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宴羣臣,劉伯温突然從三道菜看出了殺機,真相讓人汗顏
“劉伯温從菜中得知朱元璋想殺他們”的事件,源自民間“朱元璋火燒慶功樓”的故事。
“火燒慶功樓”的故事從未出現在史書記載中,哪怕是野史,它只是出現在《大明英烈》、《明英烈傳》等評書中。而且現在早已證實這個故事是虛構的,非史實,同時“慶功樓”在真正歷史上也是不存在的,不過這座樓倒是有原型的,那就是建在南京的“忠勤樓”,當時朱元璋為了方便與朝中重臣商談軍國大事,於是就特意建了這座樓,寓意“忠貞愛國,勤政愛民”。
當然題主既然問了,那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啦,不過聲明這不是正史,只是故事。
話説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國大明。而後在二年的時間裏,朱元璋基本平定全國,元朝都城上都被攻佔,元皇帝被趕出中原。平定全國後,朱元璋在南京大封羣臣,一共封了25位公爵,79位侯爵,12位伯爵,11位子爵,23位男爵。
朱元璋本想着是讓他們一起與自己的大明同享萬世之富貴的。只是這些功臣大部分都是窮苦出身,一朝得志,自然就開始忘乎所以。在有了巨大的特權後,他們顯然已經忘記了自己曾經的身份,他們在地方上恃強凌弱,欺行霸市,逃税漏税,貪污索賄,燒殺搶奪,可謂是無惡不作,喪心病狂。再加上有些功臣甚至還私造兵器,私用皇家之物,更是欲圖謀反。
最終這些開國功臣種種的不法行為讓朱元璋下定決心要除掉他們。在朱元璋看來,這些功臣嚴重威脅到了明朝的長治久安,尤其是那些有異心的功臣更是會危急到自己子孫後代對於天下的統治,所以對於他們必須要除之而後快。
如此,朱元璋在下定決心要除掉他們後,他就開始謀劃了除掉他們的計劃。畢竟要對他們動手,必須得一網打盡,不然容易打草驚蛇,逼他們造反,到時候會很麻煩。所以最終朱元璋決定借慶功樓落成的機會,將他們全部聚攏到慶功樓的酒宴上,然後燒掉慶功樓,讓他們全部葬身於火海中。
當然,朱元璋或許還是念及這些功臣曾經的功勞的,他或許也想放過那些還有悔過之心的功臣。所以在宴席的過程中,他在上菜的次序和菜品上做了一些手腳。
他先是讓人上了一些平民家庭的素菜,其中就有道朱元璋最喜愛的“翡翠白玉湯”,他想看看這些功臣是否還能想起曾經所過的苦難日子,還能不能忍受的了曾經的苦難日子。可是結果卻讓朱元璋十分的失望,那些功臣一看到居然是平民家才會吃的菜,就瞬間沒有了動筷的心思,雖然偶爾吃一口,但是從他們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來,他們對此十分不喜歡。
此時朱元璋看到此景,心裏已是失望透頂,但是此時朱元璋並沒有表露出憤怒的表情,他依然是笑嘻嘻的看着這幫曾經與自己出生入死的功臣們,但這種笑認真看起來就是冷笑。隨後,朱元璋就讓人接着上了紅燒兔肉、燉狗肉、清蒸燕窩等幾道菜,這時候那些功臣們一看到這些,頓時就沒有了之前那樣難看的表情,他們紛紛拿起手中的筷子高興的吃了起來,全然沒看到朱元璋那越來越陰沉的臉。
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劉伯温。劉伯温從進慶功樓的那刻起,他就有點懷疑朱元璋的意圖,因為他發生慶功樓所採用的木材都是極其燃燒的松木,按理説作為木質結構的樓用的應該是不易點燃的木頭,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朱元璋的意圖。而後,劉伯温又發現,慶功樓整座樓牆的內部都是空的,這就更讓懷疑了。
所以進來的那刻起,劉伯温就已經有了提防之心,他就時刻注意着朱元璋的動向。而後在朱元璋上了那三道菜,他就斷定了朱元璋想殺掉他們了,那三道菜的意思顯然就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隨後劉伯温就一直盯着朱元璋,他故意坐着朱元璋的衣角,然後裝醉。 酒過半巡後,朱元璋見他們都醉了,也就放心的離開了,他開始準備實施計劃了。而劉伯温見到朱元璋走,也趕忙追上,同時被劉伯温提醒過的徐達也緊隨其後。之後在他們離開沒多久,身後的慶功樓就突然籠罩在熊熊烈火中。如此,赴宴的功臣就這樣全部葬身在火海中。
而劉伯温和徐達則因早發現了朱元璋的意圖,這才逃過一劫。
當然以上純屬虛構。據考證“火燒慶功樓”其實是清朝政府為詆譭、妖魔化朱元璋而編造出來的謠言,沒有任何的真實性。“火燒慶功樓”最早出現的地方就是在清朝才開始流行的《英烈傳》一書中,而事實上《英烈傳》就是清朝政府為了配合文字獄、改毀古書等滅絕漢文化而授意一些文人篡改曾是歌頌朱元璋的小説《皇明英烈傳》而成的。
在這本被篡改的《英烈傳》中清朝為了顯示自己的正統性與合法性,也為了顯示自己的偉大,他們在這本書中就加入了許多對朱元璋污衊及醜化的內容,而“炮打慶功樓”就是其中的一個用來污衊朱元璋的內容,因為在原版《皇明英烈傳》書中是沒有這個內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