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心態,正確認識就業難

  【一家之言】    

作者:餘慧菊(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師,思政輔導員) 

大學生作為受過高等教育、對就業有着較高期待的羣體,遭遇國家整體就業形勢嚴峻和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快速增長的不利環境,就業壓力猛增。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也需要從畢業生自身尋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心態上的就業難:個人與社會和家庭的矛盾心態

作為信息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一代“數字土著”,當代大學生大多出生在上世紀90年代,從小接觸網絡和電子設備,其學習方式、思維方式、語言表達方式乃至行為方式已然在一定程度上發生改變,表現出追求個性、熱愛自由、喜好交互等特點。“互聯網 ”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更多的就業崗位,然而也加劇了個人與社會、家庭乃至自我的矛盾。

  個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信息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數字土著”們,他們習慣於以“自我需求”為中心,來進行知識的組織與專業的學習、自我的塑造與人生的規劃,他們在擇業時更多考慮的是“我喜歡什麼”“如何實現自我的興趣和價值”,而較少考慮社會需要什麼,於是必然出現社會所提供的崗位與大學生自身的能力、素質、知識結構之間的不匹配和衝突現象。其突出表現即是以經濟收入、舒適程度、與體制的聯繫緊密程度等來區別工作的好壞優劣。信息化背景下個體價值被高度激發的90後大學生內心對於職業選擇充滿了矛盾。

  個人與家庭之間的矛盾。作為“數字土著”的大學生,他們更加自我,要求與父母平等、民主地相處,要求父母尊重他們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父母期望的實現者。他們更加喜好開拓、創新,他們對於生活的態度更加理想,不僅僅希望找到一份工作,而且希望實現職業生涯上的發展、對自我的實現以及超越。就業對於許多大學生和大學生家庭而言,生存功能開始降低,就業對於大學生而言的個人意義和價值顯得更為迫切。但在一個家庭傾其所有來培養一個大學生的情形下,他們內心處於激烈的衝突中,有的選擇順從,變得被動和依賴,有的手足無措。個人如何處理與家庭之間的關係,如何在家庭責任與個人自由之間遊刃有餘,成為大學生們就業時必須面對的問題。

  個人自我內部的矛盾。大學生的生存方式已經發生深刻地改變,他們更習慣於通過手機或電腦進行“虛擬”交流,而不是面對面地與人交談、溝通,習慣生活在“虛擬”網絡空間中的大學生,在“現實”的就業世界面前,表現出明顯的不適和焦慮。如何在現實生存與虛擬生存之間保持平衡,實現真正從容的“信息化生存”,實現虛擬與現實的雙贏,是擺在大學生面前的急迫問題。找到來自自身內在的動力,是大學生就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對策分析:信息化生存與現實化生存和諧共生

要解決當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必須順應信息化生存的發展趨勢,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發展信息化生存能力,使他們在現實世界與信息世界之間達成平衡。

  信息獲取方式的改變——主動:確認自我價值

對個人價值的積極確認,成為大學生就業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對於大學畢業生而言,首先需要釐清的是就業的個人價值,也即解決為什麼要就業、就業對個體的意義等問題。大學生們迫切需要從過去那種凡事問家長、問老師的模式中解放出來,破除家長、學校等單一的信息渠道和學習途徑,學會利用信息化時代的各種便利,多方位瞭解自己,主動開拓信息渠道,拓展學習途徑,創建實踐平台,在學習、比較、分析中認識、澄清自我價值,特別是就業的自我價值。只有明晰了就業的自我價值,大學生個體才會從被動轉化為主動,主動去了解自己,主動獲取信息,才能實現主體意義上的生存。

  信息加工方式的改變——能動:與社會相結合

傳統的學校教育中,教師直接教授給學生以結論性的知識,學生對於知識的學習,還停留在簡單的吸收階段,缺少質疑、推敲、驗證的過程。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們還必須具備能動地篩選、辨識、加工信息的能力,特別是需要將信息和知識納入與廣泛的社會生活相結合,具有現實情懷,培養深入地理解、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在社會生活中檢驗信息和知識的正確性、適用性。

在大學生學習乃至就業過程中,需要自始自終地保持對於社會生活的緊密關注,需要整合個人的興趣、愛好、能力、需求與社會需求,制定長遠的職業規劃和人生規劃,協調好自我與社會需求之間的關係。唯有如此,才不會被社會所拋棄,才能實現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雙贏。

  職業抉擇方式的改變——自主:理性的家庭價值

傳統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孩子不具備主動獲取信息、能動加工信息的能力,因而家長替代孩子進行抉擇、學生依賴家長進行抉擇成了普遍現象。信息傳播時代使得大學生個人從屬於家庭的模式不再適用。相應地,個人就業的意義、個人就業對於家庭的意義、個人就業與家庭發展之間的關係,如何“理性”地確認個人就業的家庭價值,“自主”被提到了日程上來。這意味着,大學生有着明確的就業目的、就業目標,可以自己主宰自己的就業方向、領域、職業類型,清晰自己的個人和家庭價值觀,能夠平衡自我價值和家庭價值,併為之付出實際的努力。唯有自主,才能實現大學生們自我價值和家庭價值的雙贏。

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個人、家庭以及社會都在經歷着巨大的變化;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就業,必須培養大學生主動、能動、自主的心理特徵,實現信息獲取方式、信息加工方式、職業抉擇方式的轉變,以最終實現大學生個人、家庭和社會之間的協調,達成信息化生存與現實生存的平衡,並最終實現詩意地生存。

  (本文是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課題“面向數字一代的學習空間設計研究”〔課題批准號19ZJQN21YB〕的階段性成果)

《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30日 1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82 字。

轉載請註明: 端正心態,正確認識就業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