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去世前一直在為“傳位”之事擔憂,雖然繼承人已經選定為皇孫朱允炆,但是他擔心朱允炆鎮不住那些大臣。另外,他還擔心其他皇子會撕破臉面,爭奪皇位。
因此,朱元璋曾囑託梅殷,讓他來輔佐新皇。那這梅殷是何人?竟然能得到朱元璋如此信賴。
圖片來源於網絡:梅殷
朱允炆繼位之後,對梅殷也是委以重用,很是信賴。後來朱棣野心蓬勃,以“清君側”為幌子發動了“靖難之役”。面對朱棣的發難,朱允炆迅速採取措施,委派梅殷統帥四十萬大軍去守護淮安。
到建文四年時,朱棣一路勢如破竹,俘虜了許多建文帝的將領。當時朱棣想要通過淮安抵達南京,於是就派使者去見梅殷,藉口説是要“入京上香”。
而梅殷卻義正言辭的拒絕了,並且説:“先皇在世之時就曾説過,各個皇子都不許入京,違者就是不孝”。對此,朱棣感到很憤怒,於是又寫了一封信給梅殷,表明自己發動清君側是“順應天時,人力不可阻擋”。
圖片:朱棣又寫了一封信給梅殷劇照
朱棣心中氣憤,但是為了儘快入京,也只好放棄與梅殷糾纏。既然淮安大門不開,那就繞道而行。最終,朱棣率軍繞過了淮安。此時的南京也是兵力匱乏,毫無抵擋之力。
朱棣一舉拿下了南京城,而建文帝也不知所蹤。此時,在多數人都已投降的情況下,梅殷仍拼死抵抗,堅決不降。前番朱棣剛遭到羞辱,現在又無法逼迫其投降,心中更是惱怒。
圖片:心中氣憤的朱棣劇照
梅殷在見到這封血書之後,神情悲憤,痛心疾首。不過冷靜下來後,首先關心的還是關於建文帝的安危。沒想到來使卻説了一句:“已經死了”。
聽到這,梅殷心中一頓,隨後長嘆了一聲:“君在臣在,君亡臣亡,我豈能苟且偷生。”由此可見,梅殷已經抱着必死的決心。
圖片:血書劇照
就這樣,梅殷抱着慚愧的心理,選擇了入京。本以為朱棣會取了他的性命,但是並沒有,反而還前去慰勞他。其實朱棣何嘗不想將他碎屍萬段,但礙於梅殷駙馬爺的身份,不好對他下手而已。
圖片:梅殷入京劇照
朱棣雖然沒有明着對駙馬梅殷下手,但是暗地裏也施了不少手段。例如派人去監視梅殷的一舉一動,就是為了抓梅殷的把柄。
永樂二年時,更是有人誣陷梅殷,説他在暗中培養殺手,想要刺殺朱棣。同時,還污衊他與秀女劉氏勾結,想要謀害朱棣等。
這些風吹草動自然很合朱棣的意,先是檢查了梅殷的儀仗隊,隨後又派人將梅家人押送到了遼東。沒多久,梅殷又遭到了其他大臣的彈劾,説他私藏亡命之徒,有圖謀不軌之心。
圖片:大臣向朱棣彈劾梅殷劇照
一次,梅殷在上朝時正經過一座橋,有人趁他不注意突然將他推到河中,最後淹死了。當然,這件事被偽裝成了自殺,“投河自盡”。但是這件事卻是漏洞百出,上朝途中為何要去自殺呢?
寧國公主對此十分痛心,堅決要求追查到底,要一個交代。寧國公主也知道此事與朱棣有關,但是卻沒有辦法動他,只得討要一個説法,也算是為梅殷報仇了。
當時一個叫做許成的都督看見了此事的全部經過,並指出是前軍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衞指揮趙曦,害死了駙馬梅殷。當然,明事理的人都知道,這兩個人哪來的膽子敢害駙馬呢?矛頭自然又指向了朱棣。
圖片:寧國公主前去找朱棣討要説法劇照
之後,朱棣為了補償已故的梅殷,還為他的兩個兒子都封了官位,並且還替梅殷舉辦了一場非常隆重的葬禮,以示對梅殷的尊重。
當然,朱棣這麼做的目的大家都清楚,就是為了掩人耳目,或許也是在彌補他自己的罪責吧。隨後,朱棣又安慰了寧國公主,並且將她封為寧國長公主。
圖片:朱棣劇照
其實這一切都是梅殷“不爭”造成的結果,明知道朱棣聯合大臣想要害他,卻沒有一點抗爭的意識,甚至連防範之心都很少。當初,南京城淪陷,建文帝落難之時,梅殷卻沒有發兵救援,最終造成了慘重的後果。
如果當時梅殷選擇阻礙朱棣逼近的話,或許事情還有所轉機。而且後來梅殷也是抱着必死的決心入京的,但是發現朱棣沒有殺他之後,這股必死的勁也消失了,甚至都沒有反抗過一點,而是任人宰割。
因此,一些史學家也不大看好他,認為他雖有忠誠之心,但無忠貞之氣,最後更是成為了“牆頭草”,不免令人嘆息。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説史工作室團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