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職業教育:5個經濟學原理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經典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9年,我國已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

2020年,職業教育經費投入達5630億元,同比增長12.17%;

2021年,職業教育市場規模將達到7268億元,學歷佔36.08%,非學歷佔63.92%;

2023年,預計職業教育市場規模將達到9029億元。

我們都在談發展職業教育東風已至,站在不同的視角,職業教育都在發揮着價值。

  • 學生視角:得到更豐富、更適配的教育
  • 企業視角:找到更專業、更細分的人才
  • 職人視角:謀求更深入、更長期的職位
  • 行業視角:促進更精細、更高效的發展

那麼從社會的經濟視角來看,職業教育的價值幾何?那麼到底是什麼讓它如此重要?這一波浪潮會引領未來十年,花10分鐘搞明白底層原理,還是很值得的。

桃李財經「新職業教育」系列的第05篇。

主體思想 / 邢煉 & 閻彥,文章架構師 / 丹丹,出品 / 桃李財經

01

職業教育的3個底層關鍵詞。

毫無疑問,新職業教育東風已致。它的強需求性背後有3個底層關鍵詞。

專精特新

中小企業的春天到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啓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激發湧現一大批: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企業。

“專精特新”企業價值獨特,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互聯網上半場的大平台、大規模對於不少企業來説都是高難度動作,“專精特新”成功率更高,也是一個超長賽道,至少可以幹二三十年。

北交所

目前科創板聚焦“硬科技”;創業板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定位“三創”“四新”;而北交所緊緊圍繞服務中小企業,突出“更早、更小、更新”,體現錯位發展、特色發展,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中小企業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中極其重要的微觀主體,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80%以上的勞動力就業。

職教法20年大修

《職業教育法》出台於1996年, 25年來迎來首次大修,明確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目的是為了讓現代職業教育配合新形勢新要求新發展的趨勢,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職業技術教育的結果,顯然是使勞動者的從業技能、素質獲得提高,既產生社會效益,又產生經濟效益。

這種社會效益具有滯後性,週期較長的特點,那麼如何預期職業教育對經濟發展的價值?

雖然在分析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時需要考慮許多因素,但國民的教育對於長期發展來説是最為核心的因素,5個有趣的經濟視角值得分享。

02

新職業教育: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關鍵詞:柯佈道格拉斯生產函數 Y = AKαL1–α

Y:經濟總產出、K:資本投入、 L:人力資本、 α:要素份額、 A:全要素生產率(總體生產率/技術進步)

“中國的人口紅利(勞動力數量)和投資驅動(資本、深化)經濟增長的模式已經漸行漸遠,需要向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轉型。”這句話大家應該都不陌生。

這句話背後的經濟學原理可以直接用柯佈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來解答。公式裏有3個和經濟中產出Y相關的重要元素:第一個是勞動力L,第二是資本K,第三個是全要素生產率A。

要看懂這個模型,本意是説如果只做單位勞動力的資本投入,它的增加只是邊際遞減往上漲,但是如果是通過技術進步,即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就可以實現整個函數的上移,而教育一定是能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

當前企業發展,經濟增長方式有二種:一是依靠投人,即K 和L 的增加,屬於粗放型增長方式;二是主要依靠技術進步,即全要素生產率A,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勞動力的素質,屬於集約型增長方式。

從根本上來説,社會再生產通過勞動力的投入和資本投人來實現。勞動力的再生產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勞動者數量增加,二是通過職業教育,使勞動者掌握更多的勞動技能,通過提高勞動者的素質,達到提高產出的目的。

03

新職業教育:分流有助於資源優化。

關鍵詞:U型曲線

U型曲線是一種判斷和預測某種特殊發展過程的事物。

看懂這個模型,其實有一個關鍵的概念:過度教育。過度教育最開始由美國學者提出,但是這個現象在全球卻普遍存在。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曾滿超和萊文研究發現,過度教育導致的工作不滿意和緊張的確會造成企業的生產力下降,過度教育每增加一年,企業的產出減少8.35%。最後,還有研究對法國22年經濟發展進行數據分析發現,過度教育會對國家的GDP產生不利影響,導致GDP增速減慢。

過度教育有3個明確的界定:其一接受過同等水平教育的人,其經濟地位或收入比以前下降了;其二受教育者沒有完全達到他們預期的職業目標;其三工作人員掌握的知識超過了他們所從事的職業崗位的需要。這是過度教育在勞動市場之間錯配的體現。

這會出現“收入懲罰”,也就是説個體在從事一個正常水平的勞動力工作,但是你的學歷特別高,實際上用不到。理論上你最後的收入是會受損的。

而隨着越來越多的研究調查發現,高考錄取率和過度教育存在“U”型關係,邏輯上是説如果高考錄取率過於高或者過於低,都會極大的增加過度教育的發生概率。

非常規認知型的分析型和互動型任務與過度教育發生概率均顯著負相關,常規認知型和操作型任務與過度教育發生概率均顯著正相關,這表明工作技能需求升級是平抑過度教育發生的有效方式。

所以國家在鼓勵職普分流,本質上是對整個資源的優化,讓學生更好地瞭解外部就業市場的情況,減少過度教育的發生。

04

新職業教育:可優化結構性失業。

關鍵詞:結構性失業

宏觀經濟學可對失業劃分為:

  • 季節性失業,比如大學生寒暑假;
  • 摩擦性失業,比如厭倦原有工作而辭職並重新尋找工作;
  • 週期性失業,即跟經濟波動週期相聯繫;
  • 自願性失業,最典型的就是家庭主婦;
  • 結構性失業,就是發生在經濟結構改變的轉型期。

目前,結構性失業是主要失業類型,本質是經濟體中的就業機會和求職者之間錯配。比如本地求職者可能掌握一般技能,但缺乏工作崗位需要的特殊技能。而特殊技能培訓需要大量時間和資源,勞動力實際需求和工人現有技能之間的滯後成為結構性失業的主要原因。

經濟產業對勞動力的要求和勞動力供應的技能是不一樣的,所以才會產生結構性的失業。肯定和更匹配的職業教育是否可以產生很好的效果?

圖中的曲線是2013-2018在高職、本科和整體大學生三條線的就業率水平變化。不能發現高職從2015屆起,就業率是穩步提升的,而且五年來,高職畢業生的就業水平都在90%以上,並在2017年的高職就業率首次超過了本科,高出了本科0.5個百分點。

過去,人們過分注重高學歷,一説到“人才”,往往就想到那些高學歷、高文憑的人。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全社會對“人才”的認識正在發生着微妙的變化,這種變化就是從注重學歷文憑向注重技術和實際操作能力轉變。

05

新職業教育:可加固社會資本。

關鍵詞:勞動分工

二戰後,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物質資本”,也就是國民儲蓄是經濟增長的源泉;20世紀70年代開始,“人力資本”成為重點,指的是人的工作技能和生產性知識的積累;90年代開始,“社會資本”出現,核心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建立社會分工和專業化的發展。

我們現在對於分工都習以為常,因為我們大部分人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在分工之中。

舉個小例子。一家飯館,有一個廚師、一個配菜師、一個洗碗工、2個服務員、1個收銀員。服務員點完餐給配菜師,配菜師準備好交給廚師,製作完成由服務員上菜,最後收銀員完成結賬。

舉個大例子。我國的C919飛機:發動機來自CFM國際、發動機吊艙和推力反向器來自Nexcelle、輪胎是米其林、機頭雷達由中航工業天津製造、機尾及垂尾由中航工業哈爾濱製造、中心翼盒、外翼盒、翼段、副翼由中航工業西安製造…

根據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分工帶來社會財富增長原因有三。其一:一個人長期去做一件事情能夠增進技藝,提高勞動生產率;其二:能夠減少工作期間相互轉換的時間;其三:促進新工具的發明。

當然,一些不適宜的分工也會為生產帶來副作用,因此亞當斯密主張發展基本的職業教育技術和培訓,以促進工人勞動技能的發展,培養既具備基本技能又可以發展改進生產過程的全面性工人。

同時,這種職業教育與培訓一定以市場為導向,滿足經濟規律要求模式。

06

新職業教育:對沖普通教育的增益放緩。

關鍵詞:邊際效用遞減

邊際效應指的是在其他一切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種要素的供給量持續增加,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它所產生的作用將會下降,即可變因素的邊際效應會發生遞減。

舉個形象的例子,當一個人極度口渴時,給他的第一杯水效用最大,滿足感最高。再給他第二杯水,他依然需要,但迫切程度明顯低於第一杯水。如果繼續提供第三、第四杯水,他的需求程度會越來越弱,因此在後續喝過程中,滿足感也會逐漸下降。

教育中不外如是,單調的應試教學內容以及程序化的教學方式,很容易造成學習狀態的消極,及時投入更多增益也會放緩。

不只是學生,教師、教學管理等如果長時間維持在一個不變的秩序中,都會存在邊際效用遞減的現象,所以需要及時做出改變,有效應對邊際效用遞減的發生。

職業教育某種程度上比普通教育針對性更強,更豐富,它的發展目的就在於盡最大可能做到人才分流,讓那些真正適合走“科研道路”的學生更踏實的做研究,而那些更適合“實戰”的學生更早的走向屬於自己的工作崗位。

當然,這也對當下職教機構提出更高要求,面臨新一輪品牌、研發、管理、科技上的綜合競爭,數字化經營能力成為職教機構長期生存與破局的關鍵。

2020年開始,職業教育行業整體 SKU 變得更加多維,為了適應這種特性加速職教機構數字化能力建設,騰訊廣告推出「智慧擴科」解決方案,幫助機構基於自身業務分析最佳拓展SKU,利用標準化測投指引快速驗證效果,進而通過規模化投放策略加速爆品培育。

目前,成人職教的選品和擴科策略可以分為三派:

機會派:以阿米巴經營的組織管理方式,以mvp產品模型+小規模流量測試等方法,一旦探索出有機會的品類,就快速拉齊教師資源、快速投放獲客、快速變現。該類客户類似於平台、有諸多品類。考研快速產研、流量獲客、電銷銷轉、組織管理等運營能力。

用户派:專注一類用户的需求,圍繞該類用户人羣的興趣、需求拓展、多維度不斷滿足用户需求。該類客户的不同sku,都是基於相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希望通過單次獲客,實現多科目的復購。

學員派:基於現有存量學員的才能和技能,面向不同的出口,擴張業務。

無論哪一種,都需要快速跑通商業模型,因此教培機構急需一條全新且有效擴科方式,最大化用户生命週期價值,快速拓展市場,拓寬企業發展空間。

07

所有教育,都是在構建國家的“知識資本”。

在今天,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深刻感受到,知識經濟發達的今天,民眾具備更高效的工作技能,以及更專業的生產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但是往往,這些美好的願景會發生扭曲和改變,比如我們並沒有在過去的教育中注重技能、注意力全部聚焦在與教育程度相關的代理指標上,比如畢業率、入學率、升學率等等。

教育改革重要的不是花多少錢,而是怎麼花;重點不是招收了多少學生,而是吸引了多少學生。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而後者其實是質量的象徵。

千年大計,始於教育。

部分參考資料:

1、《2021新職業教育機構數字化經營模型》——邢煉

2、《新職業,新增長職業教育的價值定位與競爭優勢洞察》-——閻彥

3、《從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分析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要性》——王林

4、《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理論對我國職教發展的啓示》——王鳳慧

5、《國富論》——亞當斯密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桃李財經”(ID:xiaozhangcaijing),主體思想:邢煉、 閻彥,文章架構師丹丹。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