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
我國自古以來就舉行的科舉考試製度,使得許多的寒門貴子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而高考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説是無比殘酷的,遵循了大自然優勝劣汰的規則,它既考驗了我們的學習知識的能力,還考驗了我們的心理素質是否強大,當然也給了我們巨大的改變命運的機會。
出身普通家庭的孩子們會抓住這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努力學習,只要正常發揮,就可以上自己心儀的學校,擁有光明的未來。反之,如果不努力,這次最能改變命運的機會就會在手邊悄然溜走,漸行漸遠。我們或許因此困苦過,難堪過,但是我們雖然有過失敗,但是還有無限的未來等待着我們,不是嗎?
普通人如此,但學霸高考後的世界也有説不出的困苦。今天這位學霸——李泰伯,雖然有着傲人的成績,但是命運確實沒有那麼順利。
李泰伯,名字的含義出自《論語·泰伯第八》,泰伯是周代始祖古公亶父的長子,他作為長子,理應繼承皇位,但是他卻把皇位讓給了自己的弟弟,這樣的品行,受到了全國上下百姓的愛戴。所以,從名字來説,李泰伯的父母給予李泰伯的厚望顯而易見,希望他成為一個受人喜愛,人人稱讚的孩子。
李泰伯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比如,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沈獻章就曾稱讚他:“德、才、貌三者集於一身,是領袖級人才。”班級裏的李泰伯是很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歡的,老師從他小小的身軀中看出了大大的能量,後生可畏來形容李泰伯是再合適不過了。
小時候的李泰伯,聰明又不失小朋友的可愛,機智又不少大人的沉穩,他在考試中次次名列前茅,腦筋靈活,曾多次組織同學舉行活動,大家都看到了他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而且對他領導下的成果有目共睹,對他心服口服。
但是,年幼的李泰伯不僅僅止步於此,他不僅學習刻苦,成績優異,而且還興趣廣泛,對音樂,繪畫等頗有研究,還會常常編寫一些小曲子和家人們玩樂,是個全能型的“人才”。甚至在高考之際,他還會抽出時間來練習鋼琴,每天兩個小時的鋼琴可以使他沉浸在音樂中,放鬆身心,解除疲勞,是一個緩解緊張情緒的好辦法。
相比別人在高考前的手忙腳亂,慌亂不堪,此時的李泰伯是一個會利用時間而不盲目進取的人。而在沒有高考的時候,北大就已經向李泰伯發出邀請,希望他可以到北大來學習,但是李泰伯拒絕了,他認為,人生應該充滿挑戰,自己想要參加高考,去拼一拼,去搏一搏。
2010年的高考和往年的高考一樣,是一場考生與時間賽跑的“惡戰”。而李泰伯在這次考試中勝利了,他一舉奪得了北京市的理科高考狀元,總分703分。這一次的他,更是沒有辜負眾人的期望,成為了人人眼中的“明日之星”。
李泰伯可以任意地挑選自己心儀的大學,在填報志願時,李泰伯填了清華大學和香港大學,終於,被清華大學電子科技技術專業錄取。
在清華學習了一年後,香港大學向他拋出了橄欖枝,於是,李泰伯決定了去香港大學學習,取得了香港大學的全額獎學金後,他決定又向美國麻省理工大學遞交學習申請,這次的他,終於被麻省理工認可,踏上了赴美求學的路程。
其實,早在高二時,李泰伯就拿着種種獎項向美國11所學校遞出了自己的求學申請,在滿心期待之後,等到他的是無盡的落寞與自卑。他,被這11所美國高校拒絕了。
不知是何原因的李泰伯立馬心灰意冷,但是倔強的他沒有就此服輸,而是更加努力地學習。單單就英語一門課來説,他就會思考很長時間,把每一個空來挖空,來自己考察自己的能力,這也被他譽為了“高分法寶。”
看來,每一個天才背後,都有着人們看不見的辛酸與努力。正如那句話所説:“世界上根本沒有奇蹟,奇蹟只是努力的一個代名詞。”相信對李泰伯而言,高考成績對於他來説並不是一個奇蹟,而是長年累月,日積月累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的又一次考驗罷了。
但是,高考過後的李泰伯迎來了輿論的壓制,他被媒體冠上了“高分低能”的標籤。這樣的標籤對李泰伯來説,實在是一個打擊。自己努力地成為了高考狀元,卻被變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成了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李泰伯明白,只有他一血當年之恥,才可以衝出迷障,成為自己的驕傲。
所以,才有了後來的李泰伯,他在香港大學學習一年後,立馬去了美國的麻省理工大學深造。這樣的李泰伯,才慢慢擺脱了“高分低能”的標籤,重新站了起來。
可以説,沒有當年的11所高校的拒絕,就不會有了現在的李泰伯。當媒體問起當時拒絕他的11所高校時,李泰伯只説了四個字:“感謝拒絕。”
這簡單的四個字,或許承載着李泰伯多年來的努力,他知道只有自己沉澱下來,才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的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奮戰過日日夜夜的李泰伯明白,自己的才華撐不起自己的野心時,就要努力奮鬥,身處逆境的唯一辦法就是持續努力。他,做到了。
李泰伯沒有愧對自己父母和母校的培養,他用自己的努力與智慧,獲得了麻省理工大學的學習的機會。也就證明,他從來不是一個弱者。人生的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人生起起伏伏乃是常事。所以,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很重要,有了良好的心態,才可以面對一切困難。
李泰伯的前途可以説是一片光明,所以他得感謝當年美國11所高校的拒絕,正因為拒絕,有了壓力,這才使得李泰伯有了進的動力。希望他的人生可以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