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大橙橙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温乎曰:
韓國的時局,和東晉好像。
1
10月9日,韓國首爾再次爆發大規模集會。
據韓國媒體報道,預計有數十萬人蔘加集會,他們要求總統文在寅下台,拘捕法務部長官曹國。
表面上看,因為曹國利用權力謀取私利。
他有一個28歲的女兒,高中時期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著名醫學期刊上發表論文,依靠這篇論文順利進入高麗大學。
2
而曹國的女兒在大學期間,經歷過2次考試不及格,但依然獲得1200萬韓元的獎學金。
他的家庭也非法經營基金會,導致鉅額財產來路不明。
曹國確實有問題,這個一定要承認。
但他是文在寅“親信中的親信”,幫助總統先生強勢推動司法系統改革,據研究韓國問題的專家説,曹國甚至是下屆總統的熱門人選。
而且曹國、文在寅都是前總統盧武鉉的朋友。
這麼一看,問題就清楚了。
集會民眾的矛頭指向曹國,在於他以權謀私,碰觸到民眾心中最敏感的紅線。
而集會民眾的支持者是在野黨、韓國財閥,他們的目標則是把曹國、文在寅統統拉下馬。
因為從盧武鉉到文在寅,都得罪了韓國財閥。
比如盧武鉉頒佈《親日反民族行為者財產歸屬特別法》、甚至要求美軍撤離韓國等等。
比如文在寅審判前總統李明博、借張紫妍案件向財閥宣戰。
我特別尊敬兩位總統的勇氣,但殘酷的現實是,他們的實力根本不足以挑戰韓國財閥,基本上是蚍蜉撼大樹。
那些財閥控制着韓國的經濟命脈,背後又是美國投資,兩位總統僅僅憑藉一腔熱血是沒有勝算的。
所謂總統,只是吉祥物而已。
韓國真正的實力派是美國和財閥。
今年以來,韓國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
這些事情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囉嗦重複了,我們的目標不在於吃瓜,而是借鑑歷史經驗,推測一下韓國該怎麼辦。
歷史不會重複,但是會驚人相似。
21世紀的韓國,中國的東晉王朝也經歷過。
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士族門閥的支持下於建康稱帝,建立東晉王朝,由於是琅琊王氏主導的,俗稱“王與馬,共天下。”
3
琅琊王氏有多厲害?
當時東晉王朝中75%的官員和王氏有關係,或是同族、或是姻親、或是親朋,他們同氣連枝,完全掌握着王朝的命脈。
而王導出任丞相,掌握朝中大權,王敦統帥大軍坐鎮長江上游,時刻威脅着建康的安全。
皇帝司馬睿也是一枚傀儡。
司馬睿也想振作皇權,於是重用劉隗、刁協等親信,希望能組建自己的勢力抵抗王氏。
可結果很無奈。
王敦打着“清君側”的旗號起兵攻入建康,司馬睿絲毫沒有辦法,為了保住性命,不得不宣佈王敦無罪,而且加封為丞相。
而朝廷大臣的態度也很曖昧,基本是坐着小板凳吃瓜的心態,在他們看來,皇帝的死活根本無關緊要,只要不影響自己的利益就行。
起兵攻入首都反而無罪,大概也只能發生在東晉吧。
這一切的基礎就在於門閥士族。
他們掌握着東晉的全部權力,皇帝只有順從才能坐穩皇位,如果有一絲忤逆,就會被聯合推翻。
從永嘉南渡開始,門閥士族就在江南佔地自雄,每個家族都是割據一方的土皇帝,東晉朝廷想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士族的同意。
此時的東晉,只能是門閥士族的代言人。
而且門閥士族的政權極其封閉。
由於北伐的巨大軍功會打破脆弱的平衡,導致他們不願意支持北伐......國家強盛需要有自耕農和賦税,他們也不願意做出改變。
他們的一切目標只是維持家族平衡。
不允許皇權獨大,也不允許其他家族出頭,更不會允許有人試圖改革,只要能維持當前的平衡,就是人間最美的四月天。
當家族利益和王朝利益捆綁在一起後,外敵想推翻王朝,反而會讓士族們同仇敵愾,團結在一起保衞勝利果實。
“淝水之戰”就是如此。
這樣的王朝,真的是難搞哦。
琅琊王氏、龍亢桓氏、陳郡謝氏等士族先後主政,各家族的領軍人物如王導、王敦、桓温、謝安都是人中龍鳳,卻沒有人能改變王朝的命運。
東晉的國家形態,和韓國何其相似?
只不過士族變成財閥,皇帝變成總統,名稱變了而已,內在邏輯依然是千年前的東西。
後來東晉滅亡了。
但是王謝等士族依然存在,他們只是沒有領軍人物、不能主導朝政而已,家族勢力依然是一等一的存在。
推翻東晉的劉裕,也不能不給士族面子。
劉裕建立宋朝時,給士族成員重新封了爵位、授予高官,雖然不掌握大權,也得做為政治花瓶站在台上。
只有獲得士族支持,自己才顯得不那麼傻冒。
後來廢宋建齊的蕭道成、廢齊建梁的蕭衍,也都遵循着潛規則,給與士族充分的尊重和待遇。
而實際做事的寒門和皇族,形成“寒門掌機要、親王典重兵”的格局。
我們看到了,士族是不可能主動消失的。
只要不謀反不作死,他們的家族實力就足以延續,如果沒有外力介入,無非是新士族替代舊士族而已。
對於國家和民眾來説,沒什麼不同。
這個規律對於韓國也同樣適用。
國內幾乎沒有能挑戰財閥的力量,無論總統或者民眾,通過正規渠道都不足以改變自己的地位。
只要美國駐軍、華爾街的投資一直在韓國,那麼三星永遠相當於王謝,總統永遠是司馬睿。
盧武鉉、文在寅並不能改變什麼。
韓國怎麼才能破局?
不如看看中國歷史吧。
南朝梁國年間,一個叫侯景的東魏將領投奔江南,請求梁武帝蕭衍收留。蕭衍很開心啊,這可是國力強盛的象徵。
於是,侯景帶着800殘兵來到江南。
你沒有看錯,只有800殘兵,僅僅相當於兩個營的軍隊,此時的侯景連一個團長都不算。
侯景到江南後,希望迎娶王謝家族的女子,請求蕭衍做媒。
蕭衍不答應:“你的門第太低微了,根本配不上王謝家的女子,死了這條心吧,乖。”
正好,蕭衍又在謀劃與東魏建立外交關係。
侯景又氣又恨,生怕蕭衍把他送回東魏去,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反他孃的吧。
重點來了。
侯景率領800殘兵起事,並且宣佈廢除特別高昂的市場税、田租以後,軍隊迅速擴張到8000人。
僅僅一年之後,就佔領長三角包郵區。
蕭衍和他有過一番對話:“你帶了多少人來江南?”
“800人而已。”
“那包圍建康城的時候有多少人?”
“10萬。”侯景説。
蕭衍又問:“那現在呢?”
侯景信誓旦旦的説:“普天之下,都是我的人馬。”雖然他在2年後被滅了,但起兵時的追隨者不在少數。
侯景應該是一路打仗、一路招兵......那些世受國恩的老百姓,為什麼要追隨侯營長叛國呢?
你猜。
4
舊時王謝就這麼沒落了,他們家族的堂前燕,也飛入尋常百姓之家。
可代價也很殘酷。
侯景在江南亂搞了4年,造成嚴重的經濟破壞,也讓人口損失嚴重。此後陳霸先建立的陳國,幾乎沒有和北方爭雄的資本。
回到現代。
韓國的財閥綁架國家,導致總統成為傀儡,政府不能有所作為,民眾的失業率居高不下,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
韓國內部基本沒有力量能遏制財閥。
短期來看,財閥是不可能主動退場的,如果想要組建強勢政府、滿足民眾的需求,只能引入外援。
不一定是侯景,那樣的話太殘酷了。
而財閥綁架了80%的韓國經濟,從另一個層面看,財閥就是韓國。
如果拆解財閥,韓國恐怕也會退出發達國家的行列。
到底是跪着活,還是站着死?
想想也挺難選擇的。
PS:
最近寫門閥士族有點多,而且態度極其不友善,可能會有朋友誤以為我是小兵小將。
其實不是的。
事情早已發生了,我只是重複而已。我們要尊重歷史、尊重事實,對不對?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