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處於戰亂之中,出名將容易,但是出戰略家,卻是極難;戰略家交手,如下圍棋一般,不計較一時一子的得失,而是全盤戰略的構想,以取得最終戰爭的勝利為目標;整個二戰時期,誕生出了無數名將,但是真正算得上大戰略家的卻寥寥無幾,現在來盤點下四個出來。
TOP、4 石原莞爾
石原莞爾是日軍侵略戰略的規劃者、理論家、思想家、政治家,有日本第一兵家之稱。
石原莞爾生於日本山形縣鶴岡市,其父石原啓介曾任鶴岡市警察署署長,用“武士道”精神教導石原莞爾要勇敢而不懼艱險,優越的家庭環境也使年幼的石原養成不信邪,不畏權勢,頤指氣使的作風。
1902年進入仙台陸軍地方幼年學校第六期學習。1905年轉入日本陸軍中央幼年學校。1907年,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09年,以第21期步兵科第6名的成績畢業。1915年考入日本陸軍大學。1918年以第2名的成績從陸大第30期畢業。
而且石原莞爾應該是如今學生們最恨的一類人,在讀書期間,石原莞爾好像是終日無所事事,吃了飯就到處串門,串門就和人侃大山,天南海北的胡吹,結果聽他侃大山的人學業就成了問題,但石原莞爾卻每每都是第一……
經過多年的學習和考察,石原莞爾終於完善了他的“世界最終戰爭”理論,他為日本策劃了完整系統的戰爭理論,幸好因為石原莞爾自身性格問題和被稱為“東條上等兵”的東條英機矛盾重重,導致石原莞爾被貶,計劃也因變化被擱置。
否則二戰亞洲地區的戰事發展,還真的難以預料,如果説來,東條英機還算是做了件好事了;而日本除了石原莞爾,幾乎就沒出天資卓絕的戰略家了,所以在二戰正式爆發後,日本的戰略簡單地説就是“一通亂打”。
TOP、3 朱可夫
應該會有很多人都説為什麼朱可夫都可以上榜?在無數人看來,朱可夫的戰績都是用數量堆出來的,而且傷亡遠遠大於德軍,根本不配稱之為“名將”。但是前面説了,戰略家是不計較人數傷亡這些數字的,他們在意的是怎麼擊敗對手。
朱可夫可以説是受命於危難之際;戰爭爆發初期,由於德軍的突然襲擊,蘇軍一路潰敗。德軍憑藉局部兵力優勢和相對先進的戰術長驅直入,並在明斯克、基輔等地發動鉗形攻勢,大規模殲滅蘇軍的有生力量,平均深入蘇聯境內六百公里。
導致這個結果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德軍偷襲,其次蘇聯當時因為內部鬥爭,損失了大量骨幹級軍官,軍隊戰鬥力大打折扣。在基輔會戰時,蘇聯被德軍殲滅了足足66萬軍隊,而且基輔的丟失,對整個戰局的影響極大。
此時蘇聯高層才開始慌張,將打入冷宮的朱可夫放出來,並給了充分的指揮戰役的權力;在之後的斯摩稜斯克戰役、列寧格勒戰役、莫斯科戰役等等一系列決定性戰役中取得勝利,雖然蘇聯損失慘重,但卻挽轉了整個戰局。
也就是因為德軍在蘇聯損失極大,精鋭近乎喪失殆盡,以美國、英國為首的盟軍才開始展開反攻。整個蘇德戰役期間,蘇軍共計投入3460萬兵力,傷亡2960萬;德軍共計投入1420萬兵力,傷亡1180萬。
從戰術角度來説,朱可夫的確稱不上是名將,但是從戰略角度來説,朱可夫是當之無愧的大戰略家;如果沒有朱可夫,莫斯科早就陷落了,丟失首都的蘇聯,後期還能有什麼作為就不清楚了。
TOP、2 曼施坦因
其實在本人的內心中,曼施坦因在戰略上的造詣是比不了朱可夫的,但是曼施坦因是個絕對的天才啊,不僅戰略上修為極高,而且戰術上表現也頗為不俗,關鍵是如今名氣太大了,每每有關於二戰的文章,都是高呼曼帥第一……
曼施坦因生於柏林。1906年從柏林軍官學校畢業後在步兵團服役。1913年入軍事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任副官和師作戰科長,參加東、西兩線作戰。
1934年任第3軍區參謀長,1936年任陸軍總參謀部第一總軍務長,參與制訂入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國的作戰方案。1938年任第18師師長,參加佔領蘇台德區的行動。
1939年9月任南方集團軍羣參謀長,參加德波戰爭。10月調任西線A集團軍羣參謀長,提出以裝甲部隊經阿登地區入侵法國的作戰計劃,為德軍高層所採納。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率部參加對列寧格勒方向的進攻。
9月任第11集團軍司令,在克里木作戰。翌年7月佔領塞瓦斯托波爾,晉元帥。8月率部轉戰列寧格勒。11月奉命救援被合圍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團軍,未果。1943年2月對蘇軍發起反攻,再克哈爾科夫。後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失敗。
在二戰期間,曼施坦因策劃的計劃包括入侵波蘭的“白色計劃”、入侵法國的改良版“施裏芬計劃”等,結果終於幕後到台前後,卻倒在了保盧斯所制定的“巴巴羅薩計劃”之下,也的確是個悲劇,好好的當個戰略家不行麼,非要當名將……
TOP、1 馬歇爾
馬歇爾是二戰時期的第一戰略家,與朱可夫相比,也許是美國太遙遠德軍打不到,也許是馬歇爾技高一籌,反正美國在馬歇爾制定的全球計劃下,以最小的損失獲取了最大的戰果;而且馬歇爾恐怖在,不僅贏了眼前的戰爭,還為將來的美國成為世界霸主奠定了基礎。
馬歇爾出生富人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家焦炭熔爐公司的董事長,在賓夕法尼亞擁有富煤礦。但馬歇爾小的時候學習不好,考試總得最後一名。他後來承認,9歲時他便認定自己註定是“全班的劣等生”。即使他父親用“棍棒教育”也無濟於事。
或許馬歇爾的出生就註定屬於軍隊,後來也不知道他父親花了多少錢,反正就是把他送進了軍校,馬歇爾的天賦才得以展現;在一戰時期,馬歇爾表現極為優異,得到了美國遠征軍總司令潘興的青睞,當了潘興的助理。
1938年夏,馬歇爾准將被任命為陸軍部副部長。在整個二戰時期,馬歇爾並沒有到過戰場,在辦公室制定了北非登陸的“火炬”計劃以及太平洋戰爭中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計劃;但是最可惜的還是馬歇爾嘔心瀝血制定的“沒落行動”沒有實施。
而且馬歇爾看人的眼光也相當毒辣,一眼就相中了當時還是上校的艾森豪威爾,並保薦艾森豪威爾升任准將,是艾森豪威爾的“伯樂”,別看小小的保薦,從校級到將級是絕大部分軍人一生都無法跨過的鴻溝,各國都是一樣。
當然,除了這四人外,還有一人也完全有資格上榜,但是不方便寫出來,大家覺得他能排第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