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啥樣?開放式、街區化、有色彩
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記者魏夢佳 關桂峯)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座“城市森林公園中的校園”即將拔地而起。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賀耀敏16日表示,中國人民大學在建的通州新校區項目目前正積極推進,未來將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張“文化名片”。
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重大項目,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創新發展軸和生態文明帶相交形成的東北區域,西鄰行政辦公區,北側與運潮減河相依,總用地規模110公頃,建設規模105萬平方米。
據介紹,人大通州新校區建成後,面積將是其中關村校區的約1.5倍,可滿足2.18萬名學生就讀。“通州新校區建設對我校拓展辦學空間、推進改革創新、提升辦學實力具有重要意義。”賀耀敏表示,通過構建新空間,新校區將探索創新辦學模式,打造高等教育改革的試驗田。
據悉,人大通州新校區計劃分兩期實施,力爭到2023年8月校園一期工程竣工,校區將可滿足約8000名學生規模辦學需求;預計到2025年8月二期工程結束,校園全面竣工。
新校區長啥樣?賀耀敏説,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將汲取世界一流大學校園規劃成功經驗,突出人本人文校園、兼容開放校園、綠色生態校園、智慧科技校園、持續生長校園的特色。
為此,學校專門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崔愷主持編制《新校區校園規劃設計導則》,同時還開展園林景觀、智慧校園、道路景觀一體化設計等多個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
“通州新校區建設不僅要為人民大學開拓更大、更好的教育辦學空間,還要與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整體建設相融合,成為與未來城市風貌及城市生活相和諧的有機組成部分。”崔愷説。
據介紹,新校區將建設成“小街區、密路網、圍合式”的“開放式校園”。例如,將校內路網與城市道路銜接,形成統一的路網體系,使校園公共綠地和體育、文化等設施具備與城市共享的條件;使校園建築與街道界面要求相吻合,形成界面寬整有序、風貌融合的“街牆”空間;控制建築的高度和密度,營造便捷的步行系統和豐富的場所空間。
崔愷説,為避免以往由一個設計單位設計出來過於統一、單調的校園風貌,人民大學新校區建設還在建築語言、色彩、材質肌理等方面有相應規定,不同區域都有一些主題色和創新色,展現校園有機生長、豐富多元的魅力。
人民大學新校區在建設中還將創造不同的特色空間和建築造型,爭取做到“一樓一景”“一院一景”,同時在建築技術、材料等方面也力爭實現創新性、耐久性、經濟性和生態環保。
崔愷表示,人大中關村校區有很多師生喜歡的小花園、小景觀,將來在新校區也會有選擇地營造一些這樣的場景,保留老校區的美好記憶;新校區部分建築在色彩上也會體現中關村校區的特色,比如師生很喜歡的人大明德樓外觀的紅色,使新老校區在建築色彩上有一些銜接。“讓大家覺得不管在哪個校區,都像回家一樣,有親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