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7月7日電(記者黃韜銘)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從省會昆明驅車,大概需要9個小時才能到達。這裏山高、林密、水清,自然環境優美,但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教育基礎薄弱。
可就是這樣一座邊境小城,走出了一羣會編程的少年。
2022年,滄源縣有43名學生入圍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Coding創意編程賽項決賽,6人獲獎。其中,2名學生獲得全國複賽一、二等獎,1名獲得決賽三等獎。這些從“邊城”走出來的編程少年,有的正是陳元春一手帶出來的。
6月26日,陳元春在滄源縣勐董鎮中心完小給學生們上課。新華社發
陳元春今年44歲,是滄源縣勐董鎮中心完小的一名語文教師,也是該校編程興趣小組的負責人。“孩子們都戲稱,他們的編程是語文老師教的。”聊到學生和編程,陳元春滿臉笑容,言談中能感受到滿滿的自豪與澎湃的激情。
談及為何會帶領孩子們走上編程之路,她用了四個字概括:命運使然。
陳元春從小就對計算機有着濃厚的興趣。當年畢業報志願時也考慮過學習計算機,但囿於家庭條件,她最終還是選擇讀師範,可心中對計算機技術的渴望並未隨時間的流逝而衰減。
2018年,教育部中央電化教育館對口幫扶滄源縣,青少年編程教育的理念和資源先後落地。陳元春主動報了名,成為縣裏第一批接受青少年編程教育培訓的老師之一。
雖是培訓班裏年紀最大的“學生”,但憑藉濃厚的學習興趣,陳元春進步很快。同時她也瞭解到,青少年編程無需複雜代碼,只需像搭積木一樣組合不同功能模塊的編程指令,即可實現動畫等特定功能。
培訓結束回到學校後,陳元春興致勃勃想要建立編程興趣小組,但遇到的困難遠比想象中要多。學校不夠完善的硬件設備、學生落後的信息技術素養都是很大的阻礙。
其他老師和家長對此也興致索然。“這不就是帶孩子們玩遊戲嘛”“影響學習成績怎麼辦”……這些質疑讓陳元春處處碰壁。最後,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前提下,她決定利用自習時間,先在自己任教的班裏把編程課上起來。
先是簡單的指令運用,熟悉操作後再嘗試複雜的編程作品,比如成語動畫、古詩詞小遊戲……孩子們學得興味盎然。
學生們在滄源縣勐董鎮中心完小學習編程。新華社發
“一開始,有的孩子連鼠標都不敢點,生怕弄壞電腦。”陳元春説,“但現在,他們都已經能熟練操作了。”經過一學期的學習,每個孩子都有了至少一個屬於自己的編程作品。
雖只是編程入門課程,但從思考到設計的整個過程同樣鍛鍊着學生們的思維方式。經過日積月累的學習,其他學科的老師們驚訝地發現,學生們表現更好了:語文課上,敢舉手回答問題的人越來越多;數學課上,同學們展現出的分析能力越來越強,解題思路越來越清晰……
平日內向的孩子也逐漸變得開朗自信,這點在陸天濠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曾經的他因家庭原因已輾轉了幾所學校,厭學孤僻,不善交流。
“但在上編程課以後,他的眼裏有光了。”陳元春説,陸天濠用編程設計的一款古詩詞互動小遊戲被用於校內教師公開課評比,外出比賽也有所斬獲。
現在的陸天濠彷彿變了一個人:成績突飛猛進,甚至拿過年級第一;編程專注自信,講起自己設計的作品時神采奕奕;性格外向開朗,參加比賽時會主動去交朋友……“我們第一次見孩子笑得那麼開心。”陸天濠的姑姑説。
如今,編程儼然成了中心完小最火的課程,越來越多的家長要求將孩子送入興趣小組,一股“編程熱”席捲校園。
“我們希望讓孩子們認識編程,盡力幫他們彌補信息技術素養的差距,產生探索的興趣和求知的慾望。”陳元春説,“更重要的是,在他們心裏種下一顆種子,通過編程這把‘鑰匙’,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見識更廣闊的天地。”
2019年以來,滄源在全縣11所中學、13所中心校開設了編程課程,青少年編程教育在這座邊境小城得到了廣泛推廣,平均每年覆蓋超過5000名中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