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共四座御製碑,碑亭樣式如今幾乎無人得見,唯老照片展舊貌

根據歷史記載,盧溝橋頭原有四座石碑,且有覆蓋黃色琉璃瓦的石制碑亭,由於年久失修,可惜的是,現在碑亭全無,只有四座石碑尚在原地。

盧溝橋共四座御製碑,碑亭樣式如今幾乎無人得見,唯老照片展舊貌

清末民初盧溝橋西端兩座碑亭照片

盧溝橋東西兩端雁翅橋面及橋頭北側共有四座康熙、乾隆皇帝御製碑:東端有康熙八年(1669)“重修盧溝橋碑”和乾隆的“盧溝曉月碑”,西端有康熙“察永定河詩碑”和乾隆五十一年(1786)“重葺盧溝橋記碑”,這四座碑原來都有碑亭,碑亭為石制柱樑,雕龍抱柱,四角脊為黃色琉璃瓦覆頂。

不過,碑亭的樣式如今幾乎沒有人見過,筆者查到了清末橋頭攤商賣貨、1900年八國聯軍踏上盧溝橋以及民國年間盧溝橋的一些照片後,看到了碑亭的樣式,這幾張老照片展現了三座碑亭的舊貌:西端的康熙“察永定河詩”碑和乾隆“重葺盧溝橋記”碑兩個碑亭。根據記載,東端的乾隆“盧溝曉月”碑亭有四根石立柱,柱頂有四個橫樑,橫樑上有石制較細的條石作檀。清末及民國時期,這幾座碑亭損壞無存,只有康熙詩碑和乾隆“盧溝曉月碑”尚存碑亭骨架。豐台區離體幹部、原豐台區文化館館長張霖對筆者説:“北京教育家孫敬修先生在盧溝橋師範學校教書時親眼見過盧溝橋碑亭,他説是1900年後逐漸損毀的。”

清代,盧溝曉月是“北京八景”之一,乾隆皇帝為“北京八景”均立了石碑。“盧溝曉月碑”建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碑正面為乾隆書寫的“盧溝曉月”四個大字,碑陰刻乾隆《盧溝曉月》詩。“盧溝曉月碑”兩側及四邊雕刻由二龍戲珠組成的圖案,碑首為四柱式的寶蓋頂子,滿身雕刻着雲、龍、花葉、蓮瓣等圖案。基台四角立漢白玉龍柱四根,柱上刻盤龍、山石和波濤雲氣,刻工非常精緻。四根龍柱之下,每面立有石欄杆,靠着龍柱立有望柱,望柱頭上飾有蓮座,蓮座飾物已無存。

現在四座碑亭只剩四通石碑及“盧溝曉月”和“察永定河詩”兩座碑亭的石制柱樑骨架。盧溝橋碑亭與其它的碑亭有什麼不同呢?

一是地點不同。一般的碑亭多建在皇家寺廟、苑囿等重要場所。北京歷代帝王廟、皇帝陵等處都建有皇帝御製碑並建有碑亭。盧溝橋是北京最重要、最著名的橋,更是北京的交通要道,所以乾隆時期在此建立了四座碑並建碑亭,而北京其它橋沒有建皇帝御製碑及碑亭。二是建築用材不同。皇帝所建的其它御製碑亭多是磚木結構,而盧溝橋的碑亭是石材柱樑,石制柱樑與石橋相匹配。

盧溝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座皇帝御製碑是橋的附屬部分,如今四座巨型御碑光禿禿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風吹日曬雨淋,對碑的損壞較重,呼籲文物部門按原樣復建碑亭,以保護石碑,為盧溝橋增添光彩。來源:北京晚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39 字。

轉載請註明: 盧溝橋共四座御製碑,碑亭樣式如今幾乎無人得見,唯老照片展舊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