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建國後,曾長期對匈奴採取屈辱的和親政策,以換取發展國力的時間和空間,這也成為西漢人心中的一條刺。直到漢武帝登基繼任為帝后,才逐漸轉守為攻,派遣衞青、霍去病等人主動出擊,將這一根刺給拔了出來,並開創了漢武盛世。然而,與傳統印象不同的是,不少史學家卻認為西漢的鼎盛是在漢宣帝時期,而不是漢武帝時期,這究竟是為何?
原來,班固和司馬光等人認為,雖然漢武帝時期在開疆拓土、獨尊儒術等方面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其在位中後期的時候過於窮兵黷武,造成了西漢國力的大幅度衰退,還釀成了巫蠱之禍的慘劇,所以尚不足稱為西漢的鼎盛。
司馬光甚至這樣評價道:“晚而改過,顧託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反觀漢宣帝時期,發動了兩漢時期最大規模的一次騎兵外徵,出動了16萬餘騎兵與烏孫5萬餘騎兵共同合擊匈奴,徹底將匈奴打垮了,匈奴日逐王率領數萬人投降。
同一年,西漢正式設立了西域都護府,將西域地區納入了漢朝的版圖,素有“張騫之始,鄭吉之終,漢武之願,漢宣實現”的説法。也是在西域都護府設立的那一年,漢朝大破西羌,並設置金城屬國來安置投降的羌人!
甘露三年(51年),匈奴呼韓邪大單于親自前往長安向漢宣帝表示臣服,這是漢武帝時期都做不到的事情,匈奴單于親自向漢朝稱臣了!
縱觀漢宣帝劉詢在位時期,西漢政治昌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賓服,史學家稱之為“孝宣之治”,西漢進入了極盛時期。
雖然不少史學家認為西漢是在漢宣帝時期達到鼎盛的,但他們也不否認“漢宣帝是承六世之基業,勵精圖治,才開創了國力強盛、四夷賓服、經濟繁榮、民生富庶的局面”,也就是説漢宣帝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發揚光大的,是站在漢武帝等巨人的肩膀上取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