當年可是一個近2萬平方公里的大國。
丟掉了神聖和羅馬,你説帝國這兩個字勉強能稱得上吧,這個可真沒有,哪怕是勉強的稱呼一下他為帝國,估計他自己都感到臉紅,因為他內部結構是在太複雜太鬆散,要不是這個名字太響亮,你可能都意識不到這是一個國家。
所謂帝國都是大統一的,但神聖羅馬帝國不一樣,他的皇帝是選舉產生的,而有資格參與競爭皇帝的,不管是公國,侯國,主教領地,伯爵領地,自由城市等等,加起來居然有314個,而且這314個獨立實體,還各自為政,每一個都有自己的一套法律,貨幣,節日,度量衡等制度。
這完全就是一盤散沙呀,皇帝基本上沒有一點權力,對內教皇壓過皇帝一頭,對外被新崛起的國家不斷亂揍,任誰上台都難以改變這種現狀。
最後連名字也丟了
但儘管神聖羅馬帝國很弱,但弱也有弱的好處,他就像是一塊巨大的海綿,不斷緩解這西歐各國可能發生過的各種衝突,而且這裏的民眾也認為,皇權小一點國家弱一點沒什麼關係,畢竟皇權小了個人的自由也就大了。
但這個大大的海綿,卻被拿破崙給撕毀了,因為法國革命成功之後,推翻了原有的封建王朝,打破舊秩序也就成了法國最大的目標。
這個打破舊秩序的行動神聖羅馬帝國很快成了拿破崙的目標,而且攻打這個國家,還有爭奪正統的意思,西羅馬滅亡之後,神聖羅馬帝國一直以正統自居,在道統上法國是被邊緣化的,拿破崙想要統一歐洲,這個神聖羅馬帝國肯定是要拿下的。
這樣的散沙,是肯定無法阻擋拿破崙的鐵蹄,最終在1806年,面對拿破崙的最後通牒,神聖羅馬帝國在存在了一千多年之後,最終解體了。
不過風水輪流轉,拿破崙不到十年就倒台了,退出了歷史舞台,1815年歐洲列強在維也納開會,恢復神聖羅馬帝國的計劃也被提上了日程,但這個提案最終被否決了,此時的歐洲經過拿破崙炮火的洗禮,已經變的比較務實了,什麼羅馬不羅馬,帝國不帝國的,實力不行名字叫的再響也不行。
於是乎,歐洲最馳名商標徹底消失了,沒有人再去繼承這個法統了,德意志地區由鬆散的38個邦國組成了德意志聯邦,從此羅馬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
影響巨大
看上去這是個不起眼的事情,本來就是一個鬆散的帝國,沒什麼存在感,沒了就沒了吧,但沒想到的是,沒了這個巨大的軟糯的國家,歐洲這
篇
土地上再也沒了緩衝地帶,沒了羅馬的歐洲進入了快車道,快速的變化讓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既然帝國沒了,那就好好發展成一個統一的國家吧,先是德意志內部普魯士和奧地利爭奪統治權,最終普魯士勝出,德意志地區統一的步伐從此開啓。
此後的一連串事件表明,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的威力有多強大,普魯士當了大哥之後,南部德國四個地區依然看普魯士不順眼,他們瞧不起普魯士這個暴發户。
但沒想到法國這個號稱陸上第一的國家,覺的不能坐視不管,有一個強大的鄰居可不是什麼好事,結果一場普法戰爭打下來,法國輸的是一塌糊塗,普魯士人第一次向世界證明了自己的強大。
這片土地之前就一直打來打去,那個時候大家也沒怎麼在意,皇室之前還都相互通婚,打仗之後各國皇室在一起吃吃飯喝喝酒也就沒事了,關係好還可能嫁個女兒就能把辛苦打下來的領土當做嫁妝送出去,這在歐洲可是常有的事情。
但這次新興的普魯士卻做了一件不太地道的事情,徹底傷了高盧雄雞的心,那就是普法戰爭的戰敗條約是在凡爾賽宮簽署的,這讓法國人實在是無法接受,之前不管怎麼樣都不説了,這一次兩國之間的死結樑子算是徹底結下了。
本來瞧不上普魯士的德國南部地區,看到普魯士打敗了高傲的法國,讓太陽王蒙羞,於是哭着喊着要和普魯士關係更加緊密一些,於是一個高度集權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呼之欲出。
統一後的德國實力突飛猛進,但德國所有的戰略,一個基本點就是我不可能和法國結盟,這也是後來德國給自己帶來災難的一個直接原因,跟自己的鄰居搞不好關係,是很多國家的噩夢。
實力膨脹的德國作為新興勢力,自然是要挑戰老牌大哥,結果人類二十世紀出最慘烈的一戰和二戰爆發了,全都是由德意志挑起的,德國人也最終嚐到了自己的惡果。
從神聖羅馬帝國到德意志帝國,雖然變得更強了,也更團結了,但同時也給自己和別人帶來了沉重的災難,這或許就是這個有點搞笑的神聖羅馬帝國最大的價值吧,鬆散弱小,但至少帶來的災難也是小的。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也不是一天消失的,羅馬帝國消失的歷程綿延了千年,一直都是歐洲最強的金字招牌,瞭解羅馬帝國後續的歷史,是瞭解歐洲的一把鑰匙,很多看着複雜的關係,只要鑰匙找對了,很容易就能梳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