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失傳的“羊皮筏子”

半島全媒體記者 陸金星

在甘肅民間一直流傳着“九曲黃河十八彎,筏子起身闖河關”之説。在蘭州中山橋附近的濱河路附近,偶爾會看到有小小的皮筏子在湍急的黃河上猶如一葉扁舟,隨着河水起伏顛簸而行,皮筏上的乘客談笑風生,有驚無險,極富刺激,這就是黃河沿岸的古老擺渡工具——羊皮筏子!

瀕臨失傳的“羊皮筏子”

  乘坐羊皮筏子度黃河,已成為了特色旅遊。

羊皮筏子,俗稱排子,是一種用羊牛皮扎制而成的筏子。據《後漢書》記載:護羌校尉在青海貴德“縫革囊為船”領兵士渡黃河;《水經注·葉榆水篇》記載:“漢建武23年(公元47年),王遣兵乘革船(皮筏)南下”。以上文獻證明,羊皮筏子在古代黃河兩岸至少已存在了1500多年。

瀕臨失傳的“羊皮筏子”

  操作羊皮筏子過河的藝人。

製作羊皮筏子的工藝不復雜但有技巧,最好選用3年以上、無傷疤的公山羊,首先從羊頸部開刀,把整張皮囫圇個兒剝下來,待其發酵腐敗後將羊毛拔除乾淨,然後塗抹胡麻油,置於高温環境使其鬆軟,待表面全部呈現金黃色後,用線繩紮成袋狀,留一小孔給羊皮充氣。

瀕臨失傳的“羊皮筏子”

  黃河岸邊有着一千五百多年曆史的羊皮筏子。

上世紀五十年代前,蘭州從事皮筏運業的有400多人,每年外運羊毛超過250萬公斤。隨着八十年代公路、鐵路運輸的發展,羊皮筏子漸漸失去了實用功能,曾一度消失不見,製作羊皮氣囊的手藝人與駕駛的“筏子客”也越來越少、越來越老,這門手藝已經處於瀕臨失傳的地步。

瀕臨失傳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俗稱排子。

瀕臨失傳的“羊皮筏子”

  黃河岸邊,老藝人正在製作羊皮筏子。

瀕臨失傳的“羊皮筏子”

  老藝人往羊皮上塗抹胡麻油。

瀕臨失傳的“羊皮筏子”

  黃河上的羊皮筏子。

瀕臨失傳的“羊皮筏子”

  單個羊皮筏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31 字。

轉載請註明: 瀕臨失傳的“羊皮筏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