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紫禁城,也就是現在的北京故宮,亦為過去的皇宮。明成祖朱棣決定遷都於北京後,紫禁城於1420年建成,是中國明清兩代,共24位皇帝的皇宮。
歷史悠久的紫禁城,城池是一座長方形,其中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佔地面積達72萬多平方米;四面由10米高的城牆組成,並且有52米寬的護城河,作為保護防衞建築,來保護紫禁城。
一直以來,民間流傳,紫禁城共有9999.5間房屋?為什麼會有一個半間?半間指何處呢?紫禁城的相關傳説
相傳,當年明成祖朱棣決定修建紫禁城時,本來打算總共建造10000間房屋,然而在下旨後的一天夜裏,明成祖夢見了玉皇大帝,玉帝非常憤怒地對明成祖説他修建的紫荊城宮殿,房屋的數量與其天宮的間數相等,都是10000間。
到了第二天,明成祖朱棣就把大臣劉伯温給叫了過來,商議此事,最後決定把紫禁城建造9999.5間,既保住了玉帝的權威,又不會有失皇家顏面。
另一種説法認為,紫禁城之所以會建成 9999.5間,是因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建造的皇宮是10000間,朱棣作為朱元璋的兒子,自覺功不蓋父,所以紫荊城便減少了半間。
還要一種説法是根據《易經》而來。《易經》中講九九之數,在中國古代以陽數為大,在陽數中,1是最小的,而9是最大的數字,5則是居中。
在古代宮殿建築中,大到宮殿座數、開間,小到殿頂走獸、構件數等,大多都採用陽數,比如三大殿,每殿開間5間、7間、9間、11間不等;而太和殿殿頂的走獸,有11個。
古代的皇帝,都自稱為“九五之尊”,所以這個9999.5間的説法也十分符合“九五之尊”的理想,皇帝稱“萬歲”,那麼其他的數字也不可以超過萬,所以皇帝居住的宮殿,一定在“萬”之下,那麼就是9999.5間。
除此之外,《易經》中還講究“不滿”的概念,因為古代人迷信,認為“滿”和頂峯接下來就意味着衰落。紫禁城半間指的是何處?
那麼,紫禁城真如民間流傳的那般,總共有9999.5間房屋嗎?其實,紫禁城裏的半間房有很多。
上面已經介紹過《易經》中的陽數,9是最大的數值,那麼紫禁城中的太和殿,原則上是9間,但是為了突出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就在9間的兩頭各加了一個“夾室”,這個“夾室”實際上就是半間。
太和殿的正門叫太和門,按規格應該是7間,但是也在兩頭各加了一個“夾室”。而傳説中的9999.5間的半間房,指的就是文淵閣樓下,西頭的那一小間。
文淵閣是二層樓房,樓上通為1間,樓下為6間,它的規格也是十分講究的,是根據“天一生水,地六承之”而來,意思就是以水壓火。半間實際上是通向二樓的樓梯間,為了佈局上美觀,這一間建得很小,看上去似乎就是半間房。
至於紫禁城9999.5間房屋,只是一種説法。紫禁城從明成祖朱棣時期開始修建,最後到清代滅亡,每年都有修建、拆除,並非固定在一個數字之上,房屋始終處於不斷地增減變化之中。
目前,故宮裏的建築共計980座,殿、宮、堂、樓、齋、軒、閣的總間數是8707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