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京東數科首席科學家、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都是西電這個專業畢業

由 俎巧玲 發佈於 經典

這是,國際競賽獎項“收割機”
VisDrone2020競賽數據
在2020年歐洲計算機視覺大會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簡稱ECCV)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將1冠軍、5亞軍、1季軍收入囊中,包括:2020 ECCV VisDrone2020單目標跟蹤競賽的冠、亞軍,2020 ECCV Under-Display Camera Challenge賽道一亞軍、賽道二第五名,2020 ECCV Drama QA大賽亞軍,2020 ECCV GigaVision 2020目標檢測賽道亞軍和第四名、多目標跟蹤賽道亞軍、季軍和第四名等。
這是,創新創業行家
西電人工智能學院參賽隊伍
西電人工智能學院成立的“人工智能創新基地”既為學生汲取人工智能前沿知識打造平台,又為學生進行人工智能創新實踐提供培訓與指導,學院教師與學生在這裏展開科研合作與交流,以進一步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學院在歷年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屢獲大獎,在第六屆大賽中更獲評“互聯網+”大賽省級先進集體。
這裏,有AI更有愛
無論是新冠疫情中向蒲城縣孫鎮洞坡小學捐贈智能測温設備、校園智能管理平台支持脱貧攻堅事業,還是一級又一級的研究生接力研發“漸凍人智慧生活眼控輪椅”,滿足以漸凍症、高位截癱為代表的高度殘缺患者的自主出行和生活需求,西電人工智能學院將“AI”踐行為“愛”,勇擔社會責任,在教育工作中注重德育與智育的共同發展。
這些“大神”是你的學長、學姐
西電人工智能領域的傑出校友包括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張豔寧、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石光明、空軍工程大學教授方洋旺、西安理工大學教授王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李小平、西北大學教授陳莉、蘇州大學教授張莉、陸軍軍醫大學教授秦明新、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譚山、京東數科首席科學家薄列峯、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CTO馬堃、思必馳CTO周偉達、阿里達摩院戰略專家石洪竺、北京澎思科技CEO馬原、蒜泥科技集團CEO楊少毅等。
熱情飽滿、披荊斬棘的引領者
人工智能學科是近幾年的新興交叉學科,也是現在最熱門的學科之一,西電在人工智能領域具有三十年深厚積澱,首建部屬高校人工智能學院,是首批人工智能專業建設高校,智能學科綜合實力排行榜全國前三甲,從人工智能的“冷”時代到“熱”時代,從科學研究到教育教學,西電始終是一個披荊斬棘、砥礪前行的引領者。
西電人工智能領域的科研和教育工作起步很早,1986年就展開了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的人工智能教育,1991年成立智能信號處理與識別研究小組,同年成立國內第一個神經網絡研究中心,1993年承辦全國神經網絡大會,1986年起步了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的人工智能教育,2003年成立智能信息處理研究所和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實驗室,2005 年,西電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開始招生,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2017年成立部屬高校首個人工智能學院,其時培養的智能領域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已各超過2500人。
以“本碩博一體化”為中心的本科教學
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記事|培養體系篇
西電的智能學科教育形成了“本碩博一體化”、“西電特色+國際化”的培養體系和理念。本科教育是學科教育的基礎,西電人工智能學院的本科教育實行跨學科、跨學院、跨學校的三級選課和學分互認機制,本碩博一體化拉通計算,課程設置包括數學基礎、電子信息基礎、計算機基礎,智能、大數據專業方向課程以及競賽、實習、創新創業課程,符合人工智能高度交叉的學科特性,兼顧通識教育和能力培養。“本碩博一體化”培養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本科後期就開始接觸比賽、實訓、實習、科研,碩士生除了實踐能力更強調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不論本、碩、博,都要以國際標準要求自己,站在國際學術前沿審視自己。本科生專業課程中,2/3的課程是非傳統計算機電子信息課程,包括自然計算、量子優化、類腦學習、智能機器人等。本科生雙語全英課程佔40%,開辦了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全英專業,進行小班化、個性化、國際化、導師化的教育,在基礎教育上要形成智能教育的特色。
厚植產學研基礎,培養高層次人才
依託高水平平台,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將研究生培養成創新型高層次人才。人工智能學院建立了智能感知與計算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3個國家級平台,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9個省部級科研平台和教學平台,智能信息處理教育部創新團隊等8個省部級創新團隊,與惠普、華為、蒜泥、國博政通、中國電科集團、中國航天集團、惠州仲愷、西鹹新區等企業、院所、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近20個創新實驗室,為研究生參與和主持應用項目、創新項目提供一流的平台保障。學院目前已在複雜影像感知與人工智能、類腦智能與深度學習、視頻感知與光電智能系統、數據科學與大數據關鍵技術、智能控制與機器人系統、高性能智能計算等方面開展研究,所有的碩士、博士生均參與其中。
國際視野辦人工智能專業
研究前沿課題,開展國際交流是建設一流人工智能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環節。西電與英國伯明翰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西班牙Basque Country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著名學府在人工智能領域建立了長久的合作關係,鼓勵教師和學生出國交流、深造。
近五年中,有百餘名智能學科的本科生、研究生出國交流學習,學院教學團隊90%以上的教師有國外留學或訪學經歷,出訪的學校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
西電常年邀請國外領域專家前來講學並引進了多門海外優質課程,2018年建設起了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全英專業。
自2007年起,每年度春、秋兩季分別舉行“學術之春”和“學術之秋”,活動堅持學術第一的原則,邀請人工智能領域國內外頂尖學者前來做學術報告,且對師生和公眾完全免費開放。
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記事 | 人才培養篇
人工智能學院建立後,專業教育體系越發完善,近年來學院逐浪國際、勇立學術潮頭,奪下了多項國際競賽大獎:2019 ICCV LPCVC On-site AI Acceleration Track- FPGA比賽FPGA賽道冠軍、2019 ICCV VisDrone2019挑戰賽單目標跟蹤賽道亞軍與季軍,CVPR 2020 the 2nd VizWiz-VQA Challenge亞軍, 2018 ECCV無人機視頻分析挑戰賽賽道冠、亞、季軍,2020 ECCV挑戰賽1冠軍5亞軍1季軍,2018 IEEE GRSS數據融合競賽高光譜分類賽道第一名、多光譜LiDAR數據分類賽道第三名,2019 IEEE GRSS數據融合競賽3D點雲分類挑戰賽冠、亞軍。
”科研實力雄厚、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
國家自然科學獎證書
辦好人工智能專業需要一支科研實力雄厚、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上世紀末,西電展開人工智能領域研究後就認識到要逐步展開人工智能學科的教育,並將科研成果轉化到教育教學中。
西電在“基於自然智能的學習與優化基礎理論研究”、“圖像結構建模與視覺表觀重構理論方法研究”、“編碼混疊成像與計算重建理論與方法研究”等領域展開了攻關並獲得突破,分別於2013年、2016年和2017年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人工智能學院的師資隊伍正是由多位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教學成果獎、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國家各層級人才發展計劃等的獲得者與入選者組成,形成了“以百千萬人才、長江特聘教授、傑青和萬人計劃為領軍人才,以青年長江學者、優青、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部中青年創新領軍人才為學術帶頭人,以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和優秀青年教師為教研骨幹”的三級人才隊伍體系。
(來源: 西電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