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家的兒女將來能有所建樹,為自己光宗耀祖,除了父母的管教外,學校也必須為孩子提供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這些家長們都自然想讓孩子能到一所師資力量好的學校就讀。
不少家長都注意到一個問題,生活中有很多學校的校名都帶有“實驗”這個詞,就像是實驗小學、實驗中學、實驗高中等。這些學校是有強制的規定嗎,還是有什麼特別的説法?該讓孩子優先上這種學校,還是應該不報呢?很多家長對此也是頭疼不已,那麼學校上的“實驗”這個詞到底是什麼含義呢?
最早一屆的實驗學校是在1949年建成的。為了拓展教學模式,改革教育體制,濟南市將一所學校改名為了“實驗學校”,使之成為試點學校,並進行了一系列全新的教學模式。因此,每當教育改革有了新思路、新想法時,政府就會成立一批相關的試點學校。因此,各省市“實驗”學校也逐漸多了起來。
由於這關係到國家千百年的教育基業,所以這些早期的實驗學校在硬件和軟件方面都是最優秀的,他們特意招聘了最為優秀的教師。改革開放初期,這樣的實驗學校始終走在教學改革的第一線,自始至終的貫徹着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為社會各行業輸送了大批優秀的學子,為祖國的建設事業提供了根本保障。
當時不光設有實驗學校,有的學校還有實驗班。實驗班是校方探索新教育模式的試點班級,有些課程不同於其他班級,師資力量也有所提升。其實這些實驗學校和實驗班級都是差不多的,二者都是為了國家做出的全新的教育方式的探索,是國家教育發展歷程的先鋒。
然而隨着我國教育水平的日漸提升,公平教育的理念也得到了推廣。許多非實驗性學校得到了人們的重視,師資力量也在不斷擴充着,而帶有“實驗”一詞的學校?沒有像改革初期那樣享受政府的優厚待遇了。
因此“實驗”學校實際上也就是普通學校了,不再具有“實驗”的特殊性質。但在擇校過程中,家長們也要注意不能盲目追求所謂的好學校,重要的是要為孩子選擇最適合的學校,這才是最適合孩子成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