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朱元璋誅殺那麼多功臣,為何沒有人起來造反?全因他明白這個道理

由 無英 發佈於 經典


朱元璋在剛得到天下的時候,和這些功臣們的關係還十分的融洽。他把李善長、傅友德等人的兒子招為駙馬,又讓自己的皇子們娶藍玉、徐達等人的女兒為妻。甚至就連朱元璋本人,也納了郭英的妹妹為妃子。可以説,在明朝剛剛成立的那幾年,朱元璋和這些明朝的功勳大臣們是其樂融融,相處的非常愉快。只不過,這些表面上的融洽並沒有持續太多時間。

從廖永忠開始,在之後的十數年中,朱元璋誅殺的朝廷大臣多達百人。這其中許多人都是名留青史的著名人物,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例如李善長、藍玉、傅友德、馮勝等人。被朱元璋處死的這些朝廷大臣中,還有不少和朱元璋是兒女親家,可是朱元璋殺起來卻一點也不手軟。而且,朱元璋殺掉這些大臣還不算,有許多大臣還被朱元璋滅族了。


朱元璋的手腕確實非常殘酷,光是殺了這些大臣和黨羽還不解恨,連他們無辜的家人都不放過。例如李善長,給朱元璋立下了那麼多功勞,最後還是落了個滿門抄斬的下場。大將軍藍玉、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這些人更是被滅了族。在明初的幾次血案中,朱元璋恐怕最少處死了數萬人。

從朱元璋誅殺的這些明朝開國元勳來看,其中許多都是留名青史的一代名將和謀士。奇怪的是,這些被朱元璋誅殺的大臣們,個個都是本領滔天的人物,但是為何卻沒有人起來造反呢?而且,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剛剛平定天下,為何就敢肆無忌憚的向這些開國功臣們舉起屠刀?難道他不怕這些大臣造反嗎?事實上,朱元璋之所以敢誅殺這些功臣,是因為朱元璋明白一個道理:百姓為重,功臣為輕。


雖然説朱元璋誅殺功臣的手段很殘酷,可以説是歷史上最殘暴的暴君。但是,朱元璋也是歷史上少有的明君之一,非常受百姓們的擁護。朱元璋誅殺那些開國功臣,除了是為了穩固皇權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些功臣中有許多已經觸及了朱元璋的底線。

在史書上,往往都是説朱元璋是誅殺功臣,而不是冤殺功臣。因為這些功臣們雖然被朱元璋所殺,但是大部分都是罪有應得。只有極少部分例如傅友德等人,是無罪獲死。


公元1370年,朱元璋兑現往日的諾言,開始給這些跟隨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們論功行賞。在這一次中,共有34位明朝的開國功臣們被封侯拜相。而且,朱元璋為了兑現共享榮華富貴的諾言,還賞賜了3.81萬户的佃農給這些功臣,平均每個功臣有1000多户佃農供養他們。以朱元璋歷來的簡樸節約來看,他這次的這個賞賜可以説是非常大方了,但是卻無法滿足這些功臣們的胃口。

朱元璋誅殺的這些功臣,有許多後來都成為了欺壓百姓、霸佔農田的貪官污吏。朱元璋最重視民心,這些貪官污吏落到朱元璋手中,無論罪過大小最後都免不了一死。而且,在朱元璋的心裏,這些明朝的開國功臣並不如百姓們重要。在朱元璋的心裏,只有明朝的百姓才是他最重視的人。因為朱元璋從元朝滅亡的過程中吸取了教訓,他明白只有民心所向才是一個王朝穩固的基礎。因此,朱元璋特意在皇宮之外立下了登聞鼓。


登聞鼓,早在晉武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但是在之後的一千多年裏,大多數都是徒有其名。甚至在清朝時期還特別規定,只有“必關軍國大務,大貪大惡,奇冤異慘”的事情才能擊鼓,否者“違者重罰”,可以説登聞鼓在大多數朝代裏都是名存實亡,甚至成為笑談。

但是朱元璋不一樣,朱元璋立下的登聞鼓,真真正正做到了上達天聽,比歷史上那些當街攔轎告御狀管用多了。只要有百姓擊鼓鳴冤,無論是牽涉到什麼級別的朝廷官員,朱元璋都能秉公處理。除了重視民意之外,朱元璋還輕搖賦税,令百姓能夠修生養息,當然能夠得到百姓的擁戴。


朱元璋一生雖然誅殺了許多功臣,但是這些功臣心裏也跟明鏡似的,如果他們不是犯了大錯,朱元璋的屠刀也不會落在他們身上。這些被朱元璋誅殺的功臣,哪怕是寧願自盡而亡,也不敢起兵造反。因為他們心裏也知道,民意是站在朱元璋這邊的,就算他們起兵造反最後也成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