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佳人》中爭議情節的現實基礎:廢奴後,黑人生活水平下降了

最近美國因為喬治弗洛伊德被警察跪壓致死的事件,導致了美國國內巨大的暴亂,雖然官方對此事的定性和處理尚不明確,但是已經有很多美國民間組織或者企業,自發採取行動,希望消弭這場暴亂,就比如,美國著名電視台HBO宣佈下架著名電影《亂世佳人》,因為電影中有涉及美化奴隸制的情節,所以遭到了舉報。

亂世佳人》可以算得上人類電影史上最著名的電影之一了,很多中國老電影迷也很熟悉,在美國的地位那就更高了。就好像有些中國影迷經常會計算,説如果算上通貨膨脹率的話,《少林寺》會是中國歷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一樣,很多美國電影從業人員認為,如果算上通脹率,《亂世佳人》也會是歷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

《亂世佳人》

但是就是這麼一部電影,惹上了“種族歧視”的事。在這裏可以簡單複述下原因,簡言之,這部電影就是一個愛情故事,本來主線是無關種族問題的,但是男女主人公活躍的時代是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女主人公的設定是一個南方農場主的大小姐,所以涉及到了很多女主角斯嘉麗的家庭生活,這就出現了她們家的黑人奴隸。

電影中的設情節,是這家奴隸主和黑人奴隸的生活是非常融洽而和諧的,而且電影的總體基調,是對南方舊體制抱有很高的認同感的,反而是對北方取得南北戰爭勝利後,對南方的破壞,抱有一定的緬懷傷感之意的。因此也被很多,反種族歧視人士,認為是美化南方奴隸制而遭到抵制,又在這麼一個敏感的節骨眼,所以就被下架了。

另外還要提到的是,電影中扮演斯嘉麗家裏的黑人女僕的演員海蒂·麥克丹尼爾,憑藉此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是奧斯卡史上首位獲獎的黑人。

《亂世佳人》

但是若不是特意提出來,只怕是根本沒有幾個中國影迷想到這份上,無非是把這部電影當愛情電影看,不過既然被拿出來了,我們就來説説,奴隸制是不是真的很美好。

《亂世佳人》的主線是愛情,但是作為一個能夠名流電影史的製作,包括特朗普在《寄生蟲》獲得奧斯卡後,還感慨過,美國現在出不了《亂世佳人》那麼優秀的作品了,肯定不單是簡單的情情愛愛,從一定程度上説,故事描繪的背景,懷念奴隸制,懷念舊南方,在當時是很有市場的,並不是一種很小眾的思想。

當然了,有人會覺得,白人奴隸主懷念舊制度是很正常的事,畢竟自己是壓迫階層嘛。但是事情還真的不是那麼簡單的,就有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通過研究證明出,在解放黑人奴隸之後,被解放了的黑人的生活水平實際上是下降了的,並在用了很長的時間(近100年),才追上了南方蓄奴時期的生活水平。

儘管廢除奴隸制在道德上是絕對正確的,但絕對的道德正確,不一定能在短期內帶來絕對的利益增長,有時候從純效益角度角度看,很可能,落後的制度,還會優於先進的制度。

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福格爾

當然了,很多人會以為,這種看法純粹是為了吸引眼球,就和一些博眼球的無良媒體一樣,做出一些誇張的科研成果吸引注意。但是事實其實並非如此,的確是有著名的學者,做這方面研究的,就比如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計量經濟領域的大師,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教授,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福格爾。

他最擅長的研究,就是通過經濟學理論和計量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和工具研究歷史問題,他就曾經針對美國廢除奴隸制後,美國生產水平的變化,還有黑人生活水平的變化做出過研究。

首先就是生產力的問題,按説奴隸制作為落後的制度,生產力應該是更低的,但福格爾通過引用數據發現了,實際上南方的使用奴隸的農場,效率是要高於北方的自由農場約35%的。因為南方種植園奴隸制,並非像很多人想的那麼落後,事實上很多南方種植園,已經建立起了一套比較好的獎懲制度來激勵奴隸工作,並且在工作中會按照年齡對工作進行劃分,青壯年承擔比較重的工作,幼年和老年工作負擔則比較輕。另外照統計,曾經被普遍認為生活在被鞭笞的痛苦中的奴隸,實際上也沒有那麼慘,平均每個奴隸年被鞭笞次數約為0.7次。

《苦難的時代:美國黑奴經濟學》

而且不僅僅是效率問題,更實在的問題是,在廢除奴隸制之後,黑人的生活條件要比之前更糟了,集中體現就是壽命的變化。就在他的著作《Time on the Cross: The Economics of American Negro Slavery》(苦難的時代:美國黑奴經濟學)中,通過引用資料,表明在1850年,南北戰爭前,美國新生兒黑人奴隸的平均壽命為,男子35.5歲,女子38.0歲。而1900年,廢奴宣言後40年過去了,美國黑人男子的平均壽命為32.5歲,女子為35.0歲。

1850年各年齡段種族性別的人口的預期年齡

和白人作為對比的話,在1850年時,白人男子預期壽命為40.4歲,白人女子為43歲,雖然也明顯高於黑人,但是差距並不算大,平均差距大約為5歲。在1900年時,白人男子預期壽命為48.2歲,女子為51.1歲,差距拉大到了15歲以上。

所以也就是説,在廢除奴隸制的40年後,被從奴隸制解放的黑人,生活水平不僅比被解放之前下降了,甚至還被白人甩開的越來越大。

1900年後,美國部分的人均預期壽命統計

這個結果可以説是令人大跌眼鏡的,如果説,犧牲生產效率換來奴隸制,是出於道德考慮,換來平等,大家的生活水平一起下降也就認了,但是結果是黑人和白人的生活條件差距拉開的更大了。

另外,我還能看到一個説法,是19世紀中期,也就是1850年前後的,美國黑奴的平均年肉食消耗為179磅(81公斤),別説南北戰爭之後的黑人肉食量大幅下降了,在當時要遠遠高於歐洲白人,甚至直到20世紀中期,美國的平均標準才達到了100年前黑人奴隸的標準,哪怕放到今天,年均81公斤的肉食量,也可以在各國中排名非常靠前的,可以達到西歐各國的標準,好過大多數國家(比如我國)。

從這個角度上説,當時的黑人奴隸的營養條件也是很好的。不過考慮到,我暫時找不到這個統計的出處,所以就只列在這裏作為參考。

福格爾和他的黑人妻子

羅伯特福格爾的相關研究出來,自然是引起了很多爭議的,但是他自己也表示,這個結果出乎他的意料,但是他本着負責的態度,只能給上原生的結果。

另外,還有兩件關於福格爾教授的小事,可能會引起讀者興趣,一個是福格爾教授本人就娶了一位黑人妻子;一個是,福格爾教授生前非常看好中國的發展,甚至預言,到了2040年中國會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GDP佔全球的40%。

福格爾與中國經濟

當然了,這裏不是絕對以福格爾的一切言論為準,福格爾有自己的問題,比如説,用南北方的農場做對比,就有一定的問題,因為南北方氣候不同,南方氣候更適合種棉花,並且在當時屬於炙手可熱的出口品,所以產量高也並不能太説明是用工制度帶來的效率問題。

但是黑人生活條件的下降,在被解放的50年左右的時間裏,幾乎可以説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統計事實。也不只是福格爾做出了類似的研究,但是他是名氣最大的一位。

那麼原因為何呢?為何落後的制度效率竟會高於先進的制度。這其中有一定的天時原因,那就是當時的南方棉花產量豐富,又是美國的出口支柱產業,因此獲得了豐厚的利潤。當然了,這只是解釋了農場主可以有錢給奴隸,並不代表一定要給,除了生產力因素,還要考慮到用工關係的問題。

反應奴隸生活的電影《為奴十二年》

奴隸作為奴隸主的個人商品,是終身僱傭之下的消耗品,奴隸主會出於保護自身財產的角度考慮,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奴隸的生活,另一方面奴隸主要自行解決奴隸的衣食住行,比起資本主義制度,所有的人都是自由勞動力,這個用完了可以換,只需要支付工資即可,並不需要支付一大筆錢作為“收購”一名員工的費用,對勞動力的消耗並不在意。在早期的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往往有着這種有恃無恐,因此在法律和社會保障不健全的初期,並不比,已經“錘鍊”了上千年的奴隸制度來得更適應社會。從希臘羅馬時代,甚至更早西方就是奴隸制了,也經歷過過度壓迫下的奴隸起義問題了,所以已經可以通過一些政策上的調整,使其延續生命力。

再打個比方,在當時的美國南方,實際上只有5%的白人,能夠買得起奴隸,這些大户人家的奴隸,就好比大企業的員工,其他白人是小業主,大企業的普通員工平均水平,未必要比小業主要差。廢除奴隸制之後,大家都是自負盈虧的小業主了,白人就算不是農場主,多少也還有些積蓄,雖然大家都被剝削的很慘,平均的資本還是要比剛剛被解放黑人更多的,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下,被逐漸拉大,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之後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在美國和歐洲各地爆發了此起彼伏的工人運動,才逐漸帶來讓工人階級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0世紀初的美國工人運動

到文章的結尾,作者還是要很嚴肅強調一遍的,那就是本文不是給奴隸制辯護,奴隸制的存在,就是奴隸主以剝削奴隸為獲得額外價值的體制,並且擁有對奴隸生殺予奪的權利,這個階級的存在就是錯誤的,這點毋庸置疑。

但是落實到經濟和功利角度看,向更先進制度進步,並不會一步到位取得立竿見影的成果,反而會付出血和淚的代價,這一代價,可能就是要付出100年的,改革的成功,會讓200年後的人受益,但是頭50年的人,也許只能感受到大變革下帶來的苦難。

這也是我們不能強求《亂世佳人》的原因,它處在一個特殊的時代,恰好又是大蕭條之後,因此對舊時代產生特別的懷念是合理的,何況有這樣反直覺的訴求,才好更好幫助人們探索真實的歷史。而且《亂世佳人》的成功,在於主線情節的內容和人物塑造,並沒有是因為給奴隸制辯護,特別是當,像羅伯特福格爾這種經濟學家,都能用數字得出奴隸制並不是那麼“落後”的結論,並不追求絕對真實的文藝作品,在次要情節中略有瑕疵,應該是可以接受的,屬實沒必要上綱上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847 字。

轉載請註明: 《亂世佳人》中爭議情節的現實基礎:廢奴後,黑人生活水平下降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