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畢業季,又迎來一批年輕人進入人生新階段的時刻。
“我來自四川大涼山,得益於黨的民族政策,從一個放羊娃成為一名大學生……”6月16日上午,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舉行的2022屆畢業典禮上,來自四川涼山的彝族小夥蘇正民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言。
今年6月,蘇正民將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本科畢業。他的畢業論文寫了2.5萬餘字,其中6000字回顧了自己的求學之路,並點名致謝65人,這些人都曾幫助過他。
蘇正民出生在四川涼山,曾經因為家庭困難而輟學。在政府、愛心人士幫助下,他重返校園,考上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今年8月,他將回到涼山做一名支教老師……
年少遇家庭變故
受助重返校園最終考上重點大學
蘇正民出生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沙馬拉達鄉。2013年,15歲的蘇正民遭遇家庭變故,在磚廠打工的父親積勞成疾,不幸去世。因為父親治病欠下數十萬元外債,不忍見母親辛苦,他選擇了退學。最終,在當地政府及愛心人士幫助下,蘇正民重返校園。2017年通過國家在少數民族連片貧困地區預科招生計劃,他考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成為全鄉第一個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
大學假期,他回到家鄉涼山參與志願活動。2019年,他發起“涼山阿依助學計劃”。截至目前,有180餘名同學、校友加入助學計劃,累計籌集35萬元公益物資和教育資金,資助了66名涼山學子。因為出色的表現,蘇正民榮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第四屆“公道美品德行獎”,還獲得了湖北青年五四獎章、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全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等諸多榮譽。
2020年,在學校支持下,“蘇正民志願服務隊”正式成立。2021年,他將手頭所有志願服務項目整合成“阿依森林”計劃,為涼山1000餘名學生提供學習生活用品和獎助學金。
今年5月26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進行第四屆“公道美品德行獎”頒獎典禮,該校法學院2018級學生蘇正民獲獎。當天,他母親和他一起登台領獎,蘇正民哽咽着向母親致謝。“這個獎不僅屬於我,更屬於我母親,所以我想把這個獎給我母親。媽媽,您辛苦了……”“我感謝媽媽,給予我生命,在最艱苦的歲月裏,從來沒有放棄過我和妹妹。”這位來自四川大涼山的母親,52年來第一次走出大涼山,以特殊的方式見證了兒子的畢業季。
本科畢業論文寫2.5萬字
6000字回顧求學之路致謝65人
6月16日上午,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舉行的2022屆畢業典禮上,蘇正民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言。
▲蘇正民在畢業典禮上發言。
紅星新聞記者瞭解到,蘇正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論志願服務的政府責任及其立法規範》。他的論文有2.5萬餘字,其中6000字回顧了他的求學之路,並點名致謝65人。
據長江日報報道,該校巢容華副教授介紹,法學院本科畢業生論文正文字數為1.2萬字左右,致謝部分字數不作要求。從教20餘年,她讀過很多學生的論文致謝,蘇正民的論文致謝令她印象深刻。
“我出生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沙馬拉達鄉一個小山村……母親給我取了一個小名‘石頭’,她希望我能夠像石頭一樣活下去,希望我能成為一個石頭一樣堅強的人。靠着山泉、野果我跌跌撞撞地活了下來。”蘇正民在致謝中寫道,是父親義無反顧地將他們3個子女都送進了學校接受教育。
▲蘇正民兒時和母親合影。
“山裏的道路,看着很近,常常卻要繞很遠的路,走兩三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達學校是家常便飯。説是學校,其實就是黃土壘起來的幾間泥瓦房而已,常常是屋外下大雨,教室裏下小雨。”蘇正民回憶,“媽媽告訴我,沿着彎彎的小路,就會走出大山。遙遠的北京城,有一座雄偉的天安門,廣場上的升旗儀式非常壯觀。我對媽媽説,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是我學會背誦的第一篇課文,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課文。”
“支教老師們用點點熒光照亮了我們那條狹窄崎嶇的小路。小學畢業後,我有幸進入了涼山州數一數二的中學繼續求學之路。身邊的同學基本都來自城裏,不僅家境優渥,學習成績也是令人羨慕,第一次測驗我就倒數了。”他寫道。
“我疑惑自己應不應該堅持下去。初一的寒假,我打包好行囊,向父母提出了退學,準備跟着村裏的哥哥姐姐們出去打工。就如同電影中那樣,父親給了我一記響亮的耳光,母親掩面痛哭:我和你阿達(爸爸)沒日沒夜辛勞為了什麼?我白天打掃大街,晚上還要種地;你阿達白天在磚廠燒磚,晚上還要去種地為了什麼?不就是想着你們兄妹3人能夠好好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不要再吃我們這種沒文化的苦嗎!”
他説,年少時,父親的責罵、母親的哭泣讓人永遠難忘記。“我將省吃儉用節約下來的生活費全部買了學習資料,一個科目兩本,一本教輔書,一本試卷。每天下晚自習之後,我就偷偷打着手電筒,用被子蓋住,趴在牀上學習這些附加的學習資料。偷偷一個人在校園最不起眼的角落背課文、練習漢語,練到睡覺時説夢話都在練習漢語。”
就在蘇正民以為能夠通過努力讀書走出大山改變命運時,2013年,15歲的他遇到了人生第一場大風暴。父親為了3個子女的教育日夜操勞,最終積勞成疾,患上多種疾病,包括心臟病、肝囊腫、肺水腫,最終不幸去世。而醫療費用讓這個本就風雨飄搖的家庭雪上加霜,治病欠下數十萬元外債。“我和姐姐都選擇了輟學,只是她選擇了去廣東,我選擇了祖祖輩輩耕耘的那片黃土地。”
“那時的我,整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直到一個人像一束光一樣照進我灰暗的人生。天津日報的張俊蘭記者有一個温暖的名字——‘涼山孩子們的張媽媽’。她用瘦弱的身軀,在20多年的歲月裏幫助了幾萬名像我一樣的涼山貧寒學子重返校園。與此同時,黨和國家還為我的家庭送來低保等政策扶持,為我送來國家助學金等資助。正是在黨和國家以及張媽媽一樣的好心人士幫助下,我重新坐回明亮、乾淨的教室。”蘇正民回憶道,
回校後,班主任找他談心:“阿蘇,現在黨和國家、社會上那麼多好心人士都這麼關心你,給了你那麼多幫助,老師希望你有一天也能去幫助其他人。”
重新坐在課桌前,蘇正民拼命學習,2017年通過國家在少數民族連片貧困地區預科招生計劃考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成為村裏第一個考上“211”的大學生,實現了兒時的夢想。“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4年是我收穫、成長最多的4年。”
“最後特別感謝丁麗紅老師、張俊蘭記者、傅愛民叔叔、於豔平醫生、唐英醫生、莫楊志律師、羅夢雅律師、榮敬龍秘書長、謝國雄會長、何佳老師、翟珉老師、王月老師、鄧梅老師、沈穎老師等多年來對我和家人給予的關懷與幫助……”在論文最後,他點名致謝了曾經幫助過他的65人。
▲蘇正民(中)。
蘇正民表示,臨近畢業,作為一名受益於黨和國家少數民族政策而走出大山的學生黨員,他選擇了報名加入研究生支教團,回到家鄉大涼山支教。“我知道一個人的力量很渺小,也許改變不了什麼,但我相信在我們一代代中南大青年的接續奮鬥中,一定能夠點亮更多涼山阿依們的求學之路。”
紅星新聞記者 江龍 圖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編輯 彭疆