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往往就是這麼地殘酷無情,任你功勞再高,當屠刀砍向你的頭頂時,躲也躲不過。趙宋王朝的岳飛就是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在即將直搗黃龍的關鍵時刻,被以趙構為首的南宋朝廷以十二道金牌召回了臨安,旋即被殺害於風波亭,一同遇難的還有他的兒子岳雲以及名將張憲。
那麼,趙構情願放棄整個中原也要殺岳飛,這裏面到底是陰謀,還是怕死?這裏面有哪些秘密可供挖掘呢?
趙構殺岳飛的理由:遵循舊制
這個所謂的舊制是從他的祖先宋太祖開始的,在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後,武將在宋朝的朝廷裏面就成為了附庸,或者是文官們爭權奪利,加官進爵的工具。
不管武將們的功勞多大,在地位上始終要低文官一頭,這導致宋朝的軍隊外強中乾,看似強大卻不堪一擊,在多次對外戰爭中,都是一敗塗地。如果不是宋朝的經濟夠發達,戰敗之後的賠款都能夠讓宋朝滅亡好幾回。
在金人制造了靖康之恥之後,武將們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由於不得不依仗這些能征善戰之士,趙構和文官們放棄了兵權,讓將領們各自主政軍隊事務,從地方防務到税收,再到一些經濟活動,朝廷都進行了全面的放權。
放權之後的南宋軍隊,猶如脱繮之馬,將金人打得落花流水,數百年來的晦氣被一掃而光。這個時候,不管是岳飛,還是韓世忠,亦或是張俊這樣的名將,都成為了南宋朝廷的肱骨之臣,多次力挽狂瀾於既倒,讓趙構能夠安安心心地坐在臨安城裏面享福。
然而隨着武將們地位的提升,宋朝的立國之本受到了動搖,武將們開始各自為戰,似乎有回到唐末藩鎮割據時期的跡象。
與金人這些外敵相比,這可能才是趙構心裏面最為擔心的地方,也是他決心收歸兵權的主要原因。為了收回兵權,趙構和丞相秦檜密謀了一系列事件。
趙構殺岳飛的過程:分化軍隊系統
在岳飛被殺之前,南宋的軍隊系統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以岳飛為首的岳家軍,也是勢力最大,戰功最為昭著的軍團;二是韓世忠為首的韓家軍,雖然能夠打仗,但是韓世忠年事已高,追亡逐北之心遠沒有岳飛那麼大;三是張俊為首的張家軍,這個集團軍在歷史上並不出名,但是與朝廷的關係是走得最近。
在權衡利弊之後,趙構與秦檜先是拉攏了張俊,對其曉以利害關係,讓張俊將兵權交給了趙構和朝廷,這也是趙構殺岳飛的資本所在。
在張俊軍團的保駕護航之下,趙構和秦檜開始實施了自己的計劃,一連發了12道金牌,將岳飛召回了京城,之後未經審判,就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其殺害。岳飛死後,韓世忠主動回到朝廷,交出了兵權,然後解甲歸田。
因此,從整個過程來説,趙構和秦檜收回兵權的一系列做法簡直就是完美之至,但是留給後人遐想和詬病的地方也很多。
趙構殺岳飛的影響:偏安一隅
岳飛被殺之後,南宋與金人之間的戰爭就此告一段落,在之後一百多年裏,兩者相安無事,南宋小朝廷在偏安一隅的情況下,繼續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驅除韃虜,恢復中原的歷史任務交給了幾百年後的朱元璋。
至於岳飛以及他的岳家軍,在分崩離析之後,就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其他的南宋軍隊,重新走上了北宋時期的老路,文人帶兵打仗,軍人應付了事,戰鬥力一降再降,最後被冡元所滅,也算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